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5-29 17:02:29作者:佚名
很多地方,老人們都會嚇唬小孩,不要下水游泳,說水里有水猴子,專門喜歡拉人下水。水猴子在中國民間俗稱為“水鬼”,也有叫“水獺貓”、“水獅鬼”等,各地叫法各有不同。
模擬圖,僅供參考
傳說,水猴子生活在水中,有時也上岸,一般出現在山塘、水庫與江河中。水猴子之所以可怕,就是因為它會在水里害人。
近來,武夷山腳下的一個村民放?;丶彝局?,看見一個像猴子模樣的東西在水中動來動去,回到家中,他與年邁的爺爺聊起,爺爺認為它見到是水猴子。他連忙約上幾個村民,再去探個明白,結果一點影子都沒有,大家懷疑他眼花了。
那么,這種可怕的水猴子,真的存在嗎?
一則廣東湛江發(fā)現“水猴子”的消息曾在網上瘋傳。有正面高清圖說明“水猴子”的樣子,還有視頻作為有力證據證明湛江確實存在“水猴子”,結果弄得沸沸揚揚的“水猴子”后來被證實是一只可憐的馬來熊。
資料圖
山西有人稱,在一次漲潮過后,在水中發(fā)現了一個水猴子尸體,此生物外形像人,但是要比成年人小很多,類似十一二歲孩子的身形,有細長的前肢,酷似人的胳膊,尤其是“手”與人手極為相似,下肢中間像是魚的尾鰭,背腹鰭。這個沒有相片,也沒有視頻等科學證據,只能當做飯后談資。
還有人在回家路過河邊,看見水邊的草地上蹲著一個毛茸茸的東西,開始還以為是只狗,借著明亮的月光發(fā)現它的尾巴很短,渾身濕淋淋的,好像剛從水里出來,因為是背對著河岸所以看不見臉,體型很瘦小,面部與猴子不同,眼睛小而圓,嘴巴長而尖,牙齒細小且尖,后一躍跳入江中再不見蹤跡。從描述來看,這很明顯是水獺。
在中國民間,傳說水猴子在水中力大無窮,還有法術,一般水性好的成年男子也打不過它。一旦逮著落水的人,它會在水中抓住人的腳往下拖,將其拖入水底,還用淤泥敷滿被害人的七竅,致其窒息死亡。
資料圖
奇怪的是,這家伙一旦上岸,便失去了神奇的力量,頓時四肢無力,連一般的家禽家獸都打不過,更不用說與人了。
在日本,也有關于水猴子的傳說,更加神奇。傳說溺死的人會化身為水鬼,喜歡在水中穿梭尋找落水的人,一旦發(fā)現就會用力地將他們拖入水中。但在日本,卻不叫水猴子或者水鬼,而是被稱為河童。
蘇格蘭傳說中的水猴子叫黑色水鬼,半馬半牛形,頭上長有兩根尖尖的犄角。這種水猴子也會變幻成英俊小生的模樣,不知情的年輕女子很容易受到它的誘惑而追求它,結果走入自掘的水墓。這好像是在講故事。
根據目擊者的描述,水猴子長相比較怪異,身高大約60-100厘米高,體重35-45千克左右,屬于精瘦的體型,長得像人也像猿猴,看起來像3-10歲小孩模樣。
模擬圖,僅供參考
嘴巴長得像人嘴,也有長得像鳥嘴的說法,口腔中有4根非常尖的牙齒,撕裂食物的速度相當快。
手與腳長得跟人差不多,不過特別修長,平時可以用來劃水,而且只有四根指頭,更神奇的是,手腳還能縮進“龜殼”一樣的身體中。
它的身上會發(fā)出一股難聞的臭味,并且全身布滿粘液,全身長滿了毛,連水都不沾身,時不時從水里伸出頭來透氣。
所有這些就是民間傳說中水猴子的模樣,畢竟誰也沒有見過真正水猴子。
目前的研究結果,無法支持民間傳說中的水猴子,真的在地球上存在。水猴子很有可能是虛構出來的,動物專家們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資料圖
其一,如果水猴子真實存在,那么為何沒人抓到過活體?
