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3-01-03 10:00:06作者:智慧百科
資料圖
路透社1月2日消息,比利時政府宣布,作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新措施的一部分,比利時將檢測自中國入境飛機上的廢水。
根據比利時方面的規(guī)定,來自中國的旅客若在入境7天后出現癥狀,需要自行檢測是否染疫,但不會強制實施這項措施。
比利時衛(wèi)生部長范登布羅克(Frank Vandenbroucke)在宣布新措施的記者會上表示,整個歐盟需要有統(tǒng)一的應對措施。1月1日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瑞典此前表示,將在1月4日召開歐洲理事會的危機管理機制“整合性政治危機應對”(IPCR)會議,討論針對中國入境人士的聯合應對措施。
歐洲疾病疾控中心日前表示,目前不建議對自中國入境旅客采取措施,在中國流行的變異株已經歐盟流行過,且歐盟公民的疫苗接種水平相對較高,“而與歐盟每天的感染數量相比,潛在的輸入感染規(guī)模很小”,目前醫(yī)療系統(tǒng)正在應對。
在2022年12月30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表示,各國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連日來,已經有多國的權威醫(yī)學專家表示,沒有必要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
汪文斌指出,疫情發(fā)生以來,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tài)度,同包括世衛(wèi)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分享有關信息和數據,第一時間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各國的相關疫苗和藥物研制作出重要貢獻。日前,中方有關部門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分享了中國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中國有關部門將繼續(xù)密切監(jiān)測病毒變異情況,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發(fā)布疫情信息,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疫情挑戰(zhàn)。
延伸閱讀:
某些嚷嚷著要中國“放開”的國家 現在卻限制起中國人來了
(原標題:虛偽!某些嚷嚷著要中國“放開”的國家,現在卻限制起中國人來了)
中國去年底優(yōu)化調整防疫政策后,經濟社會秩序加速恢復,國際社會普遍表示歡迎,認為這對全球經濟是個積極提振。然而,以美國為代表的那些嚷嚷著要中國“放開”的國家,現在又開始搞事情了。它們以中國國內疫情形勢“可能會突變出新毒株”為由,宣布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采取限制入境政策。
《華盛頓郵報》文章截圖
“毫無意義”——《華盛頓郵報》近日援引多名流行病學專家的話批評說,美國政府的決定“不科學、不合理,方向錯誤”。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某些國家又一次集體政治表演,又一次想把疫情的鍋甩給中國,以遏制和孤立中國。
從科學上說,中國當前流行的毒株以BA.5.2、BF.7為主,之前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這意味著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新毒株,限制中國旅客入境有何意義?世衛(wèi)組織流行病學家瑪麗亞·范·科克霍夫就指出,目前已經有超過500個亞系奧密克戎在全球傳播?!度A盛頓郵報》稱,“奧密克戎一個新后代XBB.1.5正在紐約和美國東北部地區(qū)流行。”多國衛(wèi)生健康專家都認為,沒有必要對中國旅客實行入境限制措施。一些歐美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既缺乏科學依據,又不顧防疫事實,從效果看更是沒用。
從合理性上看,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疫情形勢出現新變化。中國在醫(yī)療救治、病原檢測、疫苗接種等能力持續(xù)提升的基礎上,因時因勢主動優(yōu)化防疫舉措,及時而必要。從全球范圍看,各國調整防疫政策時都會經歷適應期,中國防疫政策“換擋”也不例外。在全球大部分國家放寬防疫措施的背景下,某些國家為何只將中國作為重點防范對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流行病學專家杰弗里·沙曼認為,這么做“沒有道理”。歐洲疾控中心表示,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新冠檢測是“不合理的”。
資料圖
人們清楚記得,三年來美國等一些國家對中國防疫政策的態(tài)度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始終把防疫當政治牌打。當中國采取嚴格防疫政策、有力保護了本國人民健康和安全時,一些歐美國家說三道四,不停嚷著要中國“放開”,否則就是沒有自由和人權。而當中國根據疫情變化優(yōu)化調整防疫政策之后,某些西方政客和媒體又開始宣揚中國疫情“威脅”他國防疫,并出臺違背事實、違背科學的入境限制政策。這種雙標做法何其虛偽!
看來,在歐美一些人的政治邏輯里,無論中國“放開”或是“不放開”,怎么做都不對。他們翻臉比翻書還快的表現,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拙劣的政治表演妄圖制造新一輪的分裂和對抗,將對全球早日走出疫情陰霾造成重大阻礙。
當前,中國處于防疫政策調整期,雖然面臨一些困難挑戰(zhàn),但疫情形勢總體可控,各地經濟迅速復蘇,社會活力正在釋放,曙光就在前頭。特別是中國采取的一系列方便中外人員往來的舉措,受到很多國家歡迎。
“三年了,神奇泰國等你們三年了!”各國旅游局和駐華大使館紛紛發(fā)微博向中國游客發(fā)出邀請。這才是世界的主流聲音。某些國家政治抗疫的老把戲不會有市場,世界期待更多團結合作的力量。
(國際銳評評論員)
日本曾呼吁中國"打開國門" 如今又"提級管控"中國游客
中國防疫措施的調整持續(xù)引發(fā)國際輿論熱議。根據國家衛(wèi)健委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明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后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并要求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游。
不過,雖然中國的國門打開了,有些國家卻開始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加強檢疫。
各國如何加強檢疫?
