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19 08:20:47作者:智慧百科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未來五年的房地產怎么發(fā)展?
這是官方定調,總結起來八個大字:房住不炒,租購并舉,跟五年前的表述保持一致。
現在的房地產,看起來一點也不樂觀,但房地產慘歸慘,卻也讓中國避免了一次大型金融危機。
這啥這么說呢?
幾年前,互聯網上就有一個經典問題:“中國樓市和美國股市哪個先崩?”
美股持續(xù)多年的牛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當然這背后有瘋狂印鈔的原因,資金量無比充足,賺了大錢的公司紛紛巨資回購股份,提高股價,投資者也增持入場,制造了美股的長牛。
同樣快速增長的還有中國的房價,炒房團四處出擊,房價增速驚人,六個錢包理論出爐,實業(yè)在高房租的壓力下活力不在,承受不了成本增加的企業(yè)考慮遷移。
房地產吸血明顯,比如制造業(yè),有的小工廠費勁巴累地辛苦一年可以賺100萬,結果把廠房租出去,就能輕松掙到200萬,這樣的情形之下,誰還去認真搞實業(yè),炒房算了。以至于當初的很多上市公司,全年巨虧,結果靠賣房就能扭虧。
那幾年的房價為什么飆漲?本質上就是錢太多了的原因,金錢永不眠,錢多了需要出口,而其中最大的蓄水池,就是房地產,錢潮滾滾,房價怎能不漲?
那錢為什么多了呢?
原因很多,放水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沒辦法的事,比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口太厲害,干出了全球第一的外儲。因為我們的外匯政策,國外掙1萬美元,國內發(fā)7萬人民幣,3萬億外儲對應20多萬億人民幣,人民幣可不就越來越多了。
賺錢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存錢的池子太少,銀行存款很多人說利率太低,炒股也被證明是虧錢最快的方式,看來看去,大家都去買房了。
房價一直漲顯然是不可持續(xù)的事情,而它一旦崩掉,那就注定是場危機。
在這方面,海南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例子大家也很熟悉,就連剛剛起飛的越南也有案例可供參考。
這幾年看多越南的人越來越多,借著越南制造崛起,國際炒家把越南的房價和地價都推到畸高之位,最近,一家房企被指控非法發(fā)債,直接導致越南第五大商業(yè)銀行遭遇擠兌,房地產和金融的脆弱可見一斑。
回看我們的金融政策,容忍不了這樣的風險,所以我們嚴格的外匯制度,就是要制造一個防火墻,真要是完全自由可兌換,分分鐘會吸引全世界的投機者來吸血,而你的財產大概率會折損不少,這方面很多國家都有悲慘的教訓。
所以過去六七年,金融業(yè)主要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拆雷,拆掉金融危機的雷,拆掉房地產危機的雷。
金融是怎么干的呢?
1. 拆掉了一些重大債務雷。
比如總負債近1萬億的海航集團,身后有7家金融機構和20多家實體企業(yè),一旦崩了,那么可能就意味著海南將誕生第二家倒閉的銀行,所幸,海航集團拆分重整,風險平穩(wěn)落地。
海航之外,渤海鋼鐵、北大方正、東北特鋼等重大風險企業(yè),也都得到妥善解決。
2. 拆掉了最大的金融雷。
包商銀行是我國第四家進入到破產程序的銀行,明天系非法占用包商銀行1500多億的資金,幾乎讓包商銀行崩掉,但是最終,包商銀行破產,卻并未造成金融風險,最終以蒙商銀行承接區(qū)內+徽商銀行承接區(qū)外的模式落地,而明天系的6家保險信托機構也被接管。
今年爆發(fā)的村鎮(zhèn)銀行的存款危機,也是用兜底的方式最終化解,而一些抵抗風險能力較弱的銀行,毫無疑問,最終會重組合并的路子。
3. 金融亂象得到了遏制,比如影子銀行、剛兌以及非法集資。
也就是說,曾經一度繁榮的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試驗”是不會再被鼓勵的了。
來看數據吧:
1. 截至今年上半年,高風險的類信貸影子銀行規(guī)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9萬億元;
2. 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3.5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處置額總和;
3. 截至今年8月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金額約2萬億元;
4. 高峰期5000多家、總規(guī)模近8萬億的P2P網貸業(yè)務歸零,未償還的金額仍在追討中。
現在看比較慶幸,如果這些泡沫肆意發(fā)展四五年再爆掉,趕上如今的外部環(huán)境,不敢想。
房地產其實更不用贅述,幾年間幾千次的調控、喊話,力度空前。
那問題來了,為啥同樣是拆彈,金融業(yè)波瀾不驚,而房地產行業(yè)就爆雷不斷呢?
