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3 17:30:23作者:智慧百科
2009年6月23日,重慶市高考成績放榜。重慶巫山縣南開中學考生何川洋以659分的成績奪得了2009年重慶高考文科狀元。一時間,這個17歲少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也因此得到了北大清華的哄搶。而作為文科生,何川洋最終和北大簽訂了錄取合約。不過幾天后,網上卻爆出何川洋涉嫌身份造假,主要是他在高考時,民族一欄填寫為土家族。但事實上,他是漢族,對于該民族一事,網上都認為何川洋是為了獲得加分才這樣做的。事情的不斷發(fā)酵,最終讓北大做出割舍,他們拒絕錄取何川洋。如今13年過去了,何川洋如愿進入北大沒?本期最人物紀就帶大家走進何川洋的成長史。
資料圖
何川洋事件
1991年10月,何川洋出生于重慶市巫山縣官陽鎮(zhèn)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父親何業(yè)大是農村人,后畢業(yè)于巫山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何業(yè)大被分配到了巫山縣起陽小學成為了一名小學語文老師。
在這里,何業(yè)大和當時在起陽鄉(xiāng)政府上班的盧林瓊相識并相戀,最終組建了家庭。
何川洋出生后不久,何業(yè)大被調到了巫山縣官陽中學任教。當時盧林瓊工作非常忙碌,何業(yè)大只好將孩子帶到了官陽。所以何川洋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由父親陪伴著的。
作為資深的語文老師,父親從何川洋咿呀學語時,就開始讓兒子接受文化教育。給他朗讀唐詩,教他數數計算。
四大名著
就這樣,3歲的何川洋就開始看起了四大名著,并能在不看書的時候,給父親講一些關羽、宋江的故事。這讓父親很欣慰,而何川洋也自幼對詩詞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童年時,父母給他買了很多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書籍。何川洋一有空就沉浸在書海里。
4歲時,何川洋開始學起了古箏,父親還特意給他找了古箏老師。后來,彈奏古箏也成為了何川洋的特長。
5歲時,何川洋進入官陽小學開始讀起了一年級。自上學起,何川洋就是班級里的尖子生,他從來都是前幾名的學生。不過何川洋并不是天賦異稟的人,他本人學習起來非常用功,每天都有自己的學習計劃,按照計劃,他將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的。
巫山縣官陽中學
2003年,何川洋考入了官陽中學,但與此同時,父親也被調到了巫山縣招生辦,而母親當時也在縣組織部工作。沒辦法的情況下,何業(yè)大將自己在外打工的妹妹何業(yè)清叫了回來,讓她幫忙照看孩子。
就這樣,在姑姑的照顧下,何川洋度過了初中短暫的三年時光,這三年間,何川洋成績優(yōu)秀,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除此之外,何川洋還閱讀了大量課外書,在老師同學眼里,何川洋文質彬彬,才學淵博,將來一定能有出息。
2006年6月25日,何川洋參加了中考,最終他考了677分的好成績,這個成績也讓他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入了巫山縣最好的高中南開中學。在這里,何川洋進入了最好的班級,他也有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考入北大。
資料圖
父母也為何川洋感到高興,父親當然希望兒子能考入北大,而且他也希望自己能為兒子出點力。作為在縣招生辦工作的何業(yè)大來說,他能想到的就是通過一些手段,讓何川洋能夠得到高考加分。
就在這時,何業(yè)大想到了一個損招,那就是更換何川洋的民族,讓他在高考的時候獲得少數民族加分。
