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7 10:32:39作者:智慧百科
新學期開學有一段時間了,很多學校已正式開啟課后服務工作。“雙減”之后,北京各學校積極探索多種課后服務形式,用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讓學生在學校既“吃飽”又“吃好”。
今年8月29日,北京市召開基礎教育工作會。會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夏林茂強調,“要做好‘雙減’后半篇文章”,要在“區(qū)域資源統(tǒng)籌、課堂質量、教學規(guī)范、課業(yè)輔導、作業(yè)設計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持續(xù)完善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機制”?!半p減”進入后半篇,北京中小學的課后服務工作進行得怎么樣了?為此,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多所學校,發(fā)現(xiàn)不少學校無論是對課后服務的認識,還是對課后服務內容和機制的探索,都有不少亮點。
政策解析
2.0版課后服務全面升級
北京市教委對課后服務有著明確的定位。早在2018年,北京就已著手探索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在談及課后服務時指出,開展課后服務,本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后服務是學校整體“育人”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服務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課后育人活動,也是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延伸。落實課后服務,關鍵是重塑學校育人生態(tài),立足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的成長需求。課后服務內容要面向所有學生全面平等開放,使學生通過參加課后服務,真正有所收獲。
這里,不僅對課后服務是“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延伸”的性質進行了確定,更對課后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本質進行了明確;同時,還對課后服務推進的路徑(重塑育人生態(tài))和目標(滿足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成長需求,讓學生真正有所獲)進行了概括。
北京也是較早提出“全面打造升級版課后服務”的城市之一。2021年11月,北京市召開了基礎教育校長大會,提出“將全面打造2.0升級版課后服務,將課后服務重點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強不強’,推動課后服務高質量、有特色發(fā)展”。再次明確了“‘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實際上是重構學校教育的供給體系”的認識,再次強調了“評價課后服務,核心是看學生有沒有實際獲得”的目標,同時指明了路徑和措施以及實施重點(將強化體育鍛煉、補足勞動教育)等。
正是在這次會上,劉宇輝主任明確指出,課后服務是校內提質增效的重要之舉,是學校教育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后服務“升級版”是理念、定位、路徑、措施上的全面升級。
學校探訪
新學期 學校課后服務有了新變化
盡管受對課后服務的認識以及開學初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校對如何推進課后服務再提升工作尚有待開啟,但本報記者在采訪時發(fā)現(xiàn),不少學校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難,致力于實現(xiàn)課后服務的轉型與升級。這其中,既有轉變課后服務新模式、變學生被動為主動、探索學生自主社團的,也有推動課程群建設、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還有學校通過深耕制度建設、解決了參與課后服務老師們的后顧之憂。
變化1
轉變課后服務模式 學生自組社團
本學期,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將課后服務工作定位為學生在校一日生活規(guī)劃中的兒童自我發(fā)展時段。課后服務工作圍繞“自主、互助、個別化”三原則,開設了指向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課業(yè)輔導與自組社團以及勞技社團。在具體實施中分為兩個時段:第一時段是從眼保健操之后的15:05—16:30,主要包括體育鍛煉、課業(yè)輔導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第二時段是從16:30—17:30,主要以實踐類課程和社團項目課程為主。校長曹君告訴本報記者,上學期,他們在課后服務時段嘗試開設了7個學生自組社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這學期在課后服務的第二時段,他們在四至六年級全面開展了學生自組社團活動。這種以學生自己組織為主的社團不僅有效緩解了師資不足的壓力,更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真正有所獲得。此外,學校還結合新課標的發(fā)布,在課后服務第二時段專門安排了“勞動日”,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在高年級開設了勞技社團,組織學生進行金工、木工等維修和制作類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北京市育英學校,學生自組社團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成為課后服務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負責學生社團工作的魏震副校長告訴本報記者,在“雙減”之前,學校的自組社團活動就已經開展數(shù)年了。她說:“學校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去主動開發(fā)資源,通過承辦社團活動,豐富校園生活,這樣的課后生活是更加豐富多彩的(不僅是下午放學時間,午間活動也精彩),在此過程中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蹦壳?,育英學校的學生社團活動已開始走向探索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學生們不再只想著如何開展社團活動,而是思考如何打造品牌社團,如何讓自己的社團在學校乃至校外更加有名氣,如何為學校做點實事,如何回饋學校的幫助與支持等。學生通過自組社團活動,在承擔責任中實現(xiàn)了成長。
