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5 16:00:19作者:智慧百科
歐盟9月14日宣布將以“劫富濟貧”的方式來拯救能源危機,強制歐盟國家的能源公司出讓利潤并分配給消費者——“這些公司正在賺取他們從未想象過的收入,他們甚至做夢也想不到?!薄暗谶@個時代,從戰(zhàn)爭中受益并依靠消費者獲得創(chuàng)紀錄收入和利潤是錯誤的。在這個時代,利潤必須分享并輸送給最需要的人?!睔W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宣布了這項宏偉的計劃?,F(xiàn)在尚不清楚,向歐盟國家的能源公司征稅,是不是比給俄羅斯石油“限價”要容易一些。不過有評論認為,超額利潤稅也只是“象征性政治”。14日,馮德萊恩在宣布完歐盟的能源新政后,又趕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會晤。不知道她此行是去“救火”還是“添柴”,但只要這場沖突停不下來,歐洲人這個冬天恐怕還是很難樂觀。
9月10日,意大利佛羅倫薩一餐館老板在向政府求助時展示了他的賬單。這家餐館的能源成本是一年前的3倍。 (法新社)
“暴利稅”應對高電價?
據(jù)法國電視新聞報道,14日,馮德萊恩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向歐洲議會發(fā)表“盟情咨文”。除強制能源公司出讓利潤外,她還宣布了要求成員國限制用電量和天然氣使用量、進行電力市場改革等舉措。她向歐洲人保證,他們能夠“在這個冬天取暖”,能夠“應對不斷上漲的電費”。
據(jù)德國電視一臺14日報道,馮德萊恩當天稱,在歐盟,能源公司的超額利潤將被剔除并在未來重新分配,以便在能源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她預計這項措施將帶來“超過1400億歐元”的資金,這些資金也將流向歐盟成員國。
計劃對能源公司征收超額利潤稅的依據(jù)是歐盟委員會的立法草案,歐盟委員會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團結稅”。草案規(guī)定,化石燃料公司要從其2022年的收益中拿出比過去3年平均水平高出20%的利潤繳納33%的“團結稅”。另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非天然氣發(fā)電公司應為每兆瓦時180歐元以外的收入繳暴利稅,但燃煤電廠將不包括在內,因為它們的燃料成本今年也急劇增加。歐盟將使用這些資金為公民提供能源援助。
路透社稱,這將使發(fā)電商的收入限制在當前市場價格的一半以下。德國目前每兆瓦時電價接近500歐元。
不過,歐盟這項“團結稅”是否能夠順利征收,還要看歐盟成員國負責能源部門的部長在9月30日投票表決的結果。如果他們同意這項計劃,征稅不僅會影響天然氣和石油公司,還會影響利用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的生產商。
路透社稱,大部分風力發(fā)電廠并未從高能源價格中獲得意外利潤,因為它們根據(jù)固定價格合同出售電力,許多是政府支持計劃,這引發(fā)了人們對歐盟能籌集多少資金的疑問。
德國《商報》評論稱,超額利潤稅是“象征性政治”,在民眾中會受歡迎,但其副作用被低估,應該意識到引入此類征稅所涉及的風險和問題。這會加重企業(yè)的負擔,許多企業(yè)各種稅收加起來總負擔已接近50%?!度A盛頓郵報》也質疑對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稅是否明智,例如征稅可能會阻止公司在關鍵時刻進行新的投資。還有人擔心限制價格會增加需求,從而加劇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英國《金融時報》則稱,歐盟的提議非常復雜,“即使背后有政治共識——也不可能在冬季及時制定和實施”。
抗疫基金也來貼補能源了