大家知道,一種物種要想生存,那么就肯定會有一定規(guī)模的族群。如果出現大量的族群的話,人類應該會擁有大量的觀測記錄,甚至可以提供許多研究的標本。可是,水猴子這種傳說中的動物卻遲遲沒有出現過活體樣本。
其二,溺水是一種自然現象,并非水猴子所為。
人在水中發(fā)生意外時,會驚慌失措。許多游泳溺水死亡的人,不是腿抽筋,就是被水草絆住,或者別的自然原因。而且,發(fā)生溺水一般是游泳者對河道不了解,進入深水區(qū)后人一緊張,容易溺水。由于民間流傳,人們自然就聯(lián)想起水猴子。以訛傳訛,就漸漸讓大家以為水猴子真的存在了。
資料圖
其三,大人塑造出一種水猴子其實就是為了嚇唬小孩。
以前小孩子們普遍沒有玩耍的地方,一到夏天,幾個小孩約起來下河捉魚摸蝦,大人們往往害怕發(fā)生危險,于是就編造出這樣一種物種來嚇唬小孩??梢姡藗儎?chuàng)造這個生物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嚇唬孩子,避免他們去池塘或河里游泳。
可是,如果水猴子是虛構出來的,那么為什么全世界都有它的傳說呢?
資料圖
一提起水猴子,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大家覺得世界上并沒有水猴子的存在,其實是有水猴子的存在的。只不過,人們看到的水猴子其實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物——水獺,而非傳說中的“水鬼”。
水獺有類似人類一般的靈活四肢,身上長有皮毛,這與“水猴子”的外貌描寫極其相似;水獺行蹤詭秘,喜歡棲居在陡峭的岸邊、河岸淺灘,以及水草少和附近林木繁茂的河湖溪沼之中,過著隱蔽的穴居生活。水猴子的生活習性也是這個樣子的。
資料圖
水獺的水性嫻熟,不但能快速靈活地游走,還能通過小圓瓣把鼻孔和耳朵緊閉起來,不動聲色地貼身水面之下,可以一口氣潛游6-8分鐘,然后將鼻孔伸出水面換氣。而民間傳說中的“水猴子”與水獺在水中的特性相似。
可見,水獺與民間流傳的水猴子很相似,水猴子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水獺,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人們添油加醋,就成為現在“水猴子”的樣子了。
有人猜測是河貍,也有人說是穿山甲,有專家論證是水獺。你覺得水猴子存在嗎?或許它只是一個傳說?
延伸閱讀
獨龍江出現“水怪”,看起來像水猴子,撒起嬌來嚶嚶嚶個不停
獨龍江起源于察隅縣伯舒拉嶺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向南流經但當利卡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之后一個大拐彎,向西流入緬甸,改稱恩梅開江。
獨龍江深藏于橫斷山系,被認定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館”。這里雪山綿延,屏蔽著通往外界的道路,過去幾千年一直與世隔絕,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居住的獨龍族,始終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
水獺,資料圖
獨龍江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這里青山碧水,高黎貢山雖然隔開了外面世界的交流,但也隔開了塵世的紛擾,留下了絕美的風景,成為我國原始生態(tài)保存最完整的地區(qū)。
01出現水怪?看起來像水猴子,專家推測很有可能是水獺
據春城晚報報道,貢山當地有人路過獨龍江時,透過清澈的江水,看到江水中有一個黝黑色不明動物,不時在江水中上下涌動,游弋的速度很快,還劃出很大的波浪。
水獺在水里捕魚
