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xué)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9 08:20:36作者:智慧百科
2017年初春的一天夜晚,在浙江省衢州市的一所民宅里,一位43歲的中年婦女正盯著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微笑。
只見丈夫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兒子在床上玩著一個乒乓球,丈夫的眼睛緊盯著兒子手里的乒乓球,眼眶微微濕潤,眼里似乎有了內(nèi)容。
6年前,中年婦女的丈夫因為一場意外不幸變成了植物人,她不離不棄,耐心細(xì)致地照顧丈夫,親手打造了一個鐵箱讓丈夫能夠站立起來,甚至還徒手摳糞便,幫助丈夫排便。
如今丈夫已經(jīng)能夠和兒子在睡覺前“玩”一會兒乒乓球,中年婦女感到特別的滿足。
中年婦女的丈夫因為什么變成了植物人?
她為什么要打造鐵箱讓丈夫站立起來呢?
如今,夫妻二的生活又是怎樣?
一切讓我們從頭開始講起!
資料圖
騎摩托車不幸撞成植物人
中年婦女名叫徐早英,丈夫名叫邱建新,二人都是浙江省衢州市人。
徐早英和邱建新是初中同學(xué),兩人在上學(xué)時非常熟識,但初中畢業(yè)之后,兩人去了不同的高中,從此便斷了來往。
轉(zhuǎn)眼間二人到了成家立業(yè)的時候,可是都沒有找到心儀的對象,在親朋好友們的介紹下,兩人又重新有了接觸。
第一次約會時,邱建新給徐早英買了一個彩色冰激凌,他笑著對徐早英說道:
“我早就知道你在初中時候就暗戀我,如今你可以夢想成真了!”
被老同學(xué)的厚臉皮弄得噗嗤一下,徐早英也不反駁,兩個人越聊越深,都覺得彼此很合適,于是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兩人生下了一個女兒,邱建新給女兒取名為邱思怡,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像名字那樣溫婉美麗。
沒過幾年,兩人又生下了一個兒子,一家四口的生活幸福美滿。
邱建新在工地當(dāng)油漆工,徐早英在小區(qū)附近開了一家理發(fā)店,夫妻二人整天忙碌著,憧憬著早日在衢州市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新房子。
每次邱建新從工地干活回家,他都要給老婆、女兒和兒子買一些水果或零食,這份小小的愛雖然并不昂貴,但讓彼此之間都充滿了溫暖。
日子如流水般慢慢逝去,轉(zhuǎn)眼間便到了2011年,原本以為生活會越來越好,可是在這一年的9月份,突如其來的變故發(fā)生了。
資料圖
9月28日,邱建新在工地干完活,在外面吃好晚飯后,騎著一輛摩托車去接女兒回來。
那時候的邱思怡正在讀小學(xué)六年級,這一天剛好她的同學(xué)過生日,邱思怡和其他幾位朋友一起去給這名同學(xué)祝賀。
晚上7點多,邱建新騎著摩托車接女兒,在路過一大片樹林時,不知怎么回事,隨著一聲巨響,他連人帶車撞在了人行道旁的花壇上。
巨大的疼痛襲遍全身,邱建新扯開喉嚨叫了幾聲后,可是沒有人應(yīng)答,身上的鮮血流了一地,他感覺自己越來越虛弱,隨后便暈了過去。
大概過了半小時,有村民路過這片樹林,看著騎摩托車發(fā)生車禍昏迷不醒的邱建新,他從邱建新口袋里翻到手機,陸續(xù)打通了徐早英、邱建新大哥邱建華和二哥邱建斌等人的電話,并撥通120急救電話,將邱建新送往了醫(yī)院。
經(jīng)過6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邱建新的性命雖然保住了,但因為撞擊過重、失血過多,變成了植物人。
徐早英帶著丈夫先后在衢州市中醫(yī)院和衢化醫(yī)院接受治療,三個多月后出院,光醫(yī)療費就花去了30多萬,夫妻二人多年來的積蓄被掏空,還借了一大半的親戚朋友而負(fù)債累累。
出院回家那天,大哥邱建華把邱建新從車上背下來,放到床上后,他抱著小弟淚流不止。
此時的徐早英早已哭干了眼淚,她坐在床邊,一遍遍地捏著邱建新的手,輕聲問道:
“你為什么就不說話了,你為什么不說話了,你不是最喜歡給我講笑話的嗎?你啞巴啦,你講啊……”
可是邱建新雙眼無神地看著天花板,身體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應(yīng)。