除了歐盟的統(tǒng)一計劃,歐洲各國自己也都在制定能源應急計劃。近日,歐洲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在8月底創(chuàng)下新紀錄后出現(xiàn)了逐步下降的態(tài)勢,主要原因之一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客戶德國比原計劃更早地“填滿了”國內儲存設施,據(jù)德國《資本》周刊13日報道,填充水平目前已經達到85%。德國總理朔爾茨13日樂觀地表示,德國可能“將在明年年底前完全獨立于俄羅斯天然氣”,因為那時德國所有必要的天然氣都可以從挪威、美國等其他國家獲得。
盡管如此,據(jù)“今日俄羅斯”網站14日報道,柏林準備進行大規(guī)模的能源救助,甚至將動用新冠肺炎救濟基金來支持國內的電力公司。文章引述德國商業(yè)媒體13日的報道稱,德國計劃撥款數(shù)百億歐元,向因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急劇減少而導致供應短缺的國內能源公司提供財政援助。而這些資金將從此前為抗擊新冠肺炎創(chuàng)建的經濟穩(wěn)定基金中提取。
餐飲業(yè)、制陶業(yè)很受沖擊
在意大利,許多餐飲商家近期都通過媒體或社交網站曬出了動輒數(shù)千甚至上萬歐元的電費和天然氣費,并表示已經不得不在每份訂單中加上能源費?!董h(huán)球時報》駐意大利特派記者來到意大利不到一年,超市中葵花籽油、大米、面粉、牛奶等價格已經上漲20%以上,其中葵花籽油的漲幅超過60%。據(jù)記者估算,目前意大利的家庭電價已經達到中國國內電價的5倍左右。安莎社報道稱,目前意平均能源成本上升至740歐元每兆瓦時,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高盛公司預測,到2023年,一戶意大利家庭的能源賬單可能會增加至每月600歐元。
據(jù)歐洲新聞網13日報道,葡萄牙的陶瓷行業(yè)是受能源價格上漲沖擊最大的行業(yè)之一。一家位于葡萄牙北部的制陶公司每月的燃氣費增加了近4倍,從每月30萬歐元增加到近150萬歐元,與此同時,電費翻了一番?!斑^去,天然氣和電力約占我們生產成本的30%,現(xiàn)在已超過55%?!惫S負責人說,他們一直在等待歐盟和葡萄牙政府的支持措施。
“從比利時啤酒、德國番茄到瑞典面包,歐洲能源危機正在蔓延”,彭博社13日報道稱,俄羅斯對天然氣供應的緊縮已經開始影響到歐洲公用事業(yè)和能源密集型行業(yè)以外的行業(yè)。隨著氣溫下降,食品和飲料漲價的溢出效應可能會加劇,迫使企業(yè)和消費者做出艱難的決定。
延伸閱讀:
美國正加大對烏軍援 歐盟突然宣布:武器庫里沒貨了
俄國防部發(fā)言人科納申科夫稱,烏克蘭軍隊在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羅格方向多次進攻未果后撤退;
烏克蘭方面,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稱,9月1日以來,烏克蘭從俄軍手里收復了上千平方公里國土。
俄軍正在向哈爾科夫方向部署TOS-1A“日炙”重型火焰噴射系統(tǒng) 圖: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
看來,俄烏各有各的說法,但起碼,從雙方的說法上能看出一點——
俄烏之間,沖突并沒有馬上停止的跡象。
而正在此時,美國接連向烏克蘭宣布新增軍援——
9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稱,美再次向烏克蘭提供6.7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當天,突然造訪基輔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又稱,將向烏克蘭提供28億美元軍事援助。
布林肯在基輔一家兒童醫(yī)院抱著一只掃雷犬 圖:美聯(lián)社報道截屏
不管奧斯汀和布林肯所說軍援中,是否有重復的項目,反正,美國正在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也就是在這時候,歐盟方面突然宣布,歐盟各國武器庫里沒貨了。
這到底算什么意思呢?
