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05 10:31:48作者:智慧百科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有了科學育兒的意識,但是琳瑯滿目的育兒書往往觀點相悖,讓人不知道該遵循哪一條“金科玉律”。不過,科羅拉多大學的亞裔美國心理學教授Yuko Munakata有一個不太一樣的觀點:父母可能沒辦法塑造孩子。孩子會成長為怎樣的人,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基因、環(huán)境、性格、養(yǎng)育方法。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只是眾多影響因素之一。為人父母確實應該盡力養(yǎng)育好孩子,但同時也不需要把所有結(jié)果都歸結(jié)于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上,重視孩子本身比“塑造一個成功的孩子”更重要。
文 |檁子
From 小花生網(wǎng)
微信號:xiaohuasheng99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最近給我很多感觸的演講。
演講人是科羅拉多大學的日裔美國心理學教授 Yuko Munakata。
她本科就讀于斯坦福大學,在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獲得心理學與腦神經(jīng)學博士需學位,妥妥的學霸知識分子。
長期以來,她致力于研究兒童心理與成長。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的原因,也和她自己的家庭有關。
她的大兒子,出生不久就被診斷出一個非常罕見的疾病;這個經(jīng)歷,讓她對兒童成長、兒童教育方面的科學研究,有一種“使命般”的投入。
Yuko Munakata 與丈夫、孩子
2019年,Yuko作為世界知名的兒童成長研究專家,在Ted發(fā)表演講。演講的標題是:別被育兒書騙了,你可能真的沒辦法塑造你的孩子。
Yoko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育兒這件事情看得非常重??傆X得一個孩子的成功,一定跟他的父母的養(yǎng)育方法有直接關系。相反,一個孩子的失敗,也一定是因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做錯了什么。
但父母對孩子未來的影響真的這么大嗎?Yoko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
父母對孩子必然有影響,但這種影響帶來的結(jié)果,卻不是父母可以預期的。
也就是說,你可以影響孩子,但孩子在你影響下最終會成什么樣,卻不是你可以控制和預見的。
這個結(jié)論,的確有很多鮮明的例子,可以佐證,比如,美國總統(tǒng)圈,這樣的例子就很多。
比如,特朗普和他早早去世的哥哥的故事: 面對同樣一個嚴厲爸爸,一模一樣的成長環(huán)境,兄弟二人的應對與一生,迥然不同。
左邊是哥哥,右邊是30歲時的特朗普
和勤奮、精明、成功的希拉里相比,同父同母的弟弟,各方面表現(xiàn),完全相反。據(jù)說,克林頓和他弟弟,奧巴馬和自己的兄弟,也是差不多“截然相反”。
希拉里和弟弟托尼·羅德姆(左),弟弟2019年去世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如果家庭教育能塑造孩子,為什么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長最后會呈現(xiàn)完全不同的樣子?
這位教授的演講,會給我們解決一些困惑:
我們可以塑造孩子的未來嗎?
如果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限,我們該怎么做?
目前,這支Ted演講還沒有中文翻譯版本,因此為了方便大家快速獲得要點信息,我們專門翻譯了演講詞中文版,并做了注解,相信讀完后,你一定會大有收獲。
建議大家一定看視頻,會更生動、容易理解。
以下文圖由小花生翻譯、編寫、制作
幾年前,在我開展《教養(yǎng)與兒童發(fā)展》課程的第二天,一名學生找到我。她猶豫了一會,然后對我坦白:“我對這門課的內(nèi)容真的很感興趣,但我更期望的是,如果未來有一天我有了孩子,這門課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家長?!?/p>
但她失望了,因為我們這門課要討論的是“父母其實并不能塑造孩子的未來”。因此,她直接得出結(jié)論,認為我的課程不會對她有幫助。
當時我感到十分錯愕,心想,難道正視育兒科學和兒童發(fā)展,與成為一名好父母沒有關系嗎?我希望,我的課能改變她的想法。
01.
育兒書不會告訴你的事:
我們無法塑造孩子的未來
做父母的,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無論我們年輕或年老,貧窮或富有,已婚或離異,都是如此。
許多育兒書籍聲稱要幫助家長達到最佳的育兒效果,或者幫助我們解決每天要面臨的教育難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何以成為現(xiàn)在的自己。
可問題是,這些育兒書籍傳遞的信息經(jīng)常是相互矛盾的。
比如,是選擇虎媽式教育,還是對孩子自由放養(yǎng)?是像荷蘭人一樣,讓孩子成為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孩子,還是像德國人那樣,養(yǎng)育自力更生的孩子?
