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顧客漏掃一塊豬肉被超市罰2萬元,律師:即使是盜竊,超市也無權罰款

        更新時間:2022-11-01 21:50:34作者:智慧百科

        顧客漏掃一塊豬肉被超市罰2萬元,律師:即使是盜竊,超市也無權罰款

        極目新聞記者 肖名遠 見習記者 舒隆煥

        近日,浙江寧波一老太太在超市購物時,因一塊75元的豬肉未在自助收銀機上掃碼,被超市罰款2萬元。老太太的家人報警后,當?shù)鼐揭颜{查處理此事,超市方出具了諒解書,并退回了老人已交的3000多元罰款。

        律師認為,顧客如果故意逃單或有多次“漏掃”行為,可以認定為盜竊,但超市不是執(zhí)法機構,無權對消費者進行罰款。

        業(yè)內人士稱,自商超自助收銀機普及以來,顧客“漏掃”或逃單現(xiàn)象普遍存在。部分商超曾嘗試通過設備技術手段更新升級,以此來降低商超盜損率,但仍然有漏洞。


        鄞州區(qū)三江超市四明中路店

        顧客漏掃75元被超市罰款2萬

        近日,有網(wǎng)友通過寧波民生e點通群眾留言板投訴,10月21日晚,家中老人在寧波鄞州區(qū)四明中路上的三江超市購物時,因一件物品在自助收銀機上沒有掃碼,超市工作人員說是偷盜行為,并要罰2萬元。老人將3000多元錢轉到工作人員私人賬戶上,還按要求簽了份協(xié)議,說是自愿的。


        三江超市四明中路店收銀區(qū)的自助收銀和人工收銀通道

        據(jù)寧波日報最新報道,該網(wǎng)友的岳母今年60多歲,她近日在三江超市四明中路店購物結束離開時,被超市工作人員攔下,并查出有一塊價值75元的土豬肉沒有掃碼。之后,該店工作人員以老人沒有支付全部商品款項為由,要對其處以2萬元的罰款。老人很害怕,無奈之下,將手機中的3000多元全部轉到了工作人員的私人賬戶上。

        上述網(wǎng)友說,家人是在岳母要錢繳納后續(xù)罰款時才知道此事,大家大為震驚,并怒而報警。

        11月1日,極目新聞記者多渠道嘗試聯(lián)系老人及其家人,暫未獲回復。記者聯(lián)系到寧波三江購物總部,對方婉拒了采訪,并稱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鄞州公安中河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因此事涉及商家和顧客隱私,案情不便公開。

        對于“罰款”一事,三江超市一位徐姓經(jīng)理在接受寧波日報采訪時稱,當時工作人員要求老人對超市的商品損耗“多補償一點”,并征求了當事人的同意。

        據(jù)寧波日報報道,超市向警方提供的過往視頻監(jiān)控顯示,這位老人在自助收銀機支付時不止一次有“漏掃”之嫌,并已引起超市工作人員注意。目前,當?shù)鼐秸{查處理了此事,超市方已出具了諒解書,并退回了罰款,老人及其家人也不再追究超市的高額罰款行為。

        故意漏掃是盜竊,但超市無權罰款

        無論是顧客“漏掃”行為,還是超市“罰款”行為,在法律層面都有定義。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付建認為,顧客如果是故意逃單或有多次“漏掃”行為,可以認定為盜竊。根據(jù)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漏掃”、逃單可能涉及犯罪,該行為在刑法上實質上與傳統(tǒng)的盜竊區(qū)別不大。付建律師認為,購買商品只對部分商品結賬,未結賬的商品實際上就是屬于盜竊的贓物。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構成犯罪,可追究其刑事責任。

        付建律師稱,上述案例中,老人如果確實多次故意“漏掃”,那就是多次盜竊,雖然從金額上看達不到立案標準,但如果調查發(fā)現(xiàn)2年內達到3次,同樣構成盜竊罪。一旦警方認定她多次盜竊,是要追究她的刑事責任的。

        罰款則是行政執(zhí)法行為,超市無權對消費者進行罰款。付建律師認為,上述超市私自處罰顧客2萬元的行為不合法,無論顧客的行為能否認定為盜竊,超市都無權罰款。同時,超市工作人員用私人賬戶接收老人3000多元罰款,屬于利用職務便利侵占公司財產(chǎn),盡管數(shù)額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但可以追究其相應的民事責任。