資料圖
兩歲的兒子邱思潤最喜歡和爸爸玩騎馬游戲,但這會兒他趴在爸爸身上,爸爸卻再也不會給他當(dāng)馬騎了。
看到這一幕,徐早英只好強忍著淚水,將還不懂事的兒子給抱開,讓他去別的地方玩耍。
幾個月之后,徐早英在對丈夫精心的護(hù)理中發(fā)現(xiàn)一個“新情況”:
每次只要她哭了,丈夫的身體就會進(jìn)入非常僵硬的狀態(tài),連翻動一下都很困難;而她一旦和兒女們嬉鬧開心時,丈夫的身體竟是極其柔軟的。
徐早英明白,雖然丈夫成了植物人,不能說話、沒有動作,但他的身體是有感知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兒女為他悲傷。
因為經(jīng)濟原因和便于護(hù)理,徐早英關(guān)了理發(fā)店,將家搬到了衢州市衢江區(qū)上方鎮(zhèn)上方村邱建新的老家。
邱建新的老家不大,屋子里沒有別人,只住著一位獨居的老母親。
徐早英回到家后,將老房子隔成二個區(qū)域,外面是徐早英搭出的一個簡易的理發(fā)室,里面則有幾間小臥室,供幾位家人晚上睡覺使用。
無論是刮風(fēng)還是下雨,把邱建新抱起來放到輪椅上,都是徐早英每天必做的事。
她推著邱建新走遍上方鎮(zhèn),最愛走的地方還是去上龍寺的一條小路上,那里承載了兩人戀愛和結(jié)婚初期時很多美好的記憶。
一起聽風(fēng)、一起賞花、一起牽手看落日夕陽,如今這一切,都因為那場意外而不復(fù)存在……
資料圖
親手打造鐵箱,讓老公站起來
2012年6月,邱建新腦部出現(xiàn)異常,徐早英把他送到杭州浙一醫(yī)院,做腦部引流管手術(shù),以防腦積水。
邱建新出院時,徐早英瘦了15斤,有些抱不動邱建新了。
因為受傷后變成了植物人,每天躺在床上無法運動,邱建新的體重不減反增,一下子飆到了130多斤,而徐早英的體重還不到100斤,抱起丈夫十分吃力。
醫(yī)生建議,最好是能讓邱建新有多點“站”起來的機會,這有利于他身體恢復(fù)健康。
“那如何才能讓我老公站起來?。克稍诖采?,都不一定會舒坦,我知道他有多么的痛苦,只是沒辦法說出來呀,所以他看上去讓人感覺是個無知無覺的物體,但他更是個活人??!”
徐早英知道她這樣的問題有些白癡,但她不得不到處發(fā)問,但醫(yī)生也沒更好的辦法,讓植物人站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大難題。
每天帶著這個問題思考,徐早英也沒琢磨出個結(jié)果來,直到有一天她看電視時,突然找到了靈感。
那天晚上,電視里又在重播一部她和邱建新兩人都喜歡看的張國榮的電影——《倩女幽魂》。
張國榮扮演書生寧采臣,背著大大的書架,正在四處奔逃,躲避妖怪的攻擊。
“咦,這個大書架,我何不模仿一下,把書架改成鐵架,做成箱子一樣的東西,然后把建新放進(jìn)這個鐵箱子里,再把鐵箱子固定在墻壁上,建新不就可以‘站’起來了嗎?”
資料圖
徐早英興奮不已,立即把想法告訴邱建新的大哥二哥,以及自己的媽媽和哥哥他們,大家都覺得這個想法好,但不知該怎么做?
有著一手理發(fā)好手藝的徐早英主動站了出來,她拍了拍胸脯,告訴親人們不用愁,由她自己來設(shè)計和制作。
此后,徐早英便著手開始了她的讓丈夫“站”起來的“鐵箱子工程”計劃。
她先是自己在紙上畫圖樣,通過計算,這個鐵箱子至少需要50多厘米長短的鐵板12塊左右。
自己的圖樣能否制作出來呢?徐早英專門跑到鎮(zhèn)上那些加工門窗的小店鋪里去請教師傅們。
師傅們告訴她,要做的這東西,一般都不能用鐵板做,鐵板太重了,要做就用鋁合金,鋁合金輕便耐用。
按照徐早英的設(shè)計,先是把鋁合金板一塊塊做成一個箱子,然后用幾根鋁合金邊框條做成支架,最后把邱建新裝在這個箱子里,箱子是直立的,邱建新在里面,自然也就“站”著了。
思慮成熟之后,此后的每一天,徐早英早晨6點起床,把邱建新安頓好后,就去鋁合金店,找人家切割過大件后剩下的材料。
她虛心向師傅學(xué)技術(shù),哪里鉆洞,哪里裝螺絲,一一仔細(xì)問過。
然后把一塊塊的鋁合金板材往家里搬,照著邱建新身體的大小拼接出一個“鋁合金箱子”。
資料圖
一邊拼接,她一邊和丈夫聊著天:
“建新啊,鐵箱子做好后把你塞進(jìn)去了,你就會‘站’起來,像個正常人一樣‘站’直了。
‘站’里面可能難受,但我不把你塞進(jìn)這個箱子里去,你真的一輩子就只能躺在床上了,然后一點點的人都要爛了,你聽懂了嗎,聽懂了,你給我說一句話啊!”