同樣是育兒暢銷書,傳遞的育兒觀點常常是完全相反的
而這些相互矛盾的育兒書,都傳遞了同一種觀點,那就是: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成功,那一定是你做錯了什么。
不過,好信息是,育兒科學研究的結(jié)果,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想通過父母的育兒選擇來預測孩子們的未來,就像通過蝴蝶振翅來預測臺風一樣,三個字:不可測!
大家都知道那只著名的蝴蝶吧!
比如,它在中國扇動了幾下翅膀,擾亂的空氣恰好能改變流向白色熱帶海灘上空的氣流,從而加劇海水蒸發(fā),形成螺旋狀的風,并在6周后,引發(fā)加勒比海的颶風。
蝴蝶效應是一種混沌現(xiàn)象,說明了任何事物發(fā)展均存在定數(shù)與變數(shù),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其發(fā)展軌跡有規(guī)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shù)”,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fā)展,證實了事物的發(fā)展具有復雜性。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Edward N.Lorenz)于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
如果你是父母,你就是那只煽動翅膀的蝴蝶,而你的孩子就是那股具有大自然的驚人力量的颶風。
你塑造孩子的方式,就像蝴蝶引發(fā)颶風一樣。復雜、影響力巨大,其結(jié)果卻不可預測。
有些人可能會問,那些“龍生龍鳳生鳳”、“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例子是怎么回事?
他們似乎只能看到育兒這一單一力量所產(chǎn)生的作用。
然而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受許多因素一同影響的,例如成功的父母、優(yōu)秀的基因、優(yōu)秀的同齡人和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但是,要弄清楚究竟是哪種力量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是很困難的。你可能會說,“好吧,確實很難把這些影響因素拆開來看,但我們有理由推測,父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也許吧。
02.
關于“育兒”這件事,
我們真的了解嗎?
對了,大家知道自行車是怎么運作的嗎?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了解的,因為你見過別人騎自行車,也許你自己騎過,甚至教別人騎過。就像育兒這件事一樣,你見過、也許你自己做過,甚至也教過別人怎么做。
我們總是對我們(自以為)所知道的感到自信。
比如,當我們說自己知道自行車如何工作時,我們以為自己的腦子有這樣的畫面:踏板、鏈條和輪子……(就像下圖很嚴謹、專業(yè)的樣子)
但事實上,當人們在解釋自行車如何工作的時候,他們畫的圖是這樣的……
人們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樣清楚自行車的運作原理。
其實,很多常見的事情也一樣,比如拉鏈啊、彩虹……很多時候,人們對于自己正在激烈爭論的話題,也并不真正了解。
因此,當你真的強迫一個人去解釋這些東西的運作原理時,他們通常做不到。要知道,如果只是關注育兒問題或者對此充滿信心,并不代表我們真正理解這件事。
而且,沒有人敢說在育兒這件事情上的判斷是絕對正確的??纯催@世界上有多少種育兒方式和理念吧。
例如,在印尼的爪哇人認為親生父母可能會對孩子過于“溺愛”,因此他們會覺得孩子和養(yǎng)父母生活,成長得會更好。
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一個民族,他們主要分布在島的中部和東部。圖片來自網(wǎng)絡
而處于比較原始的”狩獵采集社會“中的母親,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玩刀時割傷自己,雖然會覺得難過,但同時也認為,這些割傷是探索自由的代價,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值得的。
即使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中,直到1970年代,“育兒”才成為了一個常用詞。在此之前,父母從未被看作是孩子未來的積極塑造者。
相信很久之后,人們在未來回看我們今天的育兒觀點時,可能會像我們現(xiàn)在聽到過往的或其他地區(qū)的觀點一樣驚訝。
03.