變化2
建設課后服務課程群 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則走出了一條課程升級之路。學校把課后服務課程作為學校整體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深耕課后服務課程的體系建設,整合在校教師資源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師資力量,開發(fā)和設置拓展型課程,開設了課后服務課程群,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據(jù)副校長武京介紹,學校的課后服務課程群共包括三大類:主題活動類、學科輔導類和拓展類。主題活動類包括學科主題活動和年級主題教育活動。前者主要是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興趣點開設,如語文學科開展名著閱讀,生物學科開展科普講座等;后者主要是結合學生發(fā)展節(jié)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學科輔導類課程是在原有課后學科輔導基礎上的深耕細化,用分層分類的方式推進學科答疑,以提高課后服務的針對性,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學習真實狀況進行選擇性學習。拓展類課程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特長發(fā)展而提供的課程群,以“體育、藝術、科技、勞動”為主的選修課,突出實踐性、體驗性、綜合性。為了讓學生的特長有可持續(xù)性,學校還通過開展文化節(jié)、科技節(jié)、運動會、體育節(jié)等活動,通過組織成立民樂團、舞蹈隊、航模社團等形式,帶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和展示,促進學生特長發(fā)展。
變化3
推進制度建設 為參與課后服務教師“松綁”
北京市通州區(qū)梨園鎮(zhèn)中心小學通過制度建設,讓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擔子“松”一點,課后服務“實”一點。為此,學校制定了教師彈性下班制度和完善績效工資方案,盡可能為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作好保障工作。
校長馮玉海告訴本報記者,為促進課后服務工作的推進,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除了集體教研和集體例會時間要參加外,每周可自主選擇兩天提前一小時下班。此外,學校還通過完善績效工資方案,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進行績效傾斜。在評選“最美教師”“五美教師”“校級先進工作者”時,同等條件下也會對積極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老師優(yōu)先考慮。
專家建議
要打破原有的校內教育模式
“提升課后服務,需要打破原有的校內教育的模式?!?/strong>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儲朝暉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建議。他表示,很多學校基于原來的校內教育模式來開展課后服務,是造成目前課后服務難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在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最多只能占用學生學習時間的60%,另外的40%時間應該讓學生學他喜歡學的、做他喜歡做的、玩他喜歡玩的,這樣課內課外就形成一個育人整體。課后服務主要應該圍繞著學生的40%時間來設計內容和活動方式,內容、活動的設計以及時間安排要讓每個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因此,不能把課后服務簡單地當成課內教學的延伸,如讓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間只是做作業(yè),而是要讓學生在40%的時間里,真正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更加充分地發(fā)展不同學生的天性,使他們對自己有更準確的認知,更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特長,去成為最好的自己。
至于路徑,儲朝暉建議增加學生自組社團活動。社團由學生自己組建、自己開展。他說,學校社團不能由學校設計好,然后讓學生來參與,這實際上是校內教育模式在課后服務上的一種變相延伸。在他看來,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是有特定的年齡段和特定的時機的,義務教育階段恰是最好的年齡段和時機。而學生自發(fā)組織的社團是發(fā)展自主性和興趣愛好的較優(yōu)方式。從育人的角度來說,學校有責任推動這件事,也可以借助社會專業(yè)機構的力量,關鍵是建立一種共識和機制。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劉長海教授同樣建議,保障課后服務質量一定要堅持課后服務的“選擇性、拓展性”定位,課后服務應在不加重學業(yè)負擔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此前提下,通過開發(fā)有特色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完善經費保障制度、加強課后服務督導以及開展課后服務研討等,確保課后服務有效開展。
文字:張曉震
編輯:付磊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