聊著聊著,看著丈夫僵硬的臉龐和空洞的雙眼,徐早英會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出門去,偷偷躲在角落里流淚。
過去的許多回憶太美好了,丈夫?qū)λ值膶檺?,每次她生氣,邱建新總會第一時間過來安慰她,給她唱一段《梁山伯和祝英臺》逗她開心。
可如今,無論自己是開心還是痛苦,丈夫都沒有任何的反應(yīng)。
好幾次,徐早英在裝配鋁合金的過程中,手被工具劃傷了,血流不止,這時候,她多希望邱建新能過來安撫她一下。
那段時間,家里堆滿了各式鋁合金板材,不知道的人,來她這個小理發(fā)店理發(fā),一進(jìn)門,以為走錯門了,轉(zhuǎn)身就走,直到徐早英大聲地喊著追出去,一把將客人拉住,仔細(xì)解釋清楚才行。
她是一個客人也不能丟的,來的都是客,他們來就都是為她送來微薄資助的,人家理個發(fā)收十元八元,她卻最多只收五元錢,不敢多要,關(guān)鍵是要留住客人,讓理發(fā)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穩(wěn)定的小收入。
2013年4月12日下午,徐早英親手制作的這個鋁合金材料箱子成功了,她給這個鐵箱子取了個既土又實在的名字——“植物人站立箱”。
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徐早英研究制作費心費神,終于達(dá)到了目的。
這天剛好是星期五,讀初中的女兒邱思怡從衢州城區(qū)的中學(xué)回家,她和媽媽還有大伯邱建華一起,幾個人七手八腳地從床上把邱建新扶了起來。
徐早英照例是將邱建新的衣服穿好,另外幾個人把鐵箱子也拆開了放在地上,再將邱建新放倒在鐵箱子上,然后蓋好一個個鐵箱蓋,合上蓋板,搭好鎖扣。
最后幾個人合力將躺在地上的箱子和箱子里的人一起給豎起來,隨后將箱子后面的幾個鉆孔,牢牢地給掛在墻壁上的幾個釘子上。
這還沒完,做好這一切后,徐早英用一根寬寬的淡灰色花布條,將邱建新那顆隨時會晃蕩著的腦袋扎好,讓他的頭部能夠保持正立。
全部工序完成后,邱建新“站”在那里,看上去很像身上背著東西正在趕路的人,面無表情的他像是正在思索著什么。
資料圖
不知情人以為邱建新是個正常的人
植物人站起來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附近的村鎮(zhèn),很多人慕名來徐早英家中觀看,并紛紛提出了詢問。
面對眾人的疑惑,徐早英幽默地回答道:
“喏,他不聽話呀,所以我就把他‘固定’在墻壁上,掛著示眾……”
眾人的笑聲穿破了小屋,彌漫在小鎮(zhèn)上春天的陽光里。
徐早英說完這句話時,兩眼早已掛滿淚水,其實她更愿意是自己被“掛”在墻壁上,真的很想讓自己和邱建新?lián)Q個位置,自己被人塞進(jìn)鐵架子就好了。
其實在這個鋁合金鐵箱子試驗與制作的過程中,徐早英早已無數(shù)次鉆進(jìn)過這個鐵箱里充當(dāng)試驗品。
只要在箱子里感到稍感不適,她就一定要找出毛病改進(jìn)制作,盡最大可能地把箱子里面的空間弄得舒服些。
有人曾對她說,反正邱建新是個無知無覺的人,無論你把箱子做成什么樣,都沒事的,只要人塞得進(jìn)去就行。
徐早英卻堅決不同意,她說一定要把有欠缺的地方改動過來,這個鐵箱子就是她為邱建新打造的一所安逸舒適的小房子。
2013年4月12日下午,“植物人站立箱”成功后,有人特地在上面數(shù)了數(shù),光是鐵皮制作的“搭扣”就有6個,這是為了防止邱建新“站”在里面時人會掉出來,人進(jìn)去了,搭扣起到鎖住作用。
另外,鋁合金板塊之間的“絞鏈”有4個,連接在各板塊之間,能讓使用者感覺身體的活動是自如的。
最底下是塊厚木板,考慮到邱建新的腳要踩著這塊板,徐早英把這塊板進(jìn)行了打磨拋光,讓丈夫感覺踩上去很舒服、不硌腳。
最后是這個鐵箱子周邊的一些附著物,所有的鋁合金支架條子和鋁合金板塊之間,因為金屬物質(zhì)比較硬,徐早英用各式布條把這些鐵器的角角落落都給包裹好,不讓進(jìn)了箱子里的邱建新在觸碰到鐵器時會感到吃痛。
在小鎮(zhèn)人們記憶的目光里,這樣的畫面一天也沒有少過:徐早英在給人理著發(fā),她的背后是“站”立著的植物人丈夫邱建新。
他好像在“看”著她,其實誰又能說得清楚,誰在“看”著誰呢?
