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4-08 13:41:37作者:佚名
前期氣候特征回顧
受全球變暖和“雙峰型”拉尼娜事件影響,2021年溫州氣候較為異常,先后經(jīng)歷了春季旱澇急轉、超長梅汛期、頻發(fā)強對流和“煙花”“盧碧”“燦都”“圓規(guī)”四個臺風影響。
全市平均氣溫19.4℃,創(chuàng)歷史新高。
全市平均降水1925.5毫米,較常年偏多14.0%。全市平均日照1439.0小時,較常年偏少234.7小時,為歷年第3少。
此外,去冬今春我市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共出現(xiàn)4次較大范圍雨雪冰凍過程。
據(jù)統(tǒng)計,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平均氣溫10.9℃,較常年偏高1.1℃;全市平均降水352.2毫米,較常年偏多19.3%。
根據(jù)國、省氣候中心和有關高校氣候趨勢預測,此次“拉尼娜”事件將于春末夏初結束,夏季中后期為正常偏冷的可能性較大,不排除秋冬季再次轉為拉尼娜狀態(tài)的可能。歷史上,“雙峰型”拉尼娜結束年相似年份為1956、1972、2001和2012年,溫州汛期雨量均接近常年或略偏多,部分年份出現(xiàn)旱澇急轉,西北行和北上路徑臺風較多,四年共有5個登陸浙江、8個登陸福建,其中3個臺風穿過溫州(7207、7209、0102)。
結合國、省兩級的氣候預測意見,預計2022年溫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多,氣象災害偏重,氣象年景偏差,臺風影響偏重,高溫日數(shù)偏多,強對流天氣頻繁,次生災害氣象風險較高。4~9月我市降水略偏多或偏多,氣溫偏高。
1、春夏之交(4-5月)
預計4月冷空氣變弱,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可能偏少2-5成,出現(xiàn)長時間連陰雨的可能性小,部分地區(qū)有春旱的可能,森林火險等級較高。預計5月氣溫偏高,熱力條件轉好,易觸發(fā)強對流天氣。
2、梅汛期(5-7月)
預計今年入梅、出梅正常到略偏早,我市梅汛期總降水量接近常年(260毫米)或略偏少,但可能存在3~5輪降雨集中期,暴雨引發(fā)的山洪、地質災害風險仍較大。
3、高溫期(7-8月)
預計溫州今年盛夏有較為明顯的階段性高溫熱浪,高溫日數(shù)(日最高氣溫≥35℃)較常年略偏多,高溫日趨早,出現(xiàn)區(qū)域性旱情可能性較大,全市極端最高氣溫40~42℃。
4、臺汛期(7-9月)
預計今年西北太平洋生成臺風個數(shù)偏少,西北行路徑偏多,登陸廣西和海南以及轉向日本的臺風偏少,登陸福建至溫州一帶的臺風偏多。預計今年溫州影響臺風個數(shù)偏多達4~5個,其中2~3個嚴重影響或登陸。
01、重點防范西北行臺風的嚴重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溫州臺風有242個,年均3.3個;登陸溫州臺風有24個,年均0.3個。預計今年溫州影響臺風個數(shù)偏多,其中2-3個嚴重影響或登陸,需密切關注臺風帶來的暴雨洪澇,特別是小流域山洪和地質災害等,警惕登陸福建臺風對溫州的影響。同時,今年亞運會正值臺風高影響階段,也需要關注臺風對亞運賽事帶來的不利影響。
02、注意防范梅汛期階段性暴雨洪澇
溫州梅雨并不典型,浙江梅雨季常年為6月10日至7月10日,由于受華南雨帶影響,溫州雨季早于全省平均時間,常年主要集中在5月27日至6月25日。預計今年梅汛期總體雨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但存在3-5輪降雨集中期,需警惕強降水引發(fā)的各種次生災害。
03、高度警惕“東風波”災害突然襲擊
預計今年盛夏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溫州處于副高南側的東風氣流中,常有“東風波”系統(tǒng)從海上移向陸地,其影響程度不亞于一次臺風過程。“東風波”過程預報時效短,降雨強度強,致災隱患大,需引起高度警惕。例如2019年7月2日夜里,受東風波系統(tǒng)影響,洞頭1小時雨量高達142.9毫米,打破溫州地區(qū)小時雨強極值記錄。
04、嚴密監(jiān)測強對流天氣的不利影響
我市強對流天氣主要集中在春季冷暖空氣交匯時和盛夏季節(jié),近十年總體上呈現(xiàn)出逐年增多趨勢。2021年是我市發(fā)布暴雨紅色預警最多的一年,市縣共計35次,其中85%為強對流天氣引發(fā)的短時強降雨。強對流天氣具有局地性強、生命史短、發(fā)生突然、破壞力大等特點,容易引發(fā)短時暴雨、雷雨大風、冰雹等災害,從發(fā)生發(fā)展到形成災害往往只有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預警時效短,防御難度大。
由于“拉尼娜”事件何時結束各國之間仍有分歧,氣候預測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將密切跟蹤海洋和大氣環(huán)流形勢變化,滾動發(fā)布氣象災害預測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