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5-23 10:25:21作者:佚名
不同于普通的學術不端問題,其本質是小圈子的自我復制。
一年多前,一位退學碩士研究生以長達123頁的材料實名舉報時任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學術不端,這事終于等來了后續(xù)進展。
5月1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wǎng)公布了2022年查處的科研不端案件處理決定(第一批次),認定張裕卿等發(fā)表的論文存在署名不實、圖片重復使用、數(shù)據(jù)造假等問題,決定撤銷張裕卿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追回相關已撥資金,取消其申請資格5年。
其實,相對學術造假、撤銷基金項目等處理,公眾更關心的是“論文存在署名不實”問題——當初,舉報信的內容直指,張裕卿利用自身學術職權,多次竊取自己學生的研究成果,給自己和女兒作論文署名。媒體注意到,張裕卿參與發(fā)表的7篇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認定為“存在署名不實問題”的論文,署名欄均出現(xiàn)了其女兒的名字。今年以來,張裕卿團隊發(fā)表的2篇論文已被相關期刊撤回。據(jù)此前舉報,張裕卿女兒作為第一作者的3篇英語論文,均來自張裕卿所帶碩士生的畢業(yè)論文,重合部分大于90%。公開資料顯示,張裕卿女兒從本科的河北工業(yè)大學,到天津大學讀研,再到澳大利亞留學,算得上一路開掛走向人生高光。那么,她被質疑通過竊取的學術成果而獲得學位、升學資格等問題,是否屬實,如何處理?
這類學術不端行為中,最不能讓人容忍的就是,壓榨自己學生的研究成果,給自己乃至親人“學術鍍金”,“踩著”其他老老實實考試、做實驗的學生奔向學術金字塔。
可以說,每一次這樣的“學術成就”背后,就有一個乃至多個學生的上升機會被霸占,而他們面對“學閥”導師往往敢怒不敢言。這嚴重敗壞了學術研究的公平氛圍?!皩W好數(shù)理化,不如有一個好爸爸”的段子,擊破的是社會公平的底線。
事實上,這種造假問題并不唯一,小圈子私相授受、竊取學術公器并不鮮見。此前,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學生,居然做出碩博水平研究——《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而且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三等獎。結果被曝光出其父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東窗事發(fā)之后,相應的獎項被撤銷。
當下升學考核越來越多元化,一些學術成果成為升學的敲門磚,這就讓某些學術圈里的“大佬”動了歪心思,不惜利用學術職權,霸占其所帶學生的學術成果。其實,這類造假的問題,不能混同于普通的學術不端問題,其本質是小圈子的自我復制,最終小圈子會霸占學術資源、竊取學術地位,其社會危害極其嚴重。
回到張裕卿被舉報事件,論文可以撤回,學術榮譽可以撤銷,資金可以收回,但是那些學子被耽擱的人生能重啟嗎?對于張裕卿女兒是否利用假論文的問題,相關方也應該給出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