那個家伙身體長長的,有1米多長,看上去似乎只見身體沒見頭,由于大半個身體浸在水中,沒看到它究竟有多寬,但從它游過去劃出的水波紋看,身體的直徑約有30厘米。當地一位老奶奶說是落水的黃鼠狼,有位老大爺說是捕魚的大水鳥,幾個年輕人認為是江豚,絕大多數的路人都說是水猴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權博士看過圖像后推測,不明動物很有可能就是水獺。該動物游泳姿態(tài)呈流線型,游泳時鼻子浮于水面外,說明不靠鰓呼吸,而是靠肺,應為哺乳動物。從現有的影像資料還不足以確認獨龍江的水獺究竟是哪一種,但從動物的身體形態(tài)可以確認是水獺無疑。
中國自古以來有3種水獺分布:歐亞水獺、江獺與小爪水獺,它們都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怒江自然保護區(qū)》記載貢山地區(qū)分布有歐亞水獺和江獺兩種水獺,小爪水獺的分布區(qū)也覆蓋貢山地區(qū)。貢山縣檔案館專家介紹說,貢山的獨龍江歷史上都曾多次有水獺活動的相關記載,水獺在當地被獨龍族群眾稱為“斯仁”,這也印證了李博士的說法。
02外表呆萌:世界上最萌的動物,撒起嬌來像嬰兒一樣嚶嚶嚶個不停
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最帥的動物是什么,也許會想一會兒,有人會說東北虎,也有人說豹子;但是你要是問,世界上最萌的動物是什么,大家的回答很干脆:水獺。
水獺正在“洗臉”
水獺特別可愛,尤其是它們洗臉的時候,那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非常討人喜歡。水獺每次洗臉都會先搓搓小手手,然后再揉一揉圓臉,還重復多次。水獺的叫聲猶如嬰兒,撒起嬌來嚶嚶嚶個不停 被人親切的稱為“嚶嚶怪”。它們還經常把短小的爪子伸進嘴里,露出逗趣的微笑。
水獺在陸地上是滾著走的,因為水獺是不善于在陸地上行走的,它主要用腹部貼著地面匍匐前進、滑行、打滾和斷續(xù)地跳步。最萌的是,水獺遇見光亮時不像其他夜行性獸類那樣停留片刻,而是一邊逃走邊回頭觀看,顯現出一副奇特的模樣。
水獺又名獺貓、水狗、水毛子,是所有鼬科水獺亞科動物的統(tǒng)稱。作為鼬科真正的水生類群,全世界現存7個屬共13個物種。中國有歐亞水獺、小爪水獺和江獺三種。小爪水獺體型像貓那么大,江獺有它的兩倍大,歐亞水獺和江獺體型差不多。
我們平時所說的水獺多指歐亞水獺,它們的分布最廣,范圍覆蓋中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qū);小爪水獺體型較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包括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以及西藏東南部,數量稀少;江獺則是中國體型最大的一種水獺,生活在云南、西藏的邊境地帶以及廣東沿海地區(qū)。
歐亞水獺體長(含尾,下同)100-130厘米,體重7-12千克,趾爪較大,吻部尖長。江獺體長100-135厘米,體重7-13千克。趾爪較小,四肢粗壯。亞洲小爪水獺體長65-90厘米,體重2.5-5.5千克,趾爪很小、四肢較短、體型秀氣。
歐亞水獺的鼻子上有兩個凸起,所以它的邊緣就會呈現W型或者是M型,江獺和小爪水獺的鼻子邊緣相對比較平滑。歐亞水獺的爪子比較大,江獺的爪子相對它的體型來說比較小,小爪水獺的爪子更小。
03皮厚毛長:毛很厚一點不透水,針毛隔絕水層,絨毛鎖住空氣,每天花2小時打理毛發(fā)
水獺的毛很厚,緊貼在體表,一點不透水。它的皮毛分為兩層,外層的“針毛”又粗又硬,里層的“絨毛”柔軟蓬松。
水獺,資料圖
針毛被水浸濕后覆蓋在絨毛之上,能形成隔水層。而每一根針毛的周圍都生長著數以百計的絨毛,最外層的針毛極緊地黏貼在體上,而把那內層的絨毛壓得極密,絨毛能夠鎖住空氣,形成隔熱層。
據研究,歐亞水獺1平方毫米的皮膚上長有約500根絨毛。而生活在寒冷地區(qū)的海獺,1平方毫米的皮膚上約有1600根絨毛,是哺乳動物中毛發(fā)密度最高的。
如果水獺的皮毛被污染,失去隔水和保溫效果,它們就可能因體溫過低而死亡。于是,水獺每天至少花費2小時精心打理它的毛發(fā)。
