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6 10:30:38作者:智慧百科
“熊孩子”事件總能登上熱搜,而近期卻因為“熊孩子”家長的不同處理方式引起熱議。在開往北京的高鐵上,一男童吵鬧,一旁的乘客提醒反被男童家長辱罵;廣州一個4歲的孩子將水果攤上的香蕉部分割壞,孩子媽媽帶著孩子給老板道歉,還買下了全部香蕉當作賠禮……這一對比,不同家長應對搗蛋孩子的舉措高下立見。網友就“‘熊孩子’背后到底有沒有‘熊家長’”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這實際上是借助典型案例,完成了一次對當下“家長文化”的有效探討。“熊孩子闖大禍”固然得批評,但讓人們憤怒的往往是其背后家長盲目撐腰、蠻不講理的態(tài)度,以及“孩子的天性”“我也管不了”“又沒什么大事兒”的推脫之詞。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下,竟還有辯護的聲音冒出來,他們推崇“不越界”“不插手”的理念,認為“熊家長”“放養(yǎng)”觀念沒錯,只是沒有掌握好火候和分寸,但孩子野蠻生長未必會有壞結果,最終“時間會教會一切”。
這種觀點實際混淆了育兒過程中的幾個概念。不是所有的批評管教都算作打罵體罰,賦予孩子自由成長空間也并非等同于對其錯誤熟視無睹、無底線的退讓與放縱。當下大力提倡的“靜待花開”理念,其實強調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且背后更有深意——要在守望與等待的過程中,用愛灌溉培育,最終實現(xiàn)“明德養(yǎng)正”。這就申明了為人父母者,養(yǎng)育子女不僅責任重大,還得具備眼光和智慧。但總有家長盲目跟風,只看字面不求甚解,將立意科學、先進的育兒經念歪了、念反了。
說到底,根本的癥結還在“熊家長”溺愛過度,甚至失了底線?!皭圩?,教之以義方?!备改笇ψ优膼郏瑧斠哉_的方法引導其成長,用優(yōu)秀的教育促進其成材。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此已講得透徹。“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童年像一張白紙,落下的第一筆顏色決定了整幅圖畫的基調;孩子也是一面鏡子,不自覺地反映著潛移默化習得的周圍人的行為。只有父母身體力行,加以引導,才能通過優(yōu)良的家風,向孩子輸出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在公共場合樹立規(guī)則意識,在與他人相處中保持同理心,明白做錯了就要承擔責任,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重要且必要的課程。孩子的成長要合理適度“容錯”,但更得懂得及時道歉、合理補救并避免再犯,這有益于建立溫暖人格,也是一個人進步的能力。倘若只會逃避、狡辯、指摘別人,于問題解決無益不說,甚至可能引起矛盾的擴大化。從這個角度說,一些“熊家長”得上上文明這門課。(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泉子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