01
以德國為例,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早在8月底就表示,德國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已經達到了本國能力的上限。如果德國繼續(xù)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則本國武器庫將耗盡。
在美軍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舉行的烏克蘭會議開始前,德國國防部長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與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交談
在位于德國萊茵蘭 - 普法爾茨州的美軍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舉行的馳援烏克蘭會議上,蘭布雷希特代表德國承諾,將向烏克蘭繼續(xù)提供16輛裝甲架橋車和10輛豹式坦克。她還透露,大約20名烏克蘭士兵將前往位于巴登符騰堡州的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爆炸物防御學校接受培訓,特別是在探雷、掃雷和清除誘殺裝置的技能方面獲得新能力。該培訓將與荷蘭合作進行。
有媒體披露,德國政府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5日期間頒發(fā)的武器出口個人許可證總價值接近7.34歐元。
9月4日,約100名德國士兵和40輛戰(zhàn)車抵達立陶宛
而這還不算德國派出部隊前往北約靠近烏克蘭的地區(qū)去執(zhí)行任務——
近日,德國與荷蘭聯(lián)合組建斯洛伐克空中導彈防御特遣部隊,用于保護斯洛伐克領空。同樣以保護領空為名,今年7月底,德國空軍一支裝備5架戰(zhàn)斗機的中隊駐扎于愛沙尼亞阿馬里鎮(zhèn)。今年早些時候,德國空軍還參與了保護羅馬尼亞領空的行動。
02
然而,加速馳援烏克蘭的歐洲國家得到了什么好處呢?除了迅速被掏空的武器庫存以外,還要面臨冬季能源供應緊張問題。
畢竟,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能源供應大戶。歐洲國家綁在北約戰(zhàn)車上,無法勸俄烏和談,還得往烏克蘭戰(zhàn)火里添柴。這本身并不符合歐洲國家的利益??稍诿绹囊笙拢瑲W洲國家不得不如此行事。
英國陸軍推進“機動火力平臺”項目后果
如何呢?
笑飲發(fā)現(xiàn),歐洲國家,不管在不在歐盟內,無非兩手準備——
其一,就是采購,甚至是團購。譬如已經脫歐的英國,其陸軍正在推進“機動火力平臺”項目。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也稱,歐盟成員國應該組團購買武器。如果說英國本身買點兒火炮,還有可能照顧到本國供應商的話,則歐盟若補充武器庫存,還得找美國。這就是美國軍工利益集團想要達到的目的。其實,今年,包括波蘭、捷克、波羅的海三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均已和美方接觸,洽談大規(guī)模購買美制裝備。
其二,則是削減預算,甚至裁軍。其實,英國已經在這么做了。既然錢不夠,還要采購新軍火,那其他方面就得省著點兒花。在公布“機動火力平臺”采購預算之際,英國方面也發(fā)布消息稱,據(jù)英國軍隊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的需求,英國陸軍規(guī)模將大幅削減——主要是削減主戰(zhàn)坦克和裝甲車數(shù)量。
03
美國當真高枕無憂,坐等歐洲送來大把歐元,等著數(shù)錢?
其實不然。近日,美國昆西研究所大戰(zhàn)略部主任、曾任中央情報局俄羅斯分析部主任和美國副總統(tǒng)俄羅斯事務顧問的喬治·比伯就在《國會山報》撰文稱,美國在烏克蘭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小。
比伯在《國會山報》網站發(fā)文截屏
比伯認為——
第一,烏克蘭軍隊在得到美國軍援后,確實戰(zhàn)斗力增強。美國的防空武器瓦解了俄羅斯地面部隊快速推進所必需的空中優(yōu)勢。美國的反坦克武器和精準情報阻止了俄羅斯的裝甲部隊摧毀基輔。
第二,盡管防御成功,但烏克蘭一直無法建立進攻勢頭并迫使俄羅斯軍隊撤退。那就意味著戰(zhàn)事不可能迅速結束。
第三,美國希望通過西方制裁俄羅斯的方式,讓俄羅斯知難而退的企圖已經失敗。今天的俄羅斯貨幣反而比戰(zhàn)前堅挺。由于油價上漲以及非西方國家不愿加入制裁,俄羅斯從能源出口中獲得的收入實際上還有所增長。
總之,未來日子日益難過的是歐洲而不是美國。但站在歐洲看美國的立場上分析,這何嘗不是歐洲對美國信任度一步步下降的開始呢?美國能收獲短期的實際利益,譬如大把歐元。但在失去信任以后,美國長期的戰(zhàn)略利益是否受到影響呢?想來,美國也得有所改變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