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3 13:00:28作者:智慧百科
作者|郭恩一 編輯|米利暗
蘇敏終于決定離婚。
在自駕“出走”兩年后,58歲的蘇敏第一次回了家。
兩年未見的丈夫看到她,劈頭蓋臉就是:“你還知道回來嘞?”
“混不下去了是不是?”
網絡圖
離家這兩年,丈夫只給她打過兩次電話。一次罵她亂停車,另一次是讓她還錢——因為蘇敏的ETC卡綁定的是他的銀行卡,一旦刷過路費超過100塊,她就會被丈夫罵。
其實就在這趟回家前一個月,蘇敏在接受《人物》采訪時還表示自己不會離婚。她對丈夫仍抱有期待,覺得他也許會反省和改善。
“我希望我們兩個能平心靜氣地談談。我希望我們一個大家庭和和睦睦地過下去?!?/strong>
但現實是,一個月后,蘇敏回家,丈夫先是冷嘲熱諷,然后問她問過路費的事情,最后越說越氣當著全家人的面摔了碗。
網絡圖
她又再一次失望了,一個期待大團圓結局的女人,最終還是不得不走到離婚這一步。
其實回看蘇敏的故事,從頭到尾都寫滿了三個字:
被逼的。
如今網絡上塑造出的蘇敏,儼然是一個具有反叛精神、富有勇氣的女性代表形象。
網絡圖
紐約時報稱其為“中國女權主義偶像”。
這種“神話性”的敘事,過于輕飄飄。
仿佛是一個家庭主婦有一天突然厭倦了,覺醒了,脫下圍裙放下菜刀,直奔山川湖海,追尋自由與愛了。
但現實并非如此,蘇敏的故事,絕沒有如此浪漫和輕易。
長達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編織起了一個讓人喘不過氣的密閉牢籠,日漸將蘇敏摧毀。
最初是在“錢”上面的制裁。丈夫每月給生活費的時候,都會像審犯人一樣盤問蘇敏上個月的每一分錢花在哪兒,動不動就懷疑她拿錢補貼了娘家。
網絡圖
有一次,蘇敏的媽媽生病了,她拿丈夫的醫(yī)保卡買了藥,結果第二天丈夫就改了密碼。
后面變成徹底的AA制,丈夫不再給她一分錢。就連過節(jié)走親戚,也是蘇敏自己買自己的那份禮物。
網絡圖
不給錢,卻還是得繼續(xù)當免費保姆,而且是不準你閑下來的那種。
看外孫時,孩子睡了,蘇敏偶爾看會兒手機,丈夫的臉就拉下來了:
“你是看孩子,還是看手機?”
網絡圖
聽到丈夫關門離開的聲音,她才擁有沙發(fā)和電視的使用權,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
到后來,她在家里不敢多說話,因為無論說什么都會被丈夫挑刺。
沒有交流,不再溝通,更別提感情了。兩人一直分房睡,蘇敏三十歲過后再也沒有和丈夫同居過。
結婚30多年,蘇敏獨自過了20多個春節(jié)。
網絡圖
極晝工作室寫過這樣一個細節(jié):有一年蘇敏同學聚會,丈夫突然闖進來和大家說“她精神有點問題,以后同學會還是不要參加了”。最后的結局是丈夫自己覺得沒意思離開后,蘇敏給同學們賠禮道歉。
對蘇敏的侮辱和詆毀,是丈夫的樂趣。但侮辱,不僅停留在精神層面上。
有一次她叫正在打牌的丈夫吃飯,讓丈夫覺得丟了面子,于是把蘇敏拖進房間踹她,扇她耳光,揪她頭發(fā)。
網絡圖
后來被采訪時談及家暴,她沉默,然后說“不想流眼淚,因為眼淚已經流完了”。
錢、自由、愛、尊嚴,她一樣也沒有。
雖然還活著,但“離死也不遠了”。
2019年,蘇敏被查出中度抑郁,需要每天服藥。
網絡圖
她開始失眠,在家里經常不自覺的流眼淚。在最后一次和丈夫的爆發(fā)性沖突中,她拿著刀在自己手腕劃了兩刀,又在自己胸口扎了三刀。
沒死。正是因為沒死成,所以蘇敏想重求一條生路。
2020年9月24日,蘇敏出發(fā)了。
網絡圖
但她不是一個開拓者,而是一個出逃者。
出發(fā)前她辛苦攢了兩萬塊,光買物資就花了一萬二,除了每個月2000多的退休金,她再也沒有別的的生活來源。
一路上,比起風花雪月,排在第一位的是如何活下去。
極晝工作室的記者曾經跟著她自駕,發(fā)現蘇敏一路都盡可能地在節(jié)約開銷:盡量走免費的國道,能在服務區(qū)打水絕不自費,吃飯幾乎都是自己做,在景區(qū)看見喜歡的紀念品,她把玩很久,還是選擇放下。
晚上睡在免費停車場,就連洗澡,她都要在網上找澡堂的團購,爭取花最少的錢。
網絡圖
她一人一車的自駕之旅,并非是一場追求詩與遠方的浪漫,而是一場為了活下去的探索。
