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印度制造,還缺一塊金字招牌

        更新時間:2022-12-05 22:06:04作者:智慧百科

        印度制造,還缺一塊金字招牌


        本文作者:萬一,編輯:小佑,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聯(lián)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預計,全球人口在今年11月15日達到80億。其中,中國和印度分別有超過14億人口——而預計最早在明年,印度就會反超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

        不論我們對這個南亞的鄰居有著怎樣的看法,都必須承認這個基數帶來的潛力,尤其是其金字塔形的人口結構,正如我們20年前那樣年輕。

        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些關鍵詞:龐大的市場、充足的勞動力、蓬勃發(fā)展的制造業(yè)……但對不起,在印度,起碼目前后兩者都不完全成立。

        在私有的土地、滯后的基建和嚴苛的勞動法之下,印度的工業(yè)化進展并不順利,第三產業(yè)后來居上;而在僅有32%的城市化率、不平等的性別意識和民眾對種姓制度殘存的認同下,教育的普及也并非易事——而文盲不會是現代社會中合格的工人。

        于是莫迪在2014年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戰(zhàn)略,并表示印度制造業(yè)在未來GDP中的占比要從15%提高至25%。這一輪新的經濟改革確立了汽車、航空、化工、國防軍工、電子設備、制藥等25 大產業(yè)為發(fā)展重點,并推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激勵措施,尤其是在國內尚不發(fā)達的電子制造等產業(yè)努力引入外來投資和技術。

        那么,誰被吸引來了?在2019年保護主義抬頭、2020年又遭遇新冠打擊之后,它們現在過得好嗎?我們還能對“印度制造”的未來抱有怎樣的期待?

        一、“國際化”的印度IT業(yè),為什么會缺少半導體產線?

        讓我們先從印度人最擅長的領域看起。

        印度裔在硅谷的地位不容小覷——從微軟的納德拉和谷歌的劈柴哥,到Adobe和IBM,他們正擔任著許多巨頭的CEO,也包攬了比例不低的中層崗位。

        這都離不開印度年復一年的IT人才培訓和輸出。一個經典的笑話是,“一流的學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學生去麻省理工?!?/strong>

        當紅的人類學教授項飚在他的博士論文《全球獵身》里詳細談過這個問題:印度甚至發(fā)展出了許多叫做“技能店”的私立IT培訓學校,如同我們的“考研班”那樣進行應試培訓,只不過最終目的是技術移民到美國。而這些移民又在抱團取暖、幫帶提攜的環(huán)境下在美國穩(wěn)定下來,但如此一來就有個問題:

        印度發(fā)達的IT水平高度接軌于國外市場,而與國內市場的關聯(lián)則十分有限。

        前文提到的印度理工學院坐落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世界知名的半導體設計中心。1985年,大名鼎鼎的“德州儀器(TI)”率先在此設立海外研發(fā)中心,其后有摩托羅拉、惠普、英特爾等許多跨國巨頭紛紛跟進。

        但他們的業(yè)務均為其全球戰(zhàn)略服務,而非專注于本地業(yè)務;即使是最近馬斯克入主推特后被裁的印度分公司員工,也有“70%屬于負責一項全球任務的產品和工程團隊”。這種產業(yè)鏈的不平衡和不完善發(fā)展至莫迪上任前的2014年,印度國內所需的電子產品大約有65%依賴進口。

        其實印度不是沒嘗試過自己在本地生產半導體產品,這甚至還早于德州儀器的入駐:早在臺積電成立前的1983年,印度便成立了國營半導體制造廠Semiconductor Complex Limited(SCL)。

        但在1989年,其廠房發(fā)生大火,盡管起火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卻對新生的產業(yè)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直至8年后才又籌齊資金再度投入,可惜此時三星已經崛起,臺積電也奮起直追,錯過了窗口期的SCL于2005年轉型為了研發(fā)機構。

        自己干不成,那借助外力呢?這就要面臨一個問題:外資為什么要來?

