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8 09:50:23作者:智慧百科
“印度人想念安倍?!?,9月27日,在東京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的印度總理莫迪,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時這么表示。
被“統(tǒng)一教”丑聞和天價葬禮費用蒙上厚厚陰影的安倍國葬,在日本國內(nèi)遭遇60%以上民眾的激烈反對,包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內(nèi)的不少外國政要最終放棄來東京吊唁安倍。相比之下,沒有出席英國女王葬禮的印度總理莫迪,這次卻親自來為安倍送行,算是給足了岸田面子。
為什么莫迪要來參加安倍的葬禮?
《印度快報》說,因為安倍是印度的好朋友,尤其安倍與莫迪,那是“特別融洽的關系”。
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與安倍晉三在新德里。(《印度快報》)
莫迪27日對岸田說,安倍將印日關系推向了新的高度,“我們的友誼在全球視野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印度人民記著安倍桑所做的所有好事。他們想念安倍桑。”他還說,相信岸田作為安倍的繼任者可以將印日關系“發(fā)展壯大并達到新的高度”。
實際上,在安倍7月8日遇刺后,莫迪就令外界驚訝地宣布,在7月9日在印度為這位日本政治家舉行為期一天的全國哀悼。他在推文上寫道:“今天,整個印度都與日本一起哀悼,在這個困難時刻,我們與我們的日本兄弟姐妹站在一起?!?/p>
莫迪和安倍到底是怎樣一對CP?
在2006年-2007年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期間,安倍就訪問了印度并在議會發(fā)表講話。從他的第二個首相任期開始,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和2017年9月三次訪問了印度。安倍是任內(nèi)訪問印度最多的日本首相,沒有之一。
再看莫迪,他作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多次訪問日本后,2014年9月,莫迪作為總理選擇日本作為他在鄰國之外的首個外訪國。在那次訪問中,莫迪和安倍將印日關系升級為“特殊戰(zhàn)略和全球伙伴關系”。這種關系后來涵蓋了從民用核能到海上安全、從子彈頭列車到基礎設施、從向東行動政策到印太戰(zhàn)略等廣闊領域。
2016年,安倍政府在日本國內(nèi)反核人士的強烈反對之下,與印度簽署了核協(xié)議。這是日本首次向沒有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出口核技術。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2007年8月,安倍作為首相首次訪問印度時,發(fā)表了著名的“兩洋匯合”演講,為他所謂的“印太戰(zhàn)略構想”奠定了基礎。但這個構想很長時間都遭到各方的拒絕。直到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添了一把火,讓這個后來發(fā)展為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的構想死灰復燃了。而這個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機制就成為西方公認的這位日本前首相對于地緣政治的“最大貢獻”。
資料圖
《印度快報》27日在報道莫迪與安倍的“友誼”時特別提到,自2013年以來,每次印度和中國發(fā)生邊境對峙之時,安倍政府領導的日本“都與印度站在一起”。印度和日本還計劃在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等地進行聯(lián)合開發(fā)項目,“以對抗北京的影響力”。
不過,令安倍的繼承者們感到有點沮喪的是,這次他們大張旗鼓地把安倍的葬禮升格成了“國葬”,本來是想借安倍之死在國內(nèi)民眾這邊撈點同情分,同時跟國外政要搞一波葬禮外交。
沒想到是兩頭落空。最讓日本政府耿耿于懷的是,作為安倍最大的“外交遺產(chǎn)”——四方機制,印度總理莫迪來了,澳大利亞新總理阿爾巴內(nèi)塞也來了,唯獨美國只派了副總統(tǒng)哈里斯來。
??怂闺娨暸_說,日本有電視評論員抱怨,拜登總統(tǒng)未能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是沒有把“四邊機制”看得很重要,是“向中國發(fā)出了脆弱的信息”。
說句公道話,拜登在忙中期選舉呢,哪能顧上這么多。
其實,安倍該不該享受國葬待遇這件事,從一開始鬧起來,西方媒體就注意到:安倍在日本不像他在西方那么受歡迎。關于安倍的“外交成績”,在日本國內(nèi)憲法專家、日本慶應大學名譽教授小林節(jié)批評說,除了不斷增加外交費用,安倍政府在“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問題、加入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重要議題上,“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安倍的“外交遺產(chǎn)”到底給日本帶來什么?需要時間來評判。
而當安倍桑在一場不名譽的爭議和紛擾中離開這個世界后,莫迪與日本之間的友誼又能走多遠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印度外長和防長齊上陣 與日本“共謀大計”?