人人贊頌她的勇氣,她卻不覺得自己離家出走和勇氣有什么關系,
“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每個人都會有這個勇氣的,這個勇氣是逼出來的?!?/strong>
網絡圖
她認為當時自己只有一個念頭:離開那個地方會很開心。
這不是蘇敏第一次“逃跑”。
實際上,當初正是為了擺脫原生家庭,蘇敏才選擇了早早結婚。
她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重男輕女,好吃好穿的都先給兒子們。
小時候,三個弟弟在西藏昌都的山坡上往下滑,她得忍住同樣放縱的沖動,任務是幫弟弟們洗弄臟的褲子。
長大了,她被勒令上交全部工資,因為弟弟們還沒工作結婚。
網絡圖
為了逃離原生家庭,經人介紹,蘇敏和只見過兩面的丈夫結了婚。但她沒有想到,自由不曾降臨,她只是換了個牢籠。
“生活好像走在隧道里。你想出去見光明,渴望結婚,渴望走出那個隧道。但是結婚一段時間后,你感覺又走進了另一個隧道?!?/strong>蘇敏說。
實際上,蘇敏并非是生來勇敢大膽的人,相反,她是一個傳統到甚至溫順的女性。
她在自己的獨白里也說:我的人生,獲得這樣一個結局,主要是我性格造成的,我太軟弱了。
年輕時候的蘇敏
弟弟要她給自己的廠里免費幫忙,她不樂意,但還是去了;
自己攢錢買的車,丈夫要開她也不好意思拒絕,車鑰匙隨時可能被會丈夫拿走;
自駕游的計劃都得等幫女兒把孫子帶到上幼兒園了才能行動,甚至出發(fā)前還把女婿的所有鞋子都刷了一遍;
她曾經理想中的五六十歲的生活,就是在家給孩子們做飯,晚上跳跳廣場舞,很休閑的日子。
她勤勞、隱忍,甚至軟弱。女兒曾經提議讓她離婚,但她拒絕了,因為害怕自己離婚會影響女兒嫁人。
蘇敏和女兒的合照
但是忍耐并沒有換來好的結果。
甚至到了她自駕游的時候,丈夫打電話來索要過路費,弟弟則打電話來催她還錢——當年蘇敏因為急用錢,挪用了父親去世后的部分安葬費,而弟弟覺得這筆錢是屬于自己的。
在聽說蘇敏出來旅游后,便打電話來跟她鬧,要和她斷絕關系:有錢出去旅游,沒錢還給我?
有人說,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在某些瞬間的。而蘇敏曾經的生命里,是沒有那些值得銘記的“瞬間”的。
看遍了蘇敏的采訪,她過去的回憶里,填滿的全是忍耐、壓抑和悲傷。
年輕時候的蘇敏
唯獨耀眼的瞬間只有兩個。
一個是童年時代在西藏,她和伙伴們到山溝里摘野果子,天空高遠遼闊,吃完玩幾局“跳房子”。
另一個是少女時代收到了爸爸戰(zhàn)友兒子寫的情書,那是她回想起來,一生中最接近愛情的時刻。
往后的日子,無論她怎么努力,都掙不來一點甜頭。
她自己打工賺錢,做過裁縫,掃過大街,當過服務員,送過報紙,她想要證明自己有賺錢的能力,以此來獲得丈夫的尊重。但失敗了。
當裁縫時期的蘇敏
她又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夠好看,還是沒生個兒子,所以老公才如此不喜歡自己。面對各種挑剔和指責,她抗著壓力,只能多干活,多順著他。
比如丈夫不吃辣,喜歡吃辣的蘇敏做飯便不放辣。
“我媽覺得她做好飯了,多干點活兒,她能得到一個好臉色?!碧K敏的女兒說。
但還是那樣,丈夫發(fā)起火來會摔東西,打人,“一拳頭把她懟到一邊”。
能做的一切改變和努力她都做了,然而發(fā)現生活依舊是死局,“隧道沒有盡頭,再這樣下去就要死了”。
被逼到絕境,兔子也會咬人。
溫順的蘇敏身上,有著中國人傳統的“韌勁”:眼看被逼得奄奄一息快要枯死,移個土,澆點水,換條路,又能繼續(xù)活了。
最值得敬佩的是,蘇敏有著很強的行動力。
50歲才學車,她是駕校里年齡最大的學員,但所有科目都一次性考過;
一直喜歡車,想要一輛自己的車,她便打著兩份工,咬牙朝女兒借錢,再加上退休金,分期兩年買了車;
為了實現自駕,她看很多自駕游攻略,用三分之二的積蓄,一點點地網購各種裝備。大到帳篷、便攜式煤氣罐、迷你冰箱,小到鍋碗瓢盆,柴米油鹽。
她籌備了將近一年,最后在丈夫的嘲笑聲中,把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油門一踩,揣著2000塊就上路了。