        首要的理由當然是這塊市場蛋糕實在太大:根據印度電子與半導體協(xié)會(IESA)與Counterpoint聯(lián)合編制的《2019~2026年印度半導體市場報告》,六年間印度半導體累計消費量將達到300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消費市場。

        此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2021年12月,印度政府批準一項約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旨在吸引全球芯片及顯示器制造商進入印度;而印度政府將向部分行業(yè)內符合條件的企業(yè)提供高達項目成本50%的財政支持。

        據報道,國際半導體財團ISMC最近聲明,考慮在印度卡納塔克邦投資30億美元建立芯片代工廠,生產65納米芯片,以色列高塔半導體提供高技術支持。

        而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9月13日臺灣芯片巨頭鴻海集團和印度跨國集團韋丹塔簽署備忘錄,雙方將斥資195億美元在印度建造芯片廠,主要生產芯片和顯示器。工廠將建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xiāng)古吉拉特邦,占地約1.6平方公里。

        只不過,跨國集團也不一定都“為五斗米折腰”,更何況印度之前的招商歷史至少也能稱得上劣跡斑斑。更大的巨頭還在搖擺中也就不足為奇:

        9月7日,印度交通部長表示,英特爾將在印度建立一家半導體制造廠;但據路透社消息,英特爾當天晚些時候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目前沒有在印度建立制造工廠的計劃。這打臉的速度,和英特爾在美國為了拿到建廠補貼對《芯片法案》的用力游說相對比,哪個更香也就不言而喻了。

        根據集微網對業(yè)內人士的訪談,印度半導體制造業(y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低效率的官僚體制、欠缺成熟的硬件制造能力和工人缺乏勤奮不懈的工作紀律——這與印度其他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困難并無區(qū)別。而籌措相對困難的資金,也成為重要的掣肘因素。

        在這個美國都喊出“獨立自主”的年代,印度要想提高硬件自給率、建立起半導體產線所面臨的競爭,恐怕要遠超出以往的激烈程度。

        二、印度人民到底需要怎樣的手機產業(yè)?

        如果說上游的芯片的主要驅動力還來自產業(yè)鏈發(fā)展需求和政策的鼓勵,那下游的電子消費品就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了。2019年,印度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但同樣,印度人民對手機的需求與它的生產能力并不匹配。

        早在功能機時代,三星對印度的布局使它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一度是印度最大的手機廠商。但這也成為了它的“歷史包袱”,使其在智能機浪潮中沒有跟上小米的節(jié)奏。近年來,三星通過當地手機制造商DixonTechnology生產功能手機;而直到今年一季度其功能機市場份額快速從18%降到12%,三星才下定決心,宣布將在今年12月中止其在印度的功能機業(yè)務。

        盡管人均GDP僅有我國1/5,印度人民的“需求升級”速度之快可能超出了巨頭們的預料——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功能手機市場比2021年同期下降39%,而全球同期僅減少20%。

        錯誤估計了這個趨勢的還有印度本地通信巨頭Jio。它所生產的JioPhone屬于在“過渡時期”的技術路線“騎墻”之作,這臺擁有全鍵盤、搭載基于Firefox OS的Kai OS的手機e一度占據印度超過30%的功能機市場份額,但最后也在“阻礙印度手機升級換代”的批評聲中銷聲匿跡。

        不過好在,三星在印度的長期積淀也在智能機市場的競爭上發(fā)揮著作用:

        2018年7月,莫迪和時任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在新德里郊外共同出席三星印度工廠的開幕儀式,當時這一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工廠”。2021年4月初,三星又在北方邦政府46億盧比(約6,100萬美元)的獎勵“贊助”下建立新工廠,開始生產智能手機屏幕,且計劃提高產量并進一步擴大生產范圍,例如用于液晶顯示器和其他IT產品的顯示面板。

        近來三星和小米的銷量差距又重新拉近,在今年9月23日開始的排燈節(jié)(這是當地最重要的消費季,可類比于國內的“雙十一”)銷售中,三星的首周銷量占比高達26%,超越小米的20%勇奪第一。這一方面是因為小米受到上半年疫情影響嚴重,供應鏈問題不斷;而三星自身從芯片到面板的完整自有供應鏈則幫助它抵御了風險。

        而相對于三星與印度的“傳統(tǒng)友誼”,小米還額外面臨著政策搖擺的風險。

        在本地化生產上,小米其實比三星更努力。印度是小米全球化的首站,2015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的第二個年頭,就聯(lián)合富士康向印度政府承諾,在印度投資35億美元設立生產線。截至目前,小米在印度已經擁有7家制造工廠,在印銷售手機中99%都在印度生產裝配。

