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21 11:07:32作者:智慧百科
文/ 金錯刀頻道
李寧太大膽了!
一向以“民族品牌”示人的李寧,在荊門漳河機場辦了場大秀,結果被網(wǎng)友扒出,一款深綠色“簾帽”造型,酷似日軍軍服。
有好事者還發(fā)現(xiàn),李寧的聯(lián)席總裁是日籍華人。李寧“媚日”的質疑聲甚囂塵上。
除了設計大膽,李寧的回應同樣大膽,挑動著國民神經(jīng)。
李寧電商總經(jīng)理馮曄、執(zhí)行董事李麒麟,相繼曬出古代笠型盔圖片,意指新品設計靈感是中國古代頭盔,嘲諷大眾”受教育不多“。
直到10月19日,輿論海嘯快要把李寧吞噬了,其官方道歉才姍姍來遲。
但網(wǎng)友并不買賬,攻占了李寧的評論區(qū),“我拿李寧當國貨,李寧當我是大佐”的段子滿天飛。
短短3天,李寧市值蒸發(fā)123億。
從簾帽造型,再到敢教育大眾,李寧為什么越來越大膽了?
李寧一戰(zhàn)成名,始于2018年紐約時裝周。
大秀落幕當天,“李寧”的百度搜索指數(shù)暴漲。
至此之后,李寧進化為體育界“卷王”,干的事兒一件比一件大膽。
每場大秀,李寧都要怒刷一波存在感,它把秀場搬到了沙漠、喜馬拉雅山,這一次備受爭議的“逐夢行”主題秀,就是在機場辦的。
在設計上,李寧推出了“弓”“弧”“云”“”“弜”等產(chǎn)品,從匹克挖來的設計師周世杰,一出手就祭出了“韋德之道”第六代爆款,張鳳赫的烈駿系列,被鞋友稱作“國產(chǎn)榮光”。
除了設計,李寧在營銷上很大膽。
最大膽的就是,請來了頗具爭議的頂流明星,肖戰(zhàn)。
227粉絲事件后,肖戰(zhàn)很久沒有新的商務資源,但粉絲照樣能打,李寧看重的或許就是肖戰(zhàn)龐大的粉絲基數(shù)和超強的帶貨力。
就在李寧官宣的十幾分鐘內,肖戰(zhàn)同款商品就被下架了,手速慢的搶都搶不到。
從華晨宇,再到肖戰(zhàn),從短期來看,流量明星都讓李寧銷量暴增。
不僅主業(yè)上大膽,李寧在副業(yè)上也不遑多讓。
一個賣運動鞋服的,開始搶起了星巴克的生意,賣起了咖啡。不僅注冊了“寧咖啡 NING COFFEE”的商標,還在廈門等旗艦店里送咖啡,甚至推出虛擬代言人“星瞳”,連電競隊伍都收購了。
與此同時,讓消費者“吐血”的大膽行為,恐怕是定價。
紐約時裝周后,李寧悟道2-ACE-韋德之道普通款,從899漲至1700元,樂高款一度達到5000元。
去年11月,李寧發(fā)布了運動輕奢品牌LI-NING 1990,定價更是中國李寧的1.3倍-1.5倍。
不管怎么漲價,產(chǎn)品都好賣,今年上半年,李寧凈賺21億。
李寧因為太大膽,反而成為最大贏家。
過去,李寧稱霸體育界,他本人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個人IP。
幾十年后,李寧被趕下了冠軍寶座,多重刺激之下,變得越來越不甘心。
刺激一,被昔日手下敗反超。
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李寧在鳥巢上空,點燃圣火的那一刻,李寧市值直沖500億,比安踏高出兩倍多。
奧運會之后,李寧迎來了十年動蕩期,差點就破產(chǎn)。
因盲目擴張,李寧留下大量庫存,在各地搞起了大甩賣,直接拉低了品牌檔次。李寧還曾因太土氣,處于相親鄙視鏈的底端,兩屆CEO都沒能挽回李寧的頹勢。
《李寧驚夢》中曾披露過一個細節(jié):李寧曾在一個高層會議,不禁問:為什么晉江品牌兩三年就能追上我們?