8日,印日“2+2”會談在日本東京重啟,印度外長蘇杰生、防長辛格以及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防衛(wèi)大臣浜田靖一出席。蘇杰生表示,“今天的會談表明我們致力于加強雙邊安全、國防合作關系,也展示了我們特殊的全球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力量”。
在本次會談早些時候,辛格和浜田靖一已舉行過一次防長會議,雙方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雙邊防務合作,并提及了開展首次印日戰(zhàn)斗機聯(lián)合演習,包括進一步協(xié)調在演習中遵照《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xié)定》(ACSA)。該協(xié)定規(guī)定,日本自衛(wèi)隊和印度武裝部隊在聯(lián)合演習或執(zhí)行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期間可以相互提供食物、燃料、彈藥和零部件等物資,并可以相互使用運輸服務和軍事設施。
印防長辛格和日防衛(wèi)大臣浜田靖一
專家分析,這項協(xié)定意味著印度和日本兩國的軍艦、飛機等在必要之時可以訪問對方的基地設施。印方表示,協(xié)定實施后,印日兩國武裝部隊的互操作性將得到加強,雙邊防務接觸也將顯著增加。日媒分析,這是推動“印太戰(zhàn)略”構想以及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框架的一環(huán)。
印日ACSA協(xié)定將是構成“四邊機制”軍事構架的最后一環(huán),因為印度已經(jīng)和美澳簽署過類似協(xié)定,一旦成功簽署,美日印澳之間的軍事后勤將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此外,兩國防長還商討了連續(xù)第二年舉行美日印澳“馬拉巴爾”聯(lián)合軍演,還將舉行JIMEX軍演。浜田靖一表示,將通過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防衛(wèi)能力。
日本NHK網(wǎng)站指出,在中國和印度參加了俄羅斯舉行的“東方-2022軍演”的背景下,日本更加迫切地想表達“四邊機制”框架的重要性。日本共同社指出,“東方-2022軍演”旨在彰顯俄羅斯對華團結并有牽制美日之意。對于“縹緲不定”的印度,日本拉攏的行為有些操之過急,在經(jīng)歷了前首相安倍被刺殺事件后,現(xiàn)在又面臨著日趨嚴重的新冠問題,據(jù)悉,其新冠確診數(shù)已連續(xù)數(shù)周位居全球之首,形勢非常不樂觀。盡管國內(nèi)問題頻發(fā),日本仍舊堅守“遏華”的老路。
日本街頭
對于“遏華”這個議題,印度不能說毫無興趣,為了提升國際影響力,聯(lián)手美國自不必說,在戰(zhàn)略目標上,參加“四邊機制”也已勢在必行,更說明了印度已不再滿足于成為印度洋大國。再加上前不久的消息指出“印度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jīng)濟體”,“意氣風發(fā)”的印度當然想趁勢而上、一飛沖天,更何況還有美國的支持,成為太平洋大國不是指日可待?印度這波可以說是“乘了東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分析,印日重啟“2+2”會談機制,是因為相互需要。他認為,印度的不結盟立場以及日本自衛(wèi)隊受到法律約束,注定了雙方在防務領域上受限,而他們又有著相似的野心和追求,因此,雙方相互借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在政治安全領域的地位和作用。
如此一來,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框架似乎已經(jīng)“板上釘釘”,“遏華”雛形已現(xiàn)。但也不盡然如此,印日在對外政策上仍有較大差異,相比于日本,印度更加獨立自主,蘇杰生曾表示不需要他國“指導”自己國家的外交,在對俄關系上也一直屬于較友好,這也是讓美國頭疼的地方。而前不久,蘇杰生還表示“中印攜手,亞洲世紀才會到來”,至少從總體基調來看,印度大搞“遏華”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