        你可以把這視為莫迪版本的“市場換技術”——除了節(jié)約成本之外,小米這種安排也不乏減稅與合規(guī)的需要。小米重用了印度高管馬努·賈恩,他是小米集團唯一一個外籍副總裁級別高管,在小米印度本地化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2017年,雷軍受到莫迪接見時,他就緊隨在旁。

        奈何政策的風向其實早有預兆:2020年4月1日,由印度國家電信和信息技術部起草的《印度大型電子制造業(yè)的生產掛鉤獎勵計劃(PLI計劃)》提出將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以激勵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制造業(yè)發(fā)展。但到當年7月31日申請截止,包括韓國三星、美國蘋果,以及富士康、緯創(chuàng)、和碩等代工廠在內的22家公司名單中,竟然沒有占據市場份額2/3的小米OV的身影。

        直到今年4月30日,印度財政部下屬的執(zhí)法機構以“小米(印度)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為由扣押了其銀行賬戶中約合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這些齟齬才廣為人知。而本來這類“特許權使用費”的轉賬,可簡單理解為總公司對子公司收取的知識產權費用,幾乎是所有跨國公司經營中的常規(guī)操作。

        小米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們固然不可能輕易放棄龐大的印度市場,但在印度常年“高標準立法、選擇性執(zhí)法”的操作下,會對外資營商環(huán)境和信心造成多大的破壞還需要時間來衡量。

        生產與需求的不匹配同樣體現在高端市場上,只不過這里的情形恰巧相反:

        印度并非蘋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市場,2021財年蘋果在印度營收接近40億美元,僅占3658億美元總營收的約1%,盡管這占據了印度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中的44%。但近年來蘋果在印度的代工廠卻增長迅猛。從生產充電器的賽爾康,到今年能幾乎同步生產最新旗艦iPhone 14;前不久摩根大通在一份研報中預估,2025 年前,蘋果 25% 左右的 iPhone產能都將交給印度。

        印度將這些工廠安排在了地位特殊的諾伊達市——這個名字是歐克拉工業(yè)發(fā)展區(qū)(New Okhl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uthority, NOIDA)的縮寫。這座坐落在首都新德里南郊的衛(wèi)星城,規(guī)劃之初就旨在吸引先進企業(yè)和產能,它的發(fā)展也是印度工業(yè)化嘗試的一個縮影。

        印度想吃下這些“超前”產能背后的心思不難理解:想想富士康對鄭州的進出口額貢獻有多大,再想想“果鏈”為國內的電子產品培養(yǎng)了怎樣的土壤,如今仗著自己“年輕氣盛”的印度很難不心動。但這不論是對供應鏈管理大師庫克,還是對印度方面來說,都將是一場艱巨的挑戰(zhàn)。

        三、如何為自信爆棚的印度人做內容?

        對使用者而言,手機里有什么或許比手機由誰生產更重要。就算撇開虛的不說,“做硬件不賺錢”這句話也被各家廠商掛在嘴邊。但比起制造環(huán)節(jié)上的大力引進,軟件上印度的“矜持”就要明顯得多。從Tik Tok到Twitter的“不受歡迎”已經展露無疑。如果說Twitter是因為其政治影響力和莫迪反對者在上面肆無忌憚的發(fā)言而被忌憚,那么酷愛舞蹈的印度人民失去Tik Tok實在是一大損失——從被封禁后層出不窮的模仿者就能看到端倪。

        而作為Twitter的同期兄弟,Facebook在印度混得不能說是不成功吧,但至少也陷入了嚴重的增長停滯。Facebook在印度有4億用戶,約占全國13歲以上人口的29%。但自2021年8月起,這一數據就停滯搖擺,甚至有所回縮。

        尤其有趣的是,在Facebook上最能體現出印度男性對社交媒體的鐘愛與展示自己的熱情,其男性用戶數量是女性的兩倍之多??紤]到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印度的性別不平等狀況以及年輕人對“老軟件”的無感,其實Facebook在印度所面臨的局面與其他主要市場并無不同——滲透率已經到頂了。

        對于印度這樣“國家認同”未必成型、卻有著極強的本地文化傳統(tǒng)和自豪感的地區(qū)來說,所有跨國公司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做本土化的適應,勢必無法融入環(huán)境、打開市場;但如果完全按照本地的邏輯行事,那它相對于本土企業(yè)的優(yōu)勢又體現在哪呢?