資料圖
午后的陽光常常是徐早英讓邱建新去感受戶外新鮮空氣的最好時光,這個時候,徐早英會把坐在輪椅上的邱建新從屋子里推出來到大街上。
最讓徐早英感慨的是有一次,在上方鎮(zhèn)的一家小店門口,邱建新坐在輪椅上,曬著太陽,剛好前面有個徐早英的老同學(xué)叫了她一聲,她就過去說了幾句話。
邱建新被托付給小店主臨時看管一下,恰巧這時店主很忙,一時也顧不了照看一邊的邱建新。
不一會兒,有幾個鎮(zhèn)外的人過來,他們可能是來鎮(zhèn)上找人的,見邱建新坐在輪椅里,便客氣地與邱建新打招呼。
見邱建新的神情略有思索狀,他們停下腳步,上前一步向邱建新打聽事情,可是邱建新坐在那一動不動,“思索”仍在繼續(xù)。
不知內(nèi)情的鎮(zhèn)外人繼續(xù)詢問,邱建新還是一動不動、也不吭聲。
最后,詢問的幾個人火了,大聲斥責(zé)邱建新:
“喂,你這人,你怎么會這么沒禮貌的,你不知道你可以說不知道,我們可以去問問其他人,干嗎這么一本正經(jīng)地坐著,什么話也不說?看你坐著輪椅,我們就不和你計較了?!?/p>
就在那幾人向邱建新發(fā)火時,徐早英回來了,她向?qū)Ψ秸f明了原由,那幾人立即都臉紅了,連聲道歉。
事后,他們帶著疑惑的語氣說道:
“不過也奇了怪了,我們長這么大年紀(jì),還沒見過這么清爽的植物人,全身上下干凈利索,真的一點也看不出他和正常人有什么兩樣,簡直是奇跡??!”
資料圖
徐早英說,這事說起來自己也很激動,無意中讓她感受到了人們對她兩年來悉心照料邱建新的肯定。
兩年多來,邱建新的體重始終如初,而徐早英的每天日程中,邱建新的飲食問題是徐早英研究過的。
她給邱建新每天少吃多餐,葷素搭配均勻,用邱建新那70歲的母親話講:
“我媳婦給我兒子的配菜,那可是‘高科技配方’,比醫(yī)院里的配菜還要細(xì)致,精心制作到極點,什么時候吃什么,什么時候不能吃什么,沒得話說了?!?/p>
這位逢人便夸兒媳的婆婆還說,徐早英每天起床后,除了少量的幾個人要來理發(fā),大部分時間全忙在他兒子身上,每天都要給邱建新量體溫,兒子每天的小便時間都是讓媳婦給調(diào)教得“定了時”。
大便兩天一次,看看家中的柜子里,最多的不是徐早英的衣服,而是邱建新用的“尿不濕”和“開塞露”。
有時候邱建新幾天排便不暢,徐建英就徒手摳糞便,她怕弄“疼”邱建新,就一遍遍地把開塞露擠進(jìn)去,慢慢地進(jìn)行“挖掘”。
一次挖下來,一個多小時,媳婦全身大汗淋漓,兒子邱建新卻一無所知。
老太太還說,自己的老伴去世得太早,18年前人就走了,后來家里有了徐早英進(jìn)門,貼心貼肝,像自己有了個女兒一樣。
在徐早英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自2017年年初開始,邱建新兩眼似乎有了意識,他能夠看懂妻子的付出,也能夠用眼神陪兒子玩乒乓球,這讓徐早英十分的欣慰。
近些年來,邱建新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他已經(jīng)有兩根手指能夠活動,在徐早英閑暇時候,他便用兩根手指緩緩地在妻子手掌上寫著字,這算是這對摯愛夫妻特有的無言交流與問候……
資料圖
結(jié)語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在邱建新和徐早英夫妻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彼此之間濃濃的愛意。
車禍沒發(fā)生前,兩人相親相愛、相敬如賓;車禍發(fā)生后,妻子不離不棄照顧丈夫,親手為丈夫打造鐵箱助他恢復(fù)身體,徒手摳糞便讓他身體能夠運轉(zhuǎn)如常。
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是最為可貴的,我們每個人應(yīng)該珍惜當(dāng)下,不要在最好的時光里,讓屬于自己的幸福浪費溜走!
親愛的讀者們,關(guān)于這個真實故事,你怎么看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你的支持是我寫文的動力,如果喜歡此種正能量故事,請把它轉(zhuǎn)發(fā)出去,下一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