就在李寧忙著清庫存、高層大換血之際,安踏已經(jīng)轉型零售了。
雪上加霜的是,李寧的國際化戰(zhàn)略,出師不利。
一家公司從大到強,最核心的方式就是收購,把別人的拿來變成自己的。
李寧本來是有機會反超安踏的,但它錯失了Kappa。
2005年,李寧把Kappa在中國大陸5年代理權,轉給了老戰(zhàn)友陳義紅。沒想到,Kappa母公司因為缺錢,把Kappa低價讓了,其后,Kappa在運動時尚界一路開掛。
李寧斥巨資引入樂途,想和Kappa打個擂臺,最終折戟沉沙。
反觀安踏,收購斐樂后,一個高端一個平價,消費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腰包,選擇不同品牌。
更猛的是,安踏很會”買“,幾乎從無敗績,戶外品牌始祖鳥、網(wǎng)球運動品牌Wilson等都不是賠錢貨。
十多年過去了,安踏市值膨脹了近20倍,被封為新晉國產(chǎn)運動品牌的老大,斐樂更是扛起了安踏的四成營收。
無論是營收還是市值,一個安踏就頂兩個李寧。
刺激二,被耐克和阿迪壓著打。
一直以來,李寧都被國際品牌壓著打,李寧曾立下雄心,用“十五年超越耐克”。
李寧曾從耐克挖來總經(jīng)理鮑爾·扎道夫,砍掉了299元以下的SKU,可惜的是,受限于傳統(tǒng)經(jīng)銷體系,新品一夜之間淪為舊版存貨。
李寧對阿迪的銷量優(yōu)勢,僅保持了一年,就被后者再次超越。
轉機源于新疆棉事件。
相較于其他品牌,李寧吃到了最大紅利,它一直把“采用新疆棉”印在產(chǎn)品標簽上,中國棉花鐵粉的形象賺足了路人緣。
當阿迪、耐克在海外品牌遭到抵制之際,李寧引來不少消費者進行“野性消費”,線下實體店也大排長龍,很多爆款賣斷貨。
刺激三,年輕人對國潮愛得深沉
國潮熱的背后,不僅是年輕人對國朝設計的認可,也是對民族情緒的復興。
新華網(wǎng)出了份報告,“90后”“00后”是絕對主力,貢獻了74%的國潮消費。
在李寧總部3樓,有個品牌靈感室,陳列著宋、明、清等時代文物和諸多中國文化、圖案、紋樣的典籍,每件文物都是真品。為了設計出新品,副總裁洪玉儒曾說,不希望設計師里眼里有“假貨”。
沉浮十余年,李寧的牢牢把握先發(fā)優(yōu)勢,用事實證明,膽子越大,名氣越大。
一路狂奔的李寧,恐怕不會想到,自己躲過了破產(chǎn),闖過了疫情關,竟然被一頂帽子砸翻了。
這一套設計靈感不是日本軍帽,可設計出來的款式和顏色卻跟日本軍帽很像。正如一位法律博主“大風吹奏”所言:李寧,為什么要把這么差勁的第一感覺帶給我們呢?
李寧究竟栽在哪兒了?
一是想引領國潮,沒膽子不行。
李寧作為國潮開創(chuàng)者,大膽是它的底色。
國潮是機會,連做食品的旺仔牛奶都想要分一杯羹,出了56個民族靚仔系列,更別說是服裝品牌。
在內卷嚴重的情況下,誰的逼格更高,誰越能出奇制勝。
在中國李寧鞋服上,我們常常能看到山水、水墨、印章等傳統(tǒng)元素。但想要創(chuàng)新總要玩點不一樣的,小眾文化順其自然成為靈感源泉。
這次的簾帽造型,按照李寧官方解釋,設計靈感是中國古代的笠型盔,這個解釋邏輯自洽。
李寧想要劍走偏鋒,奈何創(chuàng)新過火。
二是口碑危機。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中國李寧的價格是否虛高”。
不少消費者吐槽,“以前沒錢買李寧,現(xiàn)在沒錢買李寧?!?/p>
去年,李寧發(fā)布了輕奢版運動時尚產(chǎn)品線LI-NING1990,動輒千元價格,掀起了熱議。在天貓旗艦店上,一雙中短襪就賣到110元,被網(wǎng)友吐槽“高攀不起”。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一款韋德之道7被炒至29999元,比原價高了17倍;另一雙銀白配色的李寧韋德之道4,被炒到了5萬,溢價超30倍。
炒作背后,是李寧限量發(fā)售的營銷策略在推波助瀾。
值得注意的是,李寧的高端化更多的體現(xiàn)上高價上,它也曾遭遇過幾次質量危機。
2016年CBA聯(lián)賽上,易建聯(lián)因腳痛脫下李寧籃球鞋;2021年全運會上,羽毛球運動員陳雨菲穿李寧球鞋比賽,腳趾被割傷,白色球襪被血染紅。本應助力運動員奪冠的鞋,反倒成為了阻力。
當老司機椰樹,把直播“開上了高速”,四位身姿曼妙的美女,拿著椰汁跳舞,即便賬號被抖音官方禁播,但網(wǎng)友卻沒人罵他。
讓用戶“雙標”的椰樹,就做對了一件事:搞好產(chǎn)品,贏得口碑。
反觀李寧的品牌危機,我們看到的畫風:謾罵與段子齊飛,評論區(qū)淪陷。
沒有人力挺李寧,是因為它之前的黑歷史。“日偽帽”事情,其實是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大膽。
國外品牌壓在中國頭上很久了。
不止是阿迪、耐克等服裝品牌,寶潔、聯(lián)合利華等洋品牌,憑借雄厚的財力和創(chuàng)新的產(chǎn)品,在中國占據(jù)一席之地,蜂花等國貨品牌集體失守。
無論是設計上,還是營銷,只有大膽些,中國品牌才能出頭。
但大膽不能出格。
參考資料:
表外表里.《李寧的漲價哲學,收割“表里不一”的年輕人》
遠川研究所.《李寧是怎么輸給安踏的?》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篇作者 | 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