        這個問題上,社交媒體沒有給出好的答案,但流媒體卻答得不錯:我們有錢,也有趣。

        莫迪上臺之后的寶萊塢也制作并上映了一系列“主旋律電影”,既有展現政府、軍隊形象以提升國家自豪感的,也有描繪普通人幸福生活的;其中的古裝題材則表現出強烈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相應的,那些與這股潮流保持了一定距離的創(chuàng)作者們則投入了網飛、迪士尼、亞馬遜為首的流媒體公司懷抱。

        流媒體在本地化的過程中并非沒受到挫折——比如由BBC制作的印度網劇《如意郎君》(A Suitable Boy)在網飛播放時就因為一個“在印度教寺廟中接吻”的場景而引起廣泛爭議。但這些新作品展現出了注重個人成長、探索復雜人性等方面的特質,相比寶萊塢較為程式化、黑白二元對立明顯的作品,無疑更能受到新一代觀眾的喜愛。

        而新冠疫情的到來也加速了人群的流向。眾所周知,印度那些冗長的歌舞片是與炎熱的氣候相適應的——當地人希望在“票價便宜且有空調”的影院里多待一會。但疫情之下,遭到沉重打擊的印度人也不敢再如此聚集,紛紛躲回家中;封控措施之下,許多影院長年無法開張、多部大片推遲上映,但印度人民總要從娛樂中找到一絲慰藉。

        如此一來,各大巨頭要與院線競爭的就只?!氨阋恕绷恕蜓a貼戰(zhàn),恰好是他們擅長的點。比如2021年底,Netflix就將其印度區(qū)定價下調60%,最低只需149盧比(當時約合12.47元人民幣)每月即可訂閱移動版內容,雖然清晰度僅有480P,但也正好與廣大用戶的網絡水平相適應。

        “有錢”不僅僅體現在價格上,也體現在各類內容的大方贊助上。當地市占率最高的Disney+Hostar號稱擁有超過4億的月活用戶(這意味著幾乎全面覆蓋),除了“合家歡”的屬性外,一大法寶就是直播體育賽事,比如說印度國民運動板球的超級聯(lián)賽(IPL)。而今年初,亞馬遜和奈飛等平臺與印度制片公司Clean Slate Filmz Pvt.合作,宣稱將推出價值約40億盧比(5400萬美元)的電影和網絡系列片。

        不過,各大巨頭目前都還在投入擴張階段。在占領市場后,要怎么從價格敏感的印度人手中賺到錢,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四、從微型車到電動化,沒有一步登天

        在同樣的“本土化之問”面前,回答出色的還有汽車工業(yè)的前輩鈴木。2021年,合資車企馬魯蒂鈴木以136.47萬輛的壓倒性優(yōu)勢成為印度的銷量冠軍,八款車型進入銷量榜前十。

        在產品層面上,與其說鈴木本土化出色,不如說它的小巧便宜、結實耐造與印度的國情天然匹配。印度的道路有多堵有多擠,交規(guī)有多不管用,想必各位在網上都看過各種梗圖,但這對于一輛穿梭靈活的小車來說就不是問題了。

        鈴木在中國其實也有過輝煌,去年以來作為“露營車”重新爆火的昌河鈴木北斗星,自2001年推出起就年銷量超過2萬,到2018年鈴木撤資為止的累積銷量高達72.3萬輛。更遑論當年的“小車之王”奧拓,一度有四家廠商在國內進行生產,許多城市將它納為第一批出租車。這些“能省則省、能開就好”的小車在印度發(fā)揮著十分類似的作用,滿足了汽車普及起步時期最基本的需求。

        只是2010年前后,鈴木在兩個市場的命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2011年昌河鈴木推出最后一款新車型“派喜”之后就再無新動作,有消息稱此時鈴木就已退出了合資公司管理,僅以技貿合作的方式供給零配件?!皵[爛”的昌河最終走向了破產的命運。而僅剩的奧拓生產商長安鈴木,雖然在2013年推出過新款,但終歸銷量日薄西山。