本質原因在于“賭性”不同,金融公司數量少,而且強監(jiān)管。雖然以前出過圈,但一喊話都得聽,房地產公司大多數是野蠻生長,推崇的是賭性堅強,玩的是高杠桿,樓起的快,塌的也快。
雖然2019年萬科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但基本沒幾個公司信,2021年土地出讓金還創(chuàng)出新高,全在買地,至于錢,當然還是高杠桿的路數,喊話無效,三道紅線出爐,大家全傻了眼,很多幾千億級別的公司危若累卵。
慘歸慘,但一系列的雷霆手段之后,銀保監(jiān)會說,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了實質性扭轉。
這算是給為期五年的房地產調整做了個階段性結論。
當然,房地產公司的困難不會因此稍減,債務壓力并沒有因此減輕。
2022年是房企的到期債券大約6500億,雖然7月份的償債最高峰已過,但10月份也是下半年的次高峰,在2022年僅剩下的3個月里面,仍有1200億的到期債券。
情形也不太樂觀,因為很多債券的償還方式是借新還舊,但是現在借新太難了。
全國百家房企在8月份發(fā)債140億,達到了全年的最低值,而最高峰也僅444億,不足償債的平均水平。
另一個償債的大頭是美元債,之前銀行的錢不好借了,很多公司就開始搞美元債,但沒想到匯率變化如此巨大。
比如,一筆3億美元的境外債,年初的時候,它是19.11億人民幣,現在已經是21.6億人民幣了,中間差了2.5億,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債務總額的隱形上升。
那么意味著,如果現在償還的話,就需要再融2.5億的資金,或者多賣價值2.5億的房子。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消息,在房地產泡沫得到實質性扭轉之后,現在進入了全面搶救房地產的時候。
1.不少城市的房貸利率繼續(xù)下調,比如天津、石家莊的部分銀行利率降到了近二十年來的新低。
2. 更低的還有公積金貸款,不少省市5年以下貸款利率2.6%,五年以上利率3.1%,基本上有下調空間的城市都調了,而貸款額度在上行。
3.一些大城市在逐步解除限購,比如蘇州,吳中區(qū)、工業(yè)園區(qū)等主城6區(qū)內,外地戶籍購房者購買首套房,已經不再需要社保和個稅了。
4.蘇州在市場上回購了10000套房子,這些房子有些被拿去做了保障房,有些是付了30%的首付,開發(fā)商還可以繼續(xù)出售。
這一招還是很厲害的,這相當于一部分的定向資金進入房地產。
5.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央行表態(tài),督促“保交樓”轉向借款盡快落地。
新一期的PSL,投向了今年比較受關注的“爛尾樓”,據券商估計,國開行和農發(fā)行等政策性銀行大概會發(fā)出2000億的PSL,預計能夠盤活1萬億的存量。
有人說,這是因為賣地收入減少導致地方財政吃緊后的救市舉措,這么說格局小了。
事實上,這么多年多數省份都是收支不匹配,大多數省份都靠中央的轉移支付支撐局面,無非是負擔大小的問題,所以高層也提醒大家好久了,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但很多地方不甘心,耍起了小花活。比如賣地,民企不賣,那就做工作讓國企買,或者讓自己控制的城投公司托底,說白了就是保證地方的財政收入,但對于這些小手段,財政部很快出了個禁令。
這是為啥呢?原因很簡單,我們的金融風險,不僅可能存在于金融機構、房地產泡沫,更可能存在于地方債,城投拿地的錢不也是負債嗎?現在花錢爽,投資回報夠還債的嗎?
一句話總結,之前五年的雷霆手段在于拆彈,化解金融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現在繼續(xù)撲滅各種小火星,不讓死灰復燃,總的目的是避免我們陷入隨時可能發(fā)生的金融危機之中,畢竟現在外面危機四伏,保不齊就出大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tài)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