在何川洋參加中考后不久,何業(yè)大就找到了時任巫山縣委統(tǒng)戰(zhàn)副部長、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的萬民強,希望能幫助何川洋更改民族。在得到一些好處后,萬民強點頭同意。之后,何業(yè)大并沒有出面辦理此事,而是讓自己的妹妹何業(yè)清到相關部門提了資料。
土家族民族服飾
很快,何川洋的民族正式更改為土家族,對于父親改名字這件事,何川洋起初并不知情,但改完后,父親才告訴他,讓他以后在填寫民族資料時,統(tǒng)統(tǒng)寫成土家族。對于父親的說法,何川洋并沒有過多詢問,他也并不知道這是父親的“良苦用心”。
2007年5月,何業(yè)大升任為巫山縣招生辦主任,彼時,他的妻子盧玲瓊也當上了巫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
夫妻倆都是公務員,他們平時工作很忙,并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兒子。所以當時何川洋只能在學校住宿,但這絲毫不影響何川洋的優(yōu)秀。
網絡圖片
進入學校后不久,何川洋的成績就排在全校前十名。到了高二文理分科時,何川洋面臨著人生最重要的抉擇,當時老師們都希望何川洋能夠學習理科,畢竟以后的舞臺更廣闊,但是何川洋卻喜歡文科。他覺得學習文科是興趣使然,能夠激發(fā)出自己最大的潛力。
最終和父母商量后,何川洋毅然選擇順從自己內心的想法,選擇了文科。他也因此進入了全校唯一的文科實驗班。在班級里,何川洋學習成績優(yōu)秀,他不偏科,各科都很均衡,而讓老師同學們最為稱奇的還是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唐詩宋詞對于他來說都是信手拈來,他自己也經常出口成章,喜歡改編古詩詞,也喜歡書法,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重慶南開中學
不過在人才濟濟的南開中學,何川洋并沒有拿到過全校第一,他最好的成績也只排進過一次全校前五,臨近高考,何川洋非常緊張,他無數次告訴自己,要在高考考場上超常發(fā)揮,不然又怎會實現考取北大的目標呢?事實上證明,何川洋就是這種大賽型“選手”。
2009年6月7日,何川洋走進了高考的考場,為了陪伴兒子,父母特意請假三天,他們希望兒子能夠發(fā)揮出所有的能量。
高考結束后,何川洋進行了估分,在他看來,自己的發(fā)揮并不算理想,語文作文似乎有些偏題,文綜也有幾個小知識點沒有寫出來。那段時間,何川洋很氣餒。
2009年6月23日,重慶市高考成績放榜,何川洋在第一時間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數,語文121分,數學145分,英語131分,文綜262分,總成績659分,位次第1名。
何川洋
這個分數雖然不是太高,但是還是讓何川洋奪得了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一時之間,全家人都非常興奮。何川洋也很快成為了重慶市的高考之星,成為了市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而當天下午,清華和北大的招生組紛紛給何川洋打來電話,希望能夠招何川洋進入該校。很明顯,何川洋志在北大,而當時考了文科第一。這就證明,北大文科類專業(yè)可以任由他挑選。在和北大招生組溝通一番后,何川洋填報了唯一的志愿——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在媒體的不斷報道下,人們發(fā)現原來何川洋還是土家族人,他還享受了20分的高考加分,這樣算下來,何川洋的高考分數達到了679分。當然了,既然裸分都考了重慶市文科第一,要那20分也沒啥意義了。
網絡圖片
只不過,在媒體的報道下,還是有不少人發(fā)現了端倪。有記者到何川洋的老家進行采訪,記者發(fā)現這里根本沒有土家族人,為何唯獨何川洋是土家族人呢?
