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13 23:00:29作者:智慧百科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在中國的大地上,看到帶著友誼前來的朔爾茨!
文 | 海上客
連續(xù)兩天,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都有人提到德國總理朔爾茨。這么看,在中國的外交場域,朔爾茨,成為了熱詞。
而此時此刻,又欣逢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交50周年之時。
朔爾茨
今年9月,朔爾茨在沙特阿拉伯訪問,主要是談能源采購問題,但又稱不完全是為了能源問題而訪問中東
1
先看朔爾茨成為熱詞。
在10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有報道稱,朔爾茨將在11月初訪華,請問這一報道是否準確?具體在什么時候訪華?中方希望此訪達到什么目的?
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當時只回答了一句話:“這個問題我目前沒有可以發(fā)布的消息?!边@話說得,比“無可奉告”軟乎,但其實就是這意思。到底什么意思呢?讀者自然可以慢慢品。
毛寧主持10月1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圖:外交部
在海叔看來,其實,毛寧這是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至于朔爾茨是否會在11月初訪華?這個問題,時間能給出答案。反正距離11月初也沒多少時日了,既然中方?jīng)]有否認,不妨拭目以待。
確實有不少外媒提到朔爾茨訪華。譬如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就稱,今年早些時候,就有西方媒體報道稱,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將在今年11月一起訪華。這個消息目前也未經(jīng)中方證實。
10月1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毛寧又聽到有人提問有關朔爾茨的問題?!董h(huán)球時報》記者問,朔爾茨日前明確表示支持全球化,稱脫鉤是完全錯誤的,德國必須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展貿易……,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這次很直接。毛寧稱:“我們積極評價歐方有關表態(tài)。中方同樣支持全球化,反對脫鉤。在當前世界經(jīng)濟形勢低迷背景下,堅持開放合作,增強經(jīng)貿聯(lián)系,不僅有利于中歐雙方,也有利于世界經(jīng)濟復蘇?!?/p>
馮德萊恩 圖:資料
由此可以看出,中方和德國方面,起碼在全球化方面,在經(jīng)貿等領域,是有許多共識的。哪怕因為疫情和其他一些原因,中方與德國領導人這兩年很少有機會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談談,但這并不妨礙中歐有一些互信。
當然,海叔也注意到,另一個德國人,一個德國女性政治人物,曾經(jīng)擔任過德國國防部長的現(xiàn)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于10月10日在愛沙尼亞表示,歐盟不能像對俄羅斯化石能源那樣依賴中國稀土。
這話說得真是輕飄飄,搞得現(xiàn)在的中國很樂意將稀土送到西方去似的。其實,情況恰恰相反。這一點,海叔就不展開贅述了。總之,朔爾茨成為熱詞,反映的是中國和歐洲國家之間,并沒有忘記曾經(jīng)的合作,也沒有無視正在進行的合作。
2019年9月,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在武漢參觀長江大橋 圖:長江新聞號
猶記得2019年9月,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前往武漢,還曾到武漢長江大橋考察??烧l承想,之后武漢發(fā)現(xiàn)新冠肺炎疫情,再之后新冠肺炎疫情被發(fā)現(xiàn)成為全球大流行,直至如今已三年光景了,可世界還沒有恢復正常,或者說大體上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樣子。
2
其實,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連續(xù)兩天提到朔爾茨之際,除了朔爾茨公開說不能和中國脫鉤以外,海叔還注意到,一些英美媒體在編排他。
譬如美國“政治”網(wǎng)站就刊文分析稱,朔爾茨在11月初訪華,是“在商業(yè)利益和人權關切間徘徊”。字里行間,其就是在揶揄朔爾茨,稱他是少有的非常急迫地想見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西方政客。
“政治”網(wǎng)站報道截屏
海叔這就搞不懂了。朔爾茨的前任默克爾,在德國總理任上14年,曾經(jīng)12次訪華。特別是在她執(zhí)政的中后期,幾乎每年都訪華。要不是疫情的原因,海叔相信默克爾訪華的次數(shù)還真不止12次。這顯示了歐洲大國德國目前與中國的關系,其實很立體,方方面面需要連接、接洽的地方很多。
這也是為什么朔爾茨日前表示,歐盟與中國不能脫鉤的原因。
難道說默克爾之十余次訪華,朔爾茨之可能的訪華,就是來做“人權觀察員”的嗎?倘真如此,中國方面,誰會理他們?
3
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朔爾茨的“不脫鉤”論,和外媒傳出的他將于11月初訪華的消息,都是在10月中旬開始時傳出。
10月11日,是中德建交50周年紀念日。當然,在海叔的視角,1972年10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與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建交。當時的聯(lián)邦德國,簡稱西德。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民主德國——簡稱東德之建交,是在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原因很簡單——當時,東德屬于蘇聯(lián)社會主義陣營。
RZ24型列車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還曾經(jīng)從東德進口過一些軟座、軟臥列車,在中國列車型號中編列為24型。這些列車的外墻是整體鋼板的,比22型的國產(chǎn)硬座車漂亮——用以做高級干部公務車等。由此可見,我們也不能忽視了中國與東德的交往歷史——哪怕東德如今已經(jīng)不復存在。別忘了,默克爾當年還是位東德姑娘!
1989年,36歲的默克爾是東德總理的副發(fā)言人
兩德統(tǒng)一以后,民主德國不復存在——統(tǒng)一后的德國就叫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我們今天認為中德建交50周年,就是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交50周年。無論如何,中國和德國的交往還將繼續(xù)下去。
在成長于海港城市漢堡的朔爾茨當上德國總理以后,我們如今看到他說德國與中國不能脫鉤,應該為朔爾茨手動點個贊。
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的經(jīng)貿合作伙伴,雙方合作互利共贏。去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雙向投資規(guī)模累計超過了2700億美元。今年1-8月,中歐貿易總額為5752.2億美元,同比增長8.8%。歐盟對華投資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5%。中歐間的經(jīng)貿投資合作為雙方的發(fā)展提供了積極助力。
數(shù)據(jù)說明一切。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在中國的大地上,看到帶著友誼前來的朔爾茨!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jīng)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