最神奇的是,水獺的毛迎著太陽時會反射油亮的光澤,水不能透進水獺的身體,反而會被彈開。毛色還呈季節(jié)性變化,夏季會稍帶點紅棕色。
作家余秋雨說,它們在陸地上弓著腰,就像一件美妙的皮毛玩具,而到水里又變成了一個油光水滑的體操大師。
04愛好獨特:愛石頭勝過魚,經常把河邊石頭磨得又光又亮,當作玩具來玩
水獺棲息于江河、湖沼、溪流或稻田等淡水濕地區(qū)域,尤喜兩岸林木繁茂之地。作為夜行性動物,水獺白晝較少出現,隱匿在洞中休息,夜間出來活動,偶然在黃昏或黎明前出動。除了交配期以外,平時都單獨生活。
水獺,資料圖
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除了繁殖季節(jié)外,也經常遷移,從上游到下游,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它喜歡逆流而上,在水底摸索覓食,偶爾會爬上石頭梳理一下皮毛。
水獺善于游泳和潛水,在水中,鼻孔和耳可關閉30多分鐘,柔軟的身體和粗長的尾巴能減少在水中運動的阻力。游進時前肢緊靠身體,用后肢和尾巴打水推動,同時也起著舵的作用,使身體作波浪式起伏,姿態(tài)很像鰻魚。
水獺愛石頭勝過愛吃魚,經常在河邊撿幾塊可愛的石頭,把它磨得又光又亮,來當作玩具來玩。萬一水獺丟了自己的石頭,它就會不停地找,非常傷心,甚至幾天不吃不喝。所以在獨龍人與藏族人的傳統(tǒng)里,水獺的石頭不可以拿走,也不能亂扔。
05內心兇猛:看起來溫柔可愛,報復心強,兇起來能咬死獵狗,連鱷魚都有點怕它
水獺看起來溫柔可愛,其實水獺骨子里卻是實實在在的好斗族群。雖然個子不大,但戰(zhàn)斗力卻爆表,這個有點像平頭哥,敢攻擊體型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而且非常好斗,經常會騷擾和它住在同一水域里的鄰居。
水獺捕食鱷魚
所以,大家也不要輕易被水獺的外表給迷惑了,可愛只是其一方面,水獺的性格可是超級兇猛的,它是很多淡水動物的天敵,能捕殺很大的魚。
就其體形大小而論,它屬于力氣最大的哺乳類動物之一,小小的身子,卻蘊含著巨大力量,能搬動60千克重的巖石。
在遭到獵狗圍捕時,小小的水獺是敢于向身形較大的獵狗發(fā)起反抗,還有水獺咬死獵犬的記載。
此外,它們也會攻擊體型較大的獵物,例如鱷魚幼仔等爬行動物。2014年,還有人拍到水獺在美國一國家公園攻擊鱷魚的畫面。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巴西圣洛倫索河水域,一群大水獺嚇走了一頭在河岸邊樹干上休息的美洲豹。
水獺的報復心可是極強的,受欺負就召喚同伴來報仇。據報道,狒狒老是欺負一只水獺,狒狒不僅毆打水獺,還要踩水獺的頭,更過分的是這只狒狒還會摁住在水下游泳的水獺的頭,不讓它上岸。
被欺負的水獺終于忍不住了,召喚出了自己的小伙伴。這群水獺抓到狒狒之后,把狒狒拉下了水,緊緊按住狒狒,狒狒最終敵不過一群水獺,失去力氣,被憤怒的水獺們活活按死在水里。
06愛吃肥美的魚:捕到活魚后拖到岸上,急急忙忙嚼食,生怕別人搶走
盡管水獺擁有可愛的外表,其實它們性情兇猛,是很多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頂級捕食者。它們經常出沒在溪流、湖泊、江河,甚至魚塘都可以成為它們的覓食場所。它們的牙齒尖利,頜骨的咬合力很強,可以把甲殼類水生動物咬開。
水獺,資料圖
捕魚時,水獺先從岸邊或巖石上潛入水中,等待或追逐魚群,一邊向前游跑,一邊左右觀望。捕捉到活魚后,如果是小魚,就在水中吞咽,骨肉全部吞下;如果是大魚,就一定拽到岸上或突出的巖石上,只吃肉不吃骨頭。
水獺的主要食物是魚,喜歡食用鰻魚、鱒魚、鮭魚、梭魚、比目魚等。當然,它們的食譜特別長,如果捉不到魚,它們就到海灘上吃貝殼類的肉,甚至于會剝去并咬碎蝸牛的殼。
有個時候也會捕捉螃蟹、蝦等水生動物,也愛吃蛙和甲殼動物,連黑水雞、褐河雞,鶯類等鳥類及這些鳥的卵都不放過,餓了也會捕食黑線姬鼠、長尾倉鼠、大倉鼠等嚙齒動物,凡是能吃的,它們都吃。
中國的這三種水獺的習性有所差異,江獺90%以上吃的是魚,歐亞水獺也吃魚,但食性比較雜,會吃一些昆蟲、鳥、鼠類等,亞洲小爪水獺最主要吃螃蟹。