        而在南亞次大陸上,“奧拓”“雨燕”和“北斗星”對應的四款車型,正好包攬車型銷量榜的前四名,奧拓更是蟬聯(lián)銷量冠軍十年,去年出貨量達到26.5萬輛。

        除了祖?zhèn)髋帕繋淼氖∮蛢?yōu)勢,以及儲備量巨大、極其便宜的零部件外,鈴木在印度的崛起還得益于抱上了甘地家族的大腿。1980年,再度上臺的英迪拉·甘地為她小兒子掌控下半死不活的馬魯蒂汽車尋找合作伙伴,鈴木汽車真心誠意地掏出了全套家底技術來建立產線。也正是雙方的這次“一拍即合”,才讓鈴木的汽車一度成為行業(yè)之標準。

        其實要論資排輩,成立于1971年的馬魯蒂自然比不過1942年的“印度斯坦大使”和1945年的塔塔汽車。奈何前者做的是豪華車,自帶“婆羅門氣質”,原型是英國的老爺車,又在關稅保護下不思進取,一賣就是幾十年。反倒是塔塔集團借著建立之初與奔馳的合作學了不少本事,搞起了自主研發(fā),憑借著對本土需求的洞察造出了不少暢銷車型,在鈴木崛起、韓國現代進入后還能坐穩(wěn)第三。

        外界對塔塔最深的印象大概要數2008年收購路虎和捷豹了,放到現在大概也會被人戲稱是“反向殖民英國”的又一典例。不過拋開路虎品牌自身的顛沛流離不談,這件事里出血的“冤大頭”其實是福特,當年的金融危機下,為了緩解資金緊張,它另一樁我們熟悉的交易就是把沃爾沃乘用車賣給了吉利。

        但福特在印度的“及時止損”還遠遠沒有結束。福特可謂是本土化失敗的反面典型,福特汽車1995年開始在印度經營,25年來在印度投資超過20億美元,卻只獲得印度乘用車市場不足2%的份額。傻大黑粗的美系車在印度的水土不服可見一斑。盡管福特在當地努力推出了約合10萬人民幣起價的車型,但比起鈴木的2~4萬起價來說何止高了一點?而“外國高級車”高昂的關稅也一直是在印車企沉重的負擔。

        好在臨走之前,“老伙計”塔塔又“慷慨地”收購了福特在古吉拉特邦的工廠,以彌補其“產能不足”。而這,已經是在印度敗退的車企里比較好的命運了。像通用和豐田的工廠,都面臨過無人接手的窘境。

        不過,市場總是要增長、消費總是要升級的。印度不可能永遠滿足于以A0級小車為主的市場結構,何況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不制定點新能源規(guī)劃似乎就落伍了。就連老貴族“印度斯坦大使”都有了純電版本——雖然它卡通的尺寸與想要展現的威嚴多少有點格格不入。

        印度能源部曾在其發(fā)布的一份展望報告中,期望2030年印度40%的新售車輛為純電動。只不過這件事上,要找個靠譜的隊友就沒那么簡單了。要知道剛跑路的福特,重組的由頭就是加快向電動化轉型。言外之意,在印度我就不奢望電動化了。

        且不說在已經行業(yè)內卷嚴重的中國,同級別的電動車還要比油車貴上那么一兩萬;單是出口到印度的100%關稅,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至于本地化生產,指望鈴木和小伙伴們承接這些產能,還不如另起爐灶:小型車與電動化的沉重天生就八字不合,除非你想拿老頭樂充數。

        而在另起爐灶這方面最有經驗的特斯拉,已經用高情商的說法婉拒過進入印度建廠了:“除非先證明特斯拉在印度賣得動”——這套娃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在印度有一定產能和本土化研發(fā)團隊的上汽MG倒是計劃過提高電動汽車產量,甚至聲稱可能為其在印度的電動汽車業(yè)務設立單獨部門,這塊老英國招牌倒也為它帶來了不錯的增長率。但就在11月初,彭博社報道稱,印度已經開始對其涉嫌財務違規(guī)行為進行調查。這和小米如出一轍的情形,上汽還會不會繼續(xù)投入恐怕也得打個問號。