網絡圖
聽說能掙錢,蘇敏很早就自學搞自媒體,后來還花錢上課學會了給視頻加字幕和聲音。自駕游到今天,她甚至已經學會了用兩臺運動相機同時拍攝,還學會了操作無人機。
在路上有緣認識了一個房車旅行隊伍,她跟著學習找露營地、找路。戶外經驗越來越豐富,曾經要弄幾個小時的帳篷,現在十幾分鐘就能搞定。
2年的時間,她自駕八萬多公里,走遍十多個省份,感覺“風都是自由的”。
她停了藥,賺了錢,換了真正的房車。
當蘇敏撫摸著自己的房車時熱淚盈眶,“這個終于可以冠上我的名字
她不僅擁有,而且記錄下了那些閃耀的瞬間:
入秦嶺、過云南、下海南,在陜西吃蘸水面,在上海逛迪士尼,在重慶看穿過居民樓的火車,看見青藏高原上的日照金山。
蘇敏在布達拉宮前、迪士尼樂園
她甚至學會了沖浪,笑容和少女時代的自己一模一樣。
蘇敏學沖浪
她當然是偉大且先鋒的,無數和她一樣的人依舊困在自己的生活中。
但蘇敏對此的看法是,她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任何一個人被逼到絕境,都會爆發(fā)勇氣,想辦法拯救自己。
還原一個弱小、痛苦而真實的蘇敏,你就會明白,她的動人之處不在于“追尋自由”和“尋找自我”,那些東西太大,太虛,她沒有細想過。
她沒有讀過多少書,最愛看的是穿越類的言情小說。她也說不出余秀華,劉小樣那樣震撼靈魂的金句。
20年前的農村婦女劉小洋曾說出“我寧愿痛苦,我不要麻木”這樣的
跟拍蘇敏的編導曾邀請她看講述家庭主婦困境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她看完后說“我不喜歡這個女的這種性格,有點太作了”。
蘇敏認為電影中的女主角過于矯情且沒有責任心,生活不能既要又要
很多記者采訪她時想談論一些浪漫化的東西,但她很快就會把話題引到實際的生活上,比如老同學們如今的退休金都很高。
她最煩記者采訪她時候問她“是什么想法”,她會困惑,會發(fā)火,然后用力地說“我真什么想法都沒有”。
網絡圖
她不是什么女性楷模,她就是她自己——一個活到了50多歲,忍無可忍,想要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女人。
蘇敏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母親、妻子逃離家庭的故事,也是一個小人物如何“自我救贖”的故事。她展現的不僅是女性的生命力,更是人的生命力。
那是一種柔韌的,帶著苦澀的力量。
堅強,隱忍,吃苦耐勞,但卻無可奈何地被生活的洪流裹挾著,迎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苦熬,苦熬,終于熬不下去。來不及琢磨“自我”,來不及追問“自由”,在四處碰壁中只能被迫調轉方向,用行動,竭盡全力尋找新的活路。
網絡圖
不必神話她,蘇敏的出走,只是為了“活著”。
而“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strong>
這就是蘇敏的故事。她曾經想,三五年后這場自駕游就到頭了,她會回歸家庭,繼續(xù)生活。
如今,她的大團圓設想算是徹底失敗了。
但接下來的計劃卻變得簡單而清晰:離婚,然后繼續(xù)獨自出發(fā)。
天氣轉冷了,她準備一直往南走,到溫暖的地方去。
網絡圖
參考文獻:
1. 極晝工作室,《五十六歲女人的一次「 逃離」》,2011-11-17
2. 人物,《「 出逃」女人蘇敏,駕駛她的車》,2022-08-25
3. 如是生活,《一個叫蘇敏的家庭主婦決定逃跑》,2021-01-27
4. 北京青年x涼子訪談錄,《感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多余的人》,2021-09-17
5. 你好!創(chuàng)作者,《專訪“50歲阿姨自駕游”蘇敏:勇氣是被逼出來的》,2021-02-01
6. 5樓編輯室,《自駕游出逃阿姨其實很傳統:想做自己的事情就不要結婚不要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