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5-28 09:01:49作者:佚名
布林肯
直新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四(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fā)表45分鐘涉華政策講話,你對講話如何評估?
特約評論員 管姚:我注意到,美西方輿論場對講話很關注,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發(fā)表了相關報道,當然其關注點各有側重,比如路透社昨天的電稿就以此為題,布林肯談中國政策:不尋求“新冷戰(zhàn)”。路透社引述布林肯講話稱,美方不尋求沖突或“新冷戰(zhàn)”,相反,美國決心避免兩者。
而CNN今天的報道標題稱,美國在世界緊張時刻準備強化對華外交,布林肯表示,美方愿在“所有問題”上增進對華溝通,他的原話是"across a full range of issues",而《紐約時報》今天的報道標題,把美方對華政策目標界定為To Constrain China, 所謂“約束中國”,我認為這本身體現(xiàn)了中美關系這一全世界最重要雙邊關系的復雜性與多面性,布林肯本人也在講話中用了兩個關鍵詞來界定中美關系,最復雜,最有影響力。
我認為,布林肯的政策講話貌似降低了調門,比如上面提到的不尋求“新冷戰(zhàn)”表述,布林肯稱不阻擋中國擔當大國角色,不會孤立中國,不阻擋中國或其他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或促進其人民的利益等等。布林肯以所謂“投資、協(xié)同、競爭”,取代了此前放言的 “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看上去不再強調對抗了。
此外,在中方認定雙邊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核心的臺灣問題上,布林肯對上司拜登此前在日本作出的 “協(xié)防臺灣說”,進行了部分消毒,重申華盛頓涉臺政策不變,不支持臺灣“獨立”,這被《紐約時報》解讀為,布林肯試圖化解有關臺灣問題的任何誤解。
但我判定布林肯是“貌似降調”,因為這篇政策講話的主旨,還是在鼓吹對華全面競爭,甚至是不惜代價不計后果的惡性競爭,而且布林肯的底牌很清楚,美方推進的惡性競爭正試圖把更多國家卷進去,這當然是中方堅決反對的,也是外部世界尤其亞太國家應高度警惕的。我認為這才是這場政策講話中最有攻擊性的部分,而且布林肯還對其進行了刻意包裝。
資料圖
直新聞:那么在你看來,布林肯又是如何包裝的?
特約評論員 管姚:我認為,布林肯講話中的 “兩新”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是所謂“塑造中國周邊戰(zhàn)略環(huán)境”的新提法,一個是國務院內設所謂“China House”即“中國小組”的新機構。
為忽悠“塑造周邊環(huán)境說”的必要性,布林肯強行給中國扣上“國際秩序顛覆者”的大帽,無端指責中國是全球唯一有意愿,也是唯一越來越有經(jīng)濟、外交、軍事及科技實力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度,尤其惡毒的是,他以莫須有的所謂“對內更壓制對外更咄咄逼人”指責,大肆攻擊中國的內政外交。
但在我看來,所謂“塑造戰(zhàn)略環(huán)境說”,其實就是美方在“印太”方向大建“小院高墻”大搞“小圈子聯(lián)盟”的話術表達,是為美在“印太”布局的所謂“三四五”陣型,即美英澳AUKUS三邊協(xié)議,美日印澳四方機制及美英澳新加“五眼聯(lián)盟”張目背書,搖旗吶喊。
尤其應警惕,布林肯也談到了當下仍在持續(xù)的俄烏沖突,他把中國與俄羅斯強行捆綁,稱中方作為“給我們所有以‘印太’為家的人敲響警鐘”,這是幾個意思?美聯(lián)社今天的分析說得再直白不過,以俄烏沖突為杠桿,美國要撬動業(yè)已構筑的反俄同盟,延伸目標對付中國。
在我看來,布林肯最新所謂“投資、協(xié)同、競爭”對華三方略,是有層次遞進的,“競爭”是總目標,而“投資、協(xié)同”作為主要手段服務于“競爭”,美國在自身實力相對下降的背景下,會越來越強調對外“投資與協(xié)同”,要找各種名目造各種抓手,構筑制華遏華的“同盟軍”。
布林肯宣布國務院內將新設跨部門的“中國小組”,這是繼五角大樓設立所謂“中國行動組”后,又一個聚焦中國應對的專門機構??偨y(tǒng)拜登上任后首次視察五角大樓,就強調要在國防部內建立跨機構的“中國行動組”,去年6月,防長奧斯汀正是基于“中國行動組”的首份報告,確認中國為“緊迫挑戰(zhàn)”??梢灶A料,美國務院“中國小組”成立后,其對外構筑遏華同盟的動作與努力少不了,未來美國財政部、商務部等關鍵部門,很可能也會步五角大樓與國務院后塵,建立專門指向中國的新機構。
李顯龍
直新聞:布林肯講話當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東京演說時強調,亞洲要發(fā)揮增長潛力,必須加強安全與經(jīng)濟合作,他特別警告,逼亞洲國家選邊站沒有好結果,你對此又怎么看?
特約評論員 管姚:我認為這恰恰可以看作是亞洲國家在跨洋喊話,在布林肯發(fā)表對華政策講話的同一天隔空回應,對他極力鼓吹的美方所謂“制華同盟”說不。李顯龍反對逼迫“選邊站”的立場一以貫之,此前無論是訪問進白宮,或是投書美國外交政策大刊,李顯龍反復強調的一個代表性立場,這實際上也是東盟國家的共同立場,那就是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拒絕墜入“選邊站”安全困境。
布林肯大談所謂“塑造中國周邊環(huán)境”,其實就是對“選邊站隊”的變相脅迫,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偽裝搞隱性脅迫。布林肯不是口口聲聲無意孤立中國嗎,但李顯龍?zhí)貏e追問,美國和其他國家是否能接受中國逐漸增長的影響力和合法利益?布林肯聲稱不打“新冷戰(zhàn)”,此前美國總統(tǒng)拜登也在聯(lián)合國大會宣稱,不尋求對華“新冷戰(zhàn)”,但為什么美國戰(zhàn)略學界乃至輿論場上,“新冷戰(zhàn)”竟然成為熱詞?我注意到,就在幾天前的達沃斯論壇會議上,主持與世紀老人也是美國史上最有影響力國務卿基辛格對話的,是斯坦佛大學名學者尼爾·弗格森。
弗格森在接受雅虎新聞采訪時公開強調,美國已陷“對華冷戰(zhàn)2.0”,而美國決策者現(xiàn)在最應做的,是聽取從冷戰(zhàn)年代走出的美國頭號戰(zhàn)略大師基辛格的洞察與智慧。今天是基辛格老人99歲生日,他幾年前在北京曾做出一個悲觀預判,中美已處在冷戰(zhàn)對抗的“山腳”,真要借鑒世紀老人的政治智慧與洞見觀瞻,美國決策者現(xiàn)在最應做的,就是對曾讓世界嘩然的“山腳說”,進行嚴肅認真的基線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