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17 19:20:25作者:未知
你為什么會選擇把錢轉入銀行呢?答案肯定是安全。
然而2019年,河南中牟縣某家農行就被曝出,60位老人在該行中存入的2000萬存款“不翼而飛”了。
儲戶錢丟了,找銀行要個說法,銀行卻說“不知道,概不負責”。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人們的血汗錢到底去了哪兒?
資料圖
查利息,查出驚天大案
2019年,一位王老先生想去銀行查查利息漲了多少,結果一查發(fā)現原先存在賬戶里的10萬元竟然消失了!
王老先生當即便找到銀行工作人員,各級銀行工作人員卻表示,經系統(tǒng)查詢,這張卡里就是沒有錢,而且并沒有進行什么違規(guī)操作。
這可急壞了王老先生,他生氣地說道,
“怎么會沒有錢呢?我2018年3月的時候存了10萬塊進去,當時是一位陶經理負責的,你看我的存款手續(xù)還都在這呢!”
資料圖
說這話王老先生就把手續(xù)遞了過去,可是銀行工作人員卻顯得有些不耐煩,直接與老先生說道,
“沒錢就是沒錢,請不要耽誤我們給后面的人辦理業(yè)務,謝謝?!?/strong>
自己的存款丟了,結果還要看別人的臉色,王老先生直接就氣得臉色鐵青,嘆了幾口氣后,他表示要見銀行領