科學證明,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有限的
科學可以幫助已經(jīng)成為父母的,或像我學生一樣將會成為父母的人,去了解父母實際上是怎樣塑造了自己的孩子。
數(shù)以百萬計的兒童被研究,以解開所有這些交織在一起的因素。
這些研究,追蹤了同卵雙胞胎、異卵雙胞胎以及普通兄弟姐妹的成長情況。他們有的是一起長大、有的是被分開收養(yǎng)長大的。
結(jié)果證明,在同一個家庭長大,并不會讓這些孩子明顯更相似,以及有多成功、多快樂或多自立 ……
事實上,如果你出生時被左邊的鄰居帶走養(yǎng)大,而你的兄弟或姐妹則由另右邊的鄰居帶大,你們之間的相似程度,不會比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更多或是更少。
一方面,這些發(fā)現(xiàn)似乎令人難以置信。想到不同家庭的父母習慣迥異:他們吵架的頻率不同;教育選擇不同,比如是否是“直升機式”父母;還有對孩子關愛的程度也不同……
Helicopter parents,直譯過來就是“直升機式父母”,形容對孩子過度關注與呵護的父母。這個詞語誕生于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美國社會對兒童安全和保護意識加強,同時孩子升學、就業(yè)等競爭較以往更加激烈,導致一些父母內(nèi)心焦慮。他們除了不計成本為子女花錢“投資”外,對孩子的呵護也已到了費盡心思的地步,時刻監(jiān)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希望凡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我們通常會認為,這些差異足以讓在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比分開撫養(yǎng)的孩子更相似。
但其實不然。
2015年的一項元分析(即對相關研究進行的研究),在39個國家的1,400多萬對雙胞胎的數(shù)千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情況。
研究人員分析了17,000多個結(jié)果,然后得出結(jié)論,這些結(jié)果中的每一種都是可遺傳的,因此基因才會影響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但基因并不能解釋一切。
環(huán)境也很重要,只是環(huán)境中的某些因素就可以讓同處一室的孩子們長成不同的樣子。有人看到了這些發(fā)現(xiàn),然后就得出結(jié)論,認為育兒并不重要。無論是誰撫養(yǎng)你,你都會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小謝爾頓》劇照,主角謝爾頓是一個神童,但他的親哥哥在學習上就完全不開竅。
但另一方面,我真的應該說有另外很多方面。但因為這個事情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我先說一種情況。
這另一方面是,如果你考慮到同一個父母怎樣通過不同的方式影響不同的孩子,會覺得研究結(jié)論也并不是那么令人震驚。
例如,當母親提供指導時,有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很有幫助,而她的姐妹可能會覺得這令人窒息;有的孩子在父母問他關于朋友的問題時覺得自己備受關注,但他的兄弟可能會認為父母多管閑事;有的孩子可能認為離婚是一場悲劇,而他的妹妹認為這是一種解脫。
04.
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感受
我丈夫和我在 20 年前體會到了這個概念,當時我們在大西洋上方30,000英尺,正從芝加哥飛往斯德哥爾摩去參加一項研究項目。
當時空乘人員正在清理晚餐托盤,乘客準備睡覺。突然我們遇到了顛簸的氣流,一群青少年開始興奮地大叫。然后,飛機突然下降,我們看到孩子們和食品車都撞到天花板,飛機穩(wěn)定了一會但隨后又再次下降。天花板的嵌板都被掀開了,露出了里面的線纜。碎片落到我們身上,人們尖叫、抽泣,而此刻飛機又下墜了一次。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過了好久,飛行員才來對說我們說:“不知道剛才怎么了,我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請大家留在座位上?!?/p>
那次經(jīng)歷之后,我丈夫得出的結(jié)論是,乘坐飛機是非常安全的。(笑聲)
后來,航空公司給我們發(fā)了一封信,告訴我們,我們不只是簡單地掉進了上萬英尺的晴空湍流中。而是當時的飛機承受了2G的離心力。
我們知道飛機可以承受比這高很多倍的離心力,所以我丈夫覺得飛機很安全,他似乎真的很困惑為什么別人不這么想。我只是從抽象層面理解這個概念,但從那之后,我坐飛機的感受和之前再也不同了。
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感受。
就是因為同一個事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塑造人們,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作用。
你的養(yǎng)育方式會影響你的孩子,雖然不一定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相似。你的第一個孩子可能因此變得更嚴肅,而第二個孩子卻更放松;或者,第一個孩子變得想和你一樣,而第二個則完全不想變成你。
你正在扇動你的蝴蝶翅膀,但你的孩子會變成怎樣的颶風,并沒有直接了當?shù)慕Y(jié)論。
小謝爾頓和媽媽
05.
我們至少可以做到這幾點
如果同一個家庭的孩子可能成長為不同的樣子,育兒書怎么能告訴人們?nèi)绾闻囵B(yǎng)成功、快樂、自立的孩子?