        此外,有網(wǎng)友問及,超市往往會在顯眼的位置張貼“偷一罰十”,是否有效?律師認為,超市罰款行為是私力救濟行為,也是違法的,如果有關部門調查,也會對超市進行罰款處理。

        曾有顧客多次漏掃被判刑

        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類似“漏掃”或逃單現(xiàn)象并不鮮見,超市私自對顧客“罰款”也非個例。

        零售業(yè)資深從業(yè)者、新零售新媒體觀察員宋九亮表示,目前有80%至90%的商超都配有自助收銀機,特別是2018年新零售興起以來,顧客“漏掃”商品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各大商超都會有,尤其是一些老人故意夾帶商品、惡意逃單時有發(fā)生。

        連日來,此事在網(wǎng)絡引發(fā)關注后,多位網(wǎng)友表示曾有過類似遭遇。網(wǎng)友“天一生水小時候”發(fā)帖稱,自己家人曾在超市碰到過類似事情,當時買了一兩百元的菜,但漏掃了一把蔥,店方要罰很多錢,最后在警方調解下繳了這把蔥價10倍的罰款。

        今年8月,北京一女子在超市自助結賬時,多次漏掃商品累計金額200余元,被警方依法刑拘,有網(wǎng)友質疑是否處罰過重。隨后北京警方發(fā)文稱,200元確實沒有達到刑事立案的數(shù)額標準,但該女子5次漏掃碼,實際上是多次盜竊行為。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多次盜竊等行為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

        北京三中院今年7月也公布了一個類似案例。2020年5月26日至2021年1月18日間,劉某某在超市購物自助結賬時,多次對部分商品故意不掃碼,暗中竊取商品,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在半年多時間內先后盜竊超市商品二十余次,雖其盜竊物品價值較小,但次數(shù)較多,符合刑法第264條規(guī)定的“多次盜竊”的認定標準,且不屬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法應判處刑罰。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劉某某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2000元。


        寧波當?shù)仄渌放瞥?br/>

        先進自助收銀技術防止盜損

        為了節(jié)省人力成本,大型商超近年來多會采用自助收銀機,這也導致了“漏掃”現(xiàn)象頻出,商家也要承擔顧客“漏掃”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及風險。

        一位業(yè)內人士介紹,華潤、盒馬、沃爾瑪?shù)却笮蜕坛瑫谧灾浙y機結賬區(qū)安裝監(jiān)控,并安排人員在一旁監(jiān)督,一旦發(fā)現(xiàn)“漏掃”,會立馬查找原因。

        對此宋九亮表示,超市自助收銀區(qū)無論是張貼告示提醒顧客,還是安裝監(jiān)控、安排人員監(jiān)督,其實更多的是為了震懾顧客,督促顧客自律,“超市的監(jiān)督員往往只是簡單地看一下付款明細單,顧客還是有機會逃單。”

        網(wǎng)友稱,也有顧客用價值較低的商品條形碼代替較貴的商品,以達到逃單的目的。為防止這樣的盜竊行為,近年來超市自助結算機也逐漸通過加裝“秤”來實現(xiàn)降低盜損。即顧客掃碼過后,要把商品放在稱重臺上,通過匹配物品的預期重量和實際重量,來核實是否有漏掃或逃單。

        宋九亮解釋道,的確有更先進的自助付款設備出現(xiàn),“這些方法需要顧客按照既有的系統(tǒng)程序進行操作,如果顧客不自律,還是會鉆空子?!?/p>

        有媒體報道,零售業(yè)巨頭沃爾瑪正在使用一種新型的自助結算機,來幫助其1000多家超市抓小偷。沃爾瑪表示,自從在商店部署了新型自助結算機以來,損耗率一直在下降。這種新型自助結算機帶來立竿見影效果的背后,是來自其加裝的人工智能攝像頭,防止盜損的真正突破性技術來自可以放在店內的人工智能軟件。

