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9 12:46:26作者:智慧百科
在發(fā)誓要遏制數(shù)十年來最大通脹之后,全球主要央行不惜一切代價,已經掀起一場”你追我趕”式加息狂潮,并且在本周就將上演一波高潮。
前有美聯(lián)儲FOMC將公布利率決議,在漲幅超預期的美國8月CPI數(shù)據出爐后,市場討論焦點已經從“50或75基點”升級成“75或100基點”;后有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市場關注在屢次發(fā)出口頭干預并實施匯率檢查機制后,日本央行是否還會“按兵不動”;英國央行也頗受關注,市場預計英國央行在本周加息75個基點至2.5%的可能性為79%,屆時將成為英國央行自1989年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
迄今為止,今年約有90個國家的央行開啟加息,其中一半至少一次性加息75基點,由此引發(fā)的是十五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全球加息潮。根據摩根大通的數(shù)據,全球主要央行在本季度還將啟動1980年以來最大加息,而且并不會止步于此。
世界銀行也在上周四發(fā)布的報告中寫道,投資者預計明年各國央行將把基準利率提高至近4%的水平,達到2021年平均水平的兩倍,以此將核心通脹率控制在5%左右。而按照報告中模型的計算結果,如果央行致力于將通脹控制在目標區(qū)間內,利率可能會高達6%。
遏制通脹 各國央行“不惜一切代價”
為了給通脹降溫,各國央行“猛踩剎車”,不惜以犧牲經濟發(fā)展為代價。
不僅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在上個月承認,雖然更高的利率、放緩的增長和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條件會降低通脹,但也會給家庭和企業(yè)帶來一些痛苦,歐洲央行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Isabel Schnabel也提及遏制通脹過程中的“犧牲率”。
而這所謂的痛苦和犧牲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沖擊?
媒體稱,按照貝萊德集團分析師的觀點,如果美聯(lián)儲致力于將通脹水平控制在2%的目標,那么美國經濟將直面深度衰退,將有300萬人失業(yè)。而在能源危機之下,歐洲央行需要采取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才能達成目的。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主管Ethan Harris認為,英國&歐元區(qū)和美國經濟將分別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陷入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主要央行朝著共同目標前進,此舉也加劇了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認為“他們正在加強彼此政策的影響”,并且上述央行還參與到針對本國貨幣的競爭性升值之中,而這個過程也將通脹輸出到海外。
然而即便如此,全球主要央行依然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
一方面是擔憂過早放松政策會導致通脹復燃,之后可能不得不重新緊縮,因此導致經濟衰退。今年7月“新美聯(lián)儲通訊社”也曾撰文表示,過早轉向寬松將導致1970年“通脹失控”的覆轍。
另一方面,央行急于恢復自己“通脹斗士”的聲譽。在今年的通脹“高燒”面前,去年的“通脹暫時論”讓央媽顏面盡失。
對此野村首席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表示:
對中央銀行而言,聲譽就是一切,卻因錯誤的暫時性通脹言論受到損害......從1970年代的經驗來看,恢復聲譽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即便這意味著經濟衰退。既控通脹,又保經濟?
最新的世界銀行報告提及,經濟學家Justin-Damien Guenette、M. Ayhan Kose和Naotaka Sugawara發(fā)現(xiàn)了央行在不引發(fā)全球衰退的情況下控制通脹的方式,并為政策制定者制定了一項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