反應最快且最強烈的是日本。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以“中國大陸新冠感染人數驟增”為由,宣布12月30日零時起將實施加強入境防疫的緊急措施。對于從中國赴日及七天內去過中國的所有人員,實施入境時檢測。如果入境后核酸檢測呈陽性,將“原則上隔離7日”。此外,日本也將限制與中國的航班班次。
資料圖
此外,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將規(guī)定,往返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的飛機只可使用日本四個指定機場。
事實上,香港特區(qū)早于中國內地放寬出入境限制,在今年9月就已經取消對所有入境者的強制性酒店檢疫。從那時起,香港人去度假和出國探親旅游人數就已經有所增加,因此對于此次日本的提級管控,香港特區(qū)政府運輸及物流局稱“對日本當局在旅游旺季作出的這一倉促決定感到非常失望”。香港方面已經聯系了日本駐香港領事館,“鄭重要求 ”取消這項將于周五生效的措施。
不過,外界也注意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作出“提級管控”決定前,曾呼吁中國“打開國門”。據報道,在上個月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召開期間,岸田文雄在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時,曾呼吁中國放寬防疫措施。
相比日本,有些國家雖然也出臺了針對中國旅客的檢疫措施,但似乎并不算“過激”。當地時間28日,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網站(CDC)發(fā)表最新聲明,從中國內地、香港或澳門飛往美國的兩歲及以上乘客需要在飛行前不超過兩天時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并在登機前向航空公司出示“陰性檢測證明”。新冠測試的手段可以是PCR測試,即“核酸檢測”,也可以是通過遠程醫(yī)療服務進行的抗原測試。簡言之,就是出示“48小時核酸/抗原陰性證明”。針對從其它國家赴美的旅客,美國已經從今年6月22日起不再要求核酸報告,僅須附登機前14天完整接種疫苗的證明。
資料圖
此外,意大利、印度、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也對來自中國的旅客追加要求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國家處于觀望之中,尚未調整此前的防疫措施。彭博社稱,印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組發(fā)言人12月29日表示,印尼目前沒有必要立即改變現有政策,但印尼將繼續(xù)監(jiān)測有關情況。
《曼谷郵報》29日報道,為迎接中國旅客,泰國旅游與體育部有意提供新冠疫苗追加劑,讓入境旅客和旅游業(yè)者能免費接種。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注意到,泰國國家旅游局27日在新浪微博發(fā)文稱,“3年了,神奇泰國等你們3年了”,表達對于中國旅客赴泰旅游的期待。挪威、西班牙、加拿大、新西蘭、丹麥旅游局和法國駐華大使館等微博賬號,也都發(fā)文歡迎中國旅客。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今天(29日)表示,暫不改變以往的防疫措施。阿爾巴尼斯說:“我們的旅行建議在這個時刻沒有改變,但我們將繼續(xù)監(jiān)測世界各地情況,正如我們已做的那樣,并在適當時候更新我們的建議?!?/p>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衛(wèi)生部表示,現階段對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和工作證件持有者的管控措施和疫苗接種要求保持不變。但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說“我們會密切留意情況,如有需要,將調整邊境防疫措施”。
此外,英國、歐盟、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qū)也表示,正在謹慎研究具體情況,目前暫不調整當前的入境檢疫政策。
資料圖
汪文斌在今天(29日)的記者會上也提到“很多的國家表示目前不會調整對來自中國旅客的入境檢驗措施”。汪文斌表示,我們希望各方秉持科學的原則,攜手保障各國的人員安全往來,維護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為國際團結抗疫和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關于中國疫情的討論
會是下一個輿論戰(zhàn)場嗎?
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注意到,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國際社會各式各樣的討論層出不窮。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中國重開邊境“讓世界焦慮”,并且指責中國缺乏足夠的病例數據。也有個別媒體稱,中國放松管控后,將導致全球疫情“重頭再來”。此外,還有個別媒體將疫情與中國的體制或是政府的治理能力聯系起來,稱中方調整疫情防控政策表明中方抗疫理念發(fā)生變化,不再重視人民生命安全。
對此,汪文斌在今天的記者會上表示,有關說法完全違背事實,違背科學,純屬別有用心的抹黑之詞。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在《環(huán)球時報》發(fā)表評論文章指,相關國家在入境問題上變臉速度之快,這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化”操弄。沈逸同時指出,疫情之下,中國必須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的言行舉止、各項政策,會面臨美西方輿論和反華政客“電子顯微鏡級別”的審視,如果稍有瑕疵,就會被無限放大。因此在他看來,中國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其中包括在治理能力建設上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等。
事實上,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社論文章也指出,外界對于中國此輪應對疫情的關注程度創(chuàng)新高。評論指出,中國政府如何應對這一波疫情,關系到全球能否在疫情第四個年頭,維持漸入佳境的艱辛抗疫成果。文章也期待,中國能夠有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擔當。
汪文斌在今天(29日)的記者會上指出,三年來,中國的防控措施因應疫情形勢不斷調整變化,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點始終沒有改變。相信我們秉持這一理念,通過全國人民團結努力,一定能夠早日戰(zhàn)勝疫情,迎來更好的未來。
作者丨朱恩地,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駐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