緊接著,一篇篇質疑何川洋身份的報道在互聯網上傳開,更有大膽的媒體,直接公開指出何川洋的民族身份造假。
在不斷的報道聲中,何川洋全家人遭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何川洋的父親何業(yè)大最終不得不承認了兒子身份造假的事實。但是何業(yè)大卻聲稱自己沒有參與兒子身份造假的整個過程,都是自己的妹妹何業(yè)清操作辦理的。
網絡截圖
但很明顯,何業(yè)大的說辭都是強詞奪理,最終何業(yè)大和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萬民強都遭到了免職處理。而何業(yè)大的妻子盧玲瓊則遭到了停職處理。
當然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莫過于何川洋了,作為一個17歲的男孩子,他在這一時間段內遭受了無數的批評,網上罵聲無數,本來高考完打算到古都西安旅游的何川洋將自己鎖在屋子里,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暑假。
而事件的不斷發(fā)酵,也讓北大不得不忍痛割愛。
何川洋
2009年7月2日,北大招生辦發(fā)公告稱北京大學已經放棄錄取重慶文科狀元何川洋。而時任北大招生辦主任劉明利則告誡考生:希望所有考生以此為戒,做誠信之人,行正義之事。
其實,北大拒絕錄取何川洋也是依法辦事。我國有關法律規(guī)定:只要發(fā)現了變更民族成分,考前發(fā)現的取消考試資格,考后發(fā)現的取消錄取資格。所以北大并不是冷血冰冰,實在是沒有辦法對高考狀元法外開恩。
而被北大拒絕錄取后,何川洋也曾嘗試過到香港大學求學。期間,他還在母親的陪同下,到香港大學參加了面試,不過由于何川洋的英語口語水平太差,香港大學拒絕了何川洋。最終一個高考狀元淪為了沒有高校錄取的境地,擺在他面前的也就只剩下復讀一條路了。
很顯然,這件事情,何川洋主觀上并沒有犯錯,只是父母的過分溺愛害了何川洋。
何川洋復讀
2009年9月,何川洋背上行李,重新回到了南開中學高三尖子班,正式開啟了復讀之路,在得知何川洋復讀時,北大有關負責人表示,北大的校門永遠向何川洋開啟,希望何川洋明年能夠繼續(xù)報考北京大學。
復讀的一年對于何川洋來說非常艱難,但是他變得更加穩(wěn)重,在班級里,何川洋還第一次擔任了班干部,成為了班級里的團支書。他的學習成績更加穩(wěn)定,幾乎每一次都是全校第一。各個功課也更有信心,在同學們眼里,何川洋才華橫溢,他喜歡寫詩作詞。經常會在女同學面前賣弄自己的文采。
佘詩曼
這一年,何川洋的心態(tài)也很放松,學習之余,他喜歡和同學們聊天,也喜歡追星,他最喜歡的女明星居然是香港的影視明星佘詩曼。覺得佘詩曼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演員,演技也非常好。
除此之外,復讀的一年里,何川洋也終于將自己的漢族身份恢復了,他這一次可以用這個身份參加高考了。
何川洋走入高考考場
2010年6月7日,何川洋又一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他完全沒有任何緊張感,答題思路非常明確。高考結束后,何川洋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他們全家都沒有再接受媒體的采訪,他們希望媒體不要打擾到何川洋。
2010年6月23日,又是一年高考放榜,何川洋查到了高考成績,這一次,他顯得很淡定,對于674分的成績,何川洋很滿意,畢竟比去年還高了15分,雖然沒有拿到文科狀元,但也進了重慶文科前十名,報考北大不存在任何問題。
第二天,何川洋就在父親的陪伴下,在重慶和北大招生組簽訂了錄取的協(xié)議。這一次,再也不會出現任何意外,何川洋名正言順地考入了北大。據報道,當時何川洋的父親何業(yè)大已經重新回到巫山縣招生辦了,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職員了,而母親盧玲瓊也官復原職,繼續(xù)在崗位上奉獻余熱。
何川洋北大報道
2010年9月1日,北大正式開學,而當天,“紅人”何川洋在父母、表姐、表哥以及兩個叔叔的陪伴下來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報道。當天何川洋身著格子襯衫,穿著黑色短褲,一出現就奪走了很多高考狀元的風頭,成為了媒體競相采訪的對象。對于媒體的熱情,何川洋只是雙手合十說了一句:“感謝大家的關心”。
就這樣,何川洋進入北大開始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此后的10多年來,何川洋成為了一名普通人,我們很難從網路上找到任何關于何川洋的蛛絲馬跡,但是這個事件仍然歷歷在目,引人深思。
教育的公平往往不只是一句話,每一次大的事件都發(fā)生在促進教育公平的路上。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平常心對待子女的高考成績,切勿幫倒忙,不僅害了自己還可能毀了孩子的終身。在這個信息公開的年代,誰能有只手遮天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