此時你可能會這樣想,就像我班上的學生有時說:“好的,我們明白了。兒童發(fā)展是復雜的。也許它不值得研究,因為它太復雜了?!?/p>
但意義可以從混亂中產(chǎn)生。
科學家們現(xiàn)在了解了,嬰兒是如何從一個個小肉球變成會走路、說話、會思考、社交的獨立個體。因為他們清楚理解了這個過程,所以可以對其進行干預。
比如,對新生兒進行測試,對可能導致其智障的遺傳基因進行治療處理。科學家們正在對父母如何塑造孩子的未來發(fā)展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國內(nèi),新生兒也可以接受多種遺傳病的免費篩查
科學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東西。但它永遠不會告訴我們一切,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首先,要知道父母很重要。
這可能看起來很明顯,但聰明的人不這么認為,看起來很明顯的事情并不總是正確的。
其次,停止責備作為父母的自己,也不要責怪自己的父母。
想要了解父母是如何對孩子施加重要影響,是復雜且難以預測的。因此,所有那些為人父母的人,如果你覺得自己應該能通過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好,請停止對自己的責備。你能夠影響孩子,但無法控制孩子會變成怎樣。
對于曾作為孩子的諸位,也請不要責怪你的父母。至少不要覺得你們的成長是由他們決定的。
也請不要責怪其他父母。最近對數(shù)千名父母的調(diào)查顯示,90%的母親和85%的父親都感覺受到了評判。接近一半的人覺得自己幾乎總在遭到他們認識的人或者完全陌生人的評判。
但這些評判也許并不能反映出到底什么才對孩子最好??紤]到不同時代和地域養(yǎng)育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同樣的父母在同一屋檐下可以以如此不同的方式塑造孩子。即使父母用盡全力,也不能讓所有人滿足,因為時間就這么多。
這對于“龍父母”(孩子有無法治愈的疾病,還未長大就會夭折)來說尤其如此。作家艾米麗·拉普在她的孩子被診斷出戴薩克斯氏?。ㄒ环N常見于猶太人的染色體遺傳?。┲筇岢隽诉@個詞。
她當時知道兒子羅南永遠不能走路或說話,而且他很可能會在4歲前就死去。
拉普為孩子寫的書《流轉(zhuǎn)中的堅定》
艾米麗·拉普是一位作家,她曾像其他所有母親一樣,她為自己第一個孩子展望美好的未來。但兒子羅蘭九個月大的時候卻診斷出患一種罕見疾病,醫(yī)生判斷孩子無法活到4歲。拉普和丈夫被迫重新審視他們以前所知曉的撫養(yǎng)孩子的方式。他們必須學著同孩子一起活在當下;在痛苦之中尋找快樂;不計未來的照顧他們的孩子。
他出生時患有一種疾病,導致腸道無法為身體吸收營養(yǎng)或水分。嬰兒患此病的概率僅為五百萬分之一。
這太罕見了,以至于當時醫(yī)生篤定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孩子確實診斷出這種病,那就肯定沒有希望了。
“龍父母”對育兒會有很多話要說,即使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會夭折,又比如拿我來說,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是否能活下來。艾米麗·拉普如此寫道:我們無法讓我們的孩子看到光明和充滿希望的未來,而只能目送他們早早進入墳墓。
這需要一種殘忍、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新的動物。我們是“龍父母”,兇猛,忠誠,充滿了愛。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我們的經(jīng)歷教會了我們,如何為“此時此刻”養(yǎng)育孩子。這種養(yǎng)育從其自身出發(fā),從這一行為內(nèi)在的人性出發(fā)。我自己理解的育兒方式是,今天要愛我的孩子,就在此時此刻,我要愛我的孩子。
事實上,對于任何父母來說,這就是全部。
我原以為我在兒童發(fā)展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將幫助我成為更好的父母,而事實上,成為父母讓我得以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門學問。
Yuko一家
所以第三點,珍惜當下的力量,為了這些時刻對你和孩子在當下的意義,而不是它對孩子在長遠的未知影響。
作家安德魯·所羅門曾說:“我們中的許多人都為自己與父母不同而自豪,又為我們的孩子和我們不同而無盡地悲傷。”
安德魯·所羅門:他的一篇演講,Love, No Matter What(愛,本無條件),關于父母如何接納孩子,十分經(jīng)典,也十分精彩。
如果我們更現(xiàn)實一些,也許我們可以不那么難過。
如果我們放棄“孩子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的想法,如果我們能夠接受孩子發(fā)展的復雜性,這可以改變我們處理每天所面臨的育兒決定的方式。并且使我們能夠意識到,擁有一個孩子遠大于塑造一種結(jié)果。
我每天都無比珍惜和我正在茁壯成長的長子以及他弟弟一起共度的時光,并珍惜他們各自所走的人生道路。我們并沒有搞砸這一切。
這項關于父母和孩子,蝴蝶與颶風的科學,可以讓人們專注于我們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事情。這可以使為人父母和曾為孩子的體驗對所有相關者變得更加實際且令人滿足。
而我認為這一點,對成為一個好的父母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