        五、后來者,須努力

        作為許多產業(yè)的后來者,印度既希望能吸引外資、快速趕超;又不希望出現智能手機產業(yè)鏈條上那樣外資企業(yè)“占領市場”的狀況。這種對“自主”的向往,同為后進生的我們其實很能感同身受。問題在于,在承接產業(yè)轉移的同時提高國內技術水平本就是一條漫長的路,而現在,產業(yè)升級的腳步正變得越來越快。

        在中國最具代表性、影響最深遠的“果鏈”的落地,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企業(yè)的迅速反應和跟隨、充足且高性價比的優(yōu)質勞動力……而它的進一步演化,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大爆發(fā)奠定了基礎。莫迪固然可以用稅收等方式,結合潛力無限的市場去激勵跨國巨頭們留下自己的產線,但其中可能遇到的沖突和問題是更為復雜的。而這些,都會為處在相似生態(tài)位上的東南亞國家提供競爭機會。

        另一大問題則是人才的流向。此前從班加羅爾到硅谷幾乎是一條單行道,尤其是印度裔抱團取暖、在硅谷立足不算太艱難的情況下。2015年,剛上臺不久的莫迪就在海外印度裔大會上呼吁過一波“回國創(chuàng)業(yè)”。彼時雖然回來的人不多,但國際資本也看到了新興市場的潛力,比如讓孫正義吃了大虧的OYO連鎖酒店,除了軟銀也獲得過紅杉等一票大佬“撐腰”。

        不過近年來,隨著硅谷巨頭們的狂飆猛進結束,“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風潮也在印度逐漸興盛。比如從斯坦福輟學回國的19歲少年Aadit Palicha和Kaivalya Vohra,在2021年下半年創(chuàng)辦了10分鐘雜貨配送服務公司Zepto,9個月內把估值頂到了9億美元。雖然現階段許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還以“copy to India”為主,但一個14億人口大國能誕生出怎樣原生的商業(yè)模式仍令人期待。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514994518916444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86490.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950943373050884&wfr=spider&for=pc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80919

        https://www.huxiu.com/article/708072.html

        https://new.qq.com/rain/a/20221107A08A4U0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8013156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210130024/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009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806490472647510&wfr=spider&for=pc

        https://taiwan.huanqiu.com/article/49eqZbsbd4z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7-01/doc-imizirav1416840.shtml

        https://www.ithome.com/0/639/629.htm

        https://www.huxiu.com/article/696117.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746849168540406&wfr=spider&for=pc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D%B0%E5%BA%A6%E6%89%8B%E6%A9%9F%E4%BF%83%E9%8A%B7%E5%AD%A3-%E4%B8%89%E6%98%9F%E5%B8%82%E5%8D%A0%E8%BA%8D%E5%8D%87-201000271.html

        https://mp.weixin.qq.com/s/ZbEqSIDS0COy_qAjWQET7Q

        https://mp.weixin.qq.com/s/V_3jE_s4FV7_lGiwA88dLg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9428.html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53796.html

        https://mp.weixin.qq.com/s/l_Nw3HjeQStNYmHgXq_Ovw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869345383317774&wfr=spider&for=pc

        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346bc538e9f09226408a90a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62465

        https://zh.oosga.com/facebook/ind/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84462.html

        https://www.landiannews.com/archives/91820.html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079265

        https://www.zhiu.cn/159346.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667967494594009&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932899269423600&wfr=spider&for=pc

        https://new.qq.com/rain/a/20210124A0B4KV00

        https://new.qq.com/rain/a/20221122A04RPX0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2920136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A5%E6%8B%93/9859157?fr=aladdin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86295.html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05653321628514517.html

        https://www.huxiu.com/article/677446.html

        https://new.qq.com/rain/a/20220415A059K20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863104807583858&wfr=spider&for=pc

        https://www.huxiu.com/article/656579.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335341627686685&wfr=spider&for=pc

        https://www.huxiu.com/article/727607.html

        https://www.sohu.com/a/496171746_104421

        https://new.qq.com/rain/a/20220504A04A2H00

        https://www.huxiu.com/article/722621.html

        本文作者:萬一,編輯:小佑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