        此前,上海一家科技企業(yè)此前推出了AIoT智慧商店(AI數(shù)智化商店)項目,實現(xiàn)人、貨、場的數(shù)字化運營,既包括店內硬件,還有數(shù)字化后臺。該工作人員透露,自動收銀速度可達傳統(tǒng)人工收銀的3至5倍,單店人力成本節(jié)省約80%,支付結算效率高達15000次/天,單店每月盜損量降低約1000元。

        宋九亮坦言,AIoT智慧商店項目其實類似于無人便利店項目,顧客在店內即拿即走,是集生物、人臉、倉位、商品外形識別和稱重技術于一體的購物新模式。便利店安裝一套這種系統(tǒng),應該需要上百萬元,而大型商超更是貴得多,想復制這種模式比較難。

        業(yè)內人士表示,自助收銀是一個新的消費體驗,也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信任。這種信任更多需要商家特別是大型商超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和技術加強引導、監(jiān)督,遇到故意“漏掃”或逃單可報警處理。同時,也需要每一位消費者自覺自律。

        (圖片均來源于寧波日報)

        相關新聞

        自助結賬“漏掃”75元“罰”2萬?擅用私刑于法無據(jù)

        近日,有網(wǎng)友投訴,寧波一名老人在超市購物時,因一件物品在自助收銀機上沒有掃碼,超市工作人員說這是偷盜行為,并要罰2萬元。老人說兜里沒這么多錢,只有3000多元,于是就把這些錢都轉到了這名工作人員的個人賬戶上。超市還讓老人簽了份協(xié)議,說是自愿的。據(jù)了解,是一塊價值75元的“一號土豬肉”沒有掃碼,該店工作人員便以老人沒有支付全部商品款項為由,要對老人處以“罰款”。此事引發(fā)老人家屬不滿,并報警。最后,超市方出具了諒解書,并退回了“罰款”,而老人一方也不再追究超市此前的高額“罰款”行為。

        據(jù)報道,超市向警方提供的過往視頻監(jiān)控顯示,這名老人不止一次在自助收銀機支付時有“漏掃”之嫌,并已引起超市工作人員注意。實話說,老人的“漏掃”商品行為的確不合適,此前就有類似“漏掃”現(xiàn)象,或有故意“漏掃”、偷盜商品之嫌。如果老人“漏掃”商品的價值,達不到法律規(guī)定的數(shù)額標準,并不一定構成犯罪。

        當然,夠不上刑罰,不代表就不能行政處罰了。作為公安機關,可以對老人“漏掃”商品行為展開調查處理,視違法情節(jié)輕重,給予“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的治安處罰等。

        至于超市方面的“罰款”,顯然是一種違法行為。不要以為顧客偷了自家的東西,自己就可以任性處理。行政處罰法明確規(guī)定,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且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只能由法定機關行使。超市與顧客之間,是經(jīng)營者與消費者關系,而不是執(zhí)法者與被執(zhí)法者的關系。對偷盜的顧客,超市可以選擇報警,但不能動用“私刑”了之。

        按照超市方面的說法,超市對老人的“罰款”,是工作人員要求老人對超市的商品損耗“多補償一點”,并征求了當事人的同意。但就算有了這樣的理由,也不能擺脫“私刑”違法之嫌。老人“漏掃”商品,當場就被發(fā)現(xiàn),哪來的商品損耗?就算之前有“漏掃”,要彌補損失,也應該是損失多少補多少,而不是隨意報出一個2萬元的數(shù)目。

        而且所謂“征求了當事人的同意”,也不是免責的擋箭牌。平心而論,在那種頗為特殊的情形之下,常人都難免驚慌失措。老人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恐懼心理才處分財產(chǎn),就算表示同意,也很難說是“心甘情愿”。

        “漏掃”75元土豬肉“罰款”2萬元,看似小事卻不小。如果顧客多次“漏掃”,這種涉嫌偷盜、侵犯他人財產(chǎn)權的行為,固然需要加以制止和懲罰,而超市方面的任性妄為,沖破法律底線,更值得關注和警惕,這暴露了其法治意識的短板,有必要補上“依法保護財產(chǎn)權利”的一課。當然作為顧客,也應懂得伸手必被捉的道理,約束自己的行為,做一個自覺守法的好公民。

        本文標簽: 超市  盜竊  沃爾瑪  刑法  收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