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3-26 02:40:10作者:佚名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重點任務】
(一)全面落實美育課程
1、開足上好美育課程。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小學開齊每周各2節(jié)音樂課和美術課;初中開齊每周各1節(jié)音樂課和美術課;普通高中音樂美術課開設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各3個模塊,獲得各3個學分;中等職業(yè)教育完成不少于36學時的藝術課程,獲得2-4個學分;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yè);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美育課程納入研究生公共課程體系。
2、融合拓展美育教學。中小學要拓展書法、篆刻、舞蹈、戲劇(戲曲)、影視、雕塑、攝影等美育課程,開發(fā)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按規(guī)定審定后使用。鼓勵中小學與高校合作開設藝術社團課、與社會公共藝術資源開展合作研學。鼓勵中等職業(yè)學校將地方傳統(tǒng)工藝引入課堂。鼓勵高等學校打通校際藝術課程互選與學分互認通道。培育推廣一批國家級、省級高質量美育精品課程。
(二)全面深化教學改革
1、提高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推行實施“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成立省、市學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持續(xù)打造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深入推進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建設。辦好學校美育省級期刊。繼續(xù)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每年展演不低于200場次。開展戲曲和少兒文藝精品進校園活動,組織戲劇名作高校巡演。學生觀看藝術展演、聆聽藝術講座和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可計入大學學時、學分,可納入中小學生藝術素質過程性評價。
2、豐富藝術實踐活動。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參加藝術活動,擁有1-2項藝術愛好或專長。全省每三年舉辦一屆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持續(xù)開展“童”字系列美育活動和大學生戲劇展演活動。建設一批大中小學相互銜接的藝術人才后備學校。加強省大學生藝術團聯(lián)合會建設,推動每所高校至少建成1個省級大學生藝術團,全省重點建設50個高水平大學生藝術團和50個高水平中學生藝術團。大力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美育建設工程。
3、提升專業(yè)藝術教育。加強藝術類“一流專業(yè)”建設,深入實施普通高校藝術相關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加強卓越拔尖人才培養(yǎng),建設一批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打造一批美育名師工作室。藝術師范專業(yè)要堅守師范特質,優(yōu)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快構建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協(xié)同培養(yǎng)教師機制。
(三)全面推進評價改革
1、改進學生藝術素質評價。制定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細則,完善初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實施普通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藝術課程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探索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測評辦法。學生參加藝術展演活動并獲得獎次的,學校應給予適當?shù)莫剟罴睢?/p>
2、穩(wěn)步推進藝術中考。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科學制定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考試方式,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平臺,提高命題質量與實施成效。加強省級統(tǒng)籌,有序推進全省初中畢業(yè)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以計分方式納入中考。
3、改進美育教師評價。實施《江蘇省中小學音樂(舞蹈)美術教師職業(yè)技能標準》,教師五年期間至少參加一次市級及以上專業(yè)培訓。在教學成果獎、特級教師等評選表彰中,確保美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每三年舉辦一次全省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每年舉辦一次全省職業(yè)院校藝術通識課及專業(yè)課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省高校音樂美術教育專業(yè)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省高校藝術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茖W設定中小學美育教師周課時額定工作量標準,承擔學校安排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課后服務等計入工作量。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和省、市級藝術展演活動并獲獎,參照相應教學成果獎,在崗位聘任、崗位晉升和職稱晉升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4、改進學校美育評價。開展美育質量監(jiān)測,定期公布監(jiān)測結果。美育工作成效作為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省優(yōu)質幼兒園、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省普通高中星級和職業(yè)學校有關項目的建設及評估,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和文明校園建設指標,納入省地方普通高校高質量發(fā)展考核指標體系。
(四)全面提升辦學條件
1、配齊配優(yōu)美育教師。確保至2025年全省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與在校生的比例達到1∶220,其中小學、初中、高中音樂美術專職教師占比分別達到75%、85%、95%以上。繼續(xù)加強專職藝術教研員隊伍建設。建立高校與中小學藝術教師、文藝院團藝術骨干、藝術家互聘和雙向交流等長效機制。高校按有關規(guī)定設立普及人文藝術教育管理校級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配齊公共藝術課教師,專職比例不低于50%,實施公共藝術課特聘教授制度。
2、優(yōu)化美育裝備場館。本著滿足需求、適度超前的原則制定中小學音樂美術裝備省級標準,將美育裝備列入現(xiàn)代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采取政府兜底、校地共建、社會共享等舉措,確保中小學有足夠的藝術專用器材和活動場地。開展高校美育場館設施達標行動。鼓勵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等。加強美育信息化平臺建設。
3、促進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美育教師招聘計劃要向農村中小學傾斜。加強農村小學兼職美育教師培訓,引導城市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支教,實施藝術專業(yè)師范生頂崗實習和“三支一扶”項目。開展“藝術點亮童心”志愿活動。實施美育浸潤計劃,促進高等師范院校幫扶基礎薄弱中小學。
4、統(tǒng)籌社會美育資源。支持社會力量開展美育公益項目,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服務。鼓勵學校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等合作開設美育課程、建設美育實踐基地。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后“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推動各級博物館、美術館等免費向大中小學生開放,相關美育資源庫向學校開放。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時代價值、育人價值,將美育工作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教育相關專項規(guī)劃。各設區(qū)市和高校要結合實際,細化工作舉措,抓好任務落實。建立加強學校美育工作部門聯(lián)席會議制度,優(yōu)化統(tǒng)籌協(xié)調機制。
(二)健全制度機制。各地要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學校美育工作機制。要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范圍和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體系,作為評價政府履職、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
(三)加大保障投入。要調整優(yōu)化教育支出結構,統(tǒng)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美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美育發(fā)展。
來源: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wǎng)
>>>相關閱讀推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