07分布銳減:中國的水獺種群仍在衰退,東北地區(qū)銳減了99%,東南部幾乎全軍覆沒
據了解,水獺曾在我國廣泛分布,喜歡生活在植被完好、食物豐富的河流地帶。近年來,由于受到人為活動和棲息地破壞、各種垃圾污染和人獸沖突等的影響,都一步步將它們逼到絕境,很多地區(qū)水獺的分布范圍和數量都在急劇下降。
水獺,資料圖
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一帶,包括四川的阿壩、甘孜的一些縣域,青海三江源、年保玉則,西藏羌塘、墨脫等地區(q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藏民眾生平等的處世理念也讓水獺得到了很好的庇護。
東北地區(qū)雖然棲息地優(yōu)質,受到狩獵壓力、生境退化的影響,東北地區(qū)的水獺分布不斷退縮,現在僅分布于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深山,三江平原和長白山一帶。2010年統(tǒng)計數據表明,中國東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的水獺數量僅為1975年的1%,銳減了99%。
中國東南部有大量的淡水資源,大片土地都是曾是歐亞水獺理想的棲息地。然而,在中國東部、南部等水資源豐富過去是水獺主要分布區(qū)的地方,水獺幾乎全軍覆沒,目前僅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有零星的記錄。
08太可愛也有錯?一只幼崽在日本售價7萬元,人類要給水獺道個歉
法新社援引數據報道,在全球范圍內,亞洲小爪水獺和江獺過去30年各減少至少30%,這一趨勢近幾年加劇。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水獺專家組負責人妮科爾·迪普萊說,水獺是“非常招人喜歡的動物”,卻“正是因為可愛才瀕于消亡,人類要給水獺道個歉。
正在曬太陽的水獺
據專家介紹,水獺種群消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個世紀50到80年代,水獺被當作一種皮毛獸大量捕殺。水獺毛皮由于防水、保暖性好而價格不菲,是傳統(tǒng)上的大宗毛皮貿易商品。最多的時候,一個省一年能收購25000多張水獺皮,不管多大的種群都經不起這樣的捕殺。
除了直接的毛皮貿易外,隨著中國漁業(yè)的興起,水獺溜進魚塘偷魚時,又會被當作漁害,慘遭各種驅逐或殺害。
第二個滅頂之災是生境破壞。各流域面臨淡水魚資源枯竭、污染嚴重沒有了魚、水電站興建等環(huán)境退化因素影響,而水獺作為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里的頂級物種,在這種境況下全面潰敗。
第三個決定性打擊是走私。小爪水獺和江獺因模樣可愛在一些國家走紅寵物市場,成為網紅動物,卻因而遭動物交易者覬覦,處境堪憂。
在養(yǎng)水獺需求推動下,獵手和漁夫擄走并販賣水獺幼崽。這種情況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尤其嚴重;日本是販賣水獺的主要目的地,一只水獺幼崽在日本售價可達7萬元人民幣。
結語
一個有水獺陪伴的世界,才是人類所要的。如果連水獺都不能生存,就說明這個地球上的水資源被污染,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很可能遭遇到像水獺一樣的命運。唯有了解,才有關心;唯有關心,才有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希望大家多來了解水獺!同時,雪靈谷呼吁公眾不捕捉、不購買、不飼養(yǎng)野生動物作為寵物。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報》、《中國動物志》、《中國綠色時報》、生活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