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12 10:30:31作者:智慧百科
看點 在丹麥,學生“學做飯”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學習美食的制作,對孩子們而言,不僅是掌握一項生活技能,更是一場有關味蕾、文化、科學、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奇妙“化學反應”。親自參與美食的制作,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在由“美食多樣性”轉向“文化多樣性”的過程中,更是建立了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丹麥文化中心 (ID: danishculture)
文丨丹麥文化中心 編丨May
丹麥的“烹飪課”又被稱為“食品科學”,是小學四年級到初中一年級的必修課,一般每周兩節(jié),成績計入學年綜合評估。
“成為自己的主廚!”無疑是烹飪課的教學宗旨之一。此外,了解營養(yǎng)膳食、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飲食文化和綠色消費相關的知識也同樣重要,這有助于引導學生反思食物浪費問題,尊重勞動成果,培養(yǎng)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
丹麥的烹飪課怎么上
烹飪課一般在 “學校廚房”進行,這里配備有齊全的灶具、烤箱、冰箱、櫥柜、餐具等工具。
同學們分成小組,自主研究菜譜、選擇食材,合作完成菜肴與品鑒,并在飯后完成廚房的整理和清潔,專業(yè)老師會在同學們需要的時候,給出指導和建議。
丹麥小學Mejrup|六年級|烹飪課
除了做飯,廚房衛(wèi)生和食品安全也是重要一課。比如,學生們會學習為什么要將生食和熟食的菜板分開,如何查看食品保質期及進行食物保存,哪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如何正確高效地洗碗,如何整理廚房等等。
烹飪中的科學與文化
烹飪早已不單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科學。將復雜高深的食品知識潛移默化地連同烹飪技術一并傳授給孩子們,這便是丹麥烹飪課的巧思所在。
面團可以不再只是食材,而是如化學實驗室中等待反應的“神奇試管”。
老師們會向孩子們講授簡單的烘焙原理,例如酵母膨發(fā)面團的機理,打發(fā)黃油時涉及的化學知識或是面包在烤箱中經由美拉德反應散發(fā)的誘人濃香。沒有什么比了解鍋中美食正在經歷的事情更加激動人心,更能激發(fā)興趣。
與此同時,美食也是我們了解文化的一扇窗。以美食為橋梁思考文化,建立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這也是丹麥烹飪課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們會了解不同食物的淵源,以及它們在歷史中的流變與發(fā)展。
從媽媽親手制作的肉丸子開始,認識到各國不同的飲食文化,由“美食多樣性”轉向“文化多樣性”,從而建立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不同年級的“烹飪課”課程
烹飪課的延伸
1. 孩子們的種植農場
在一些學校里,孩子們擁有用以種植農作物的小農場,學習播種、施肥、護理和收獲,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同時,通過種植了解農作物的生產以及食品安全等相關知識。
植物的種植也并不局限于農田。廢棄的罐頭、塑料瓶也會被孩子們改造成綠意盎然的盆栽用來裝點教室。在豐收之后,同學們會把這些農產品制作成可口的美味,還會交流彼此的種植經驗,并將其用于第二年的種植中。
2. 健康午餐盒計劃
在丹麥,學生們通常會自帶午餐盒。老師會向學生介紹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營養(yǎng)對人體的功效,并給出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營養(yǎng)數(shù)據(jù)。
同學們會根據(jù)飲食建議,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專屬午餐盒。同時,每個孩子都會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食物選擇以及背后的原因。
3. 戶外教學
除了室內“學校廚房”,戶外教學也是烹飪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幫助孩子們學習有關自然與飲食的相關知識。
在戶外教學課上,學生們被分為小組,在專業(y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大自然中認識并尋找當?shù)氐奶厣巢?,比如蘑菇、野菜、漿果等,并在接下來的烹飪之中嘗試著使用它們,制作出帶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在搜尋結束后,孩子們會繪制一張當?shù)氐摹笆巢牡貓D”。
丹麥的“勞動課”理念也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北京的“畈畈畈FunFarmFam”從丹麥的勞動課得到了靈感與啟發(fā)。如一座城市的綠洲,為家長和孩子們提供了在大都市放松呼吸,體驗自然與農場的空間。
通過自然科普類、動物保育類、食育活動類、木工創(chuàng)造類課程,讓孩子們不僅來到戶外,融入自然,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自由勇敢地表達自己。
畈畈畈FunFarmFam
學校通過多樣化的勞動課程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和動手的樂趣,并促使大家將知識、理論和實踐聯(lián)系起來。這些勞動實踐也會打開孩子們的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并開啟初步的職業(yè)認知。
注:圖片來自網絡,不作商業(yè)用途,在此一并致謝!
關注外灘教育
發(fā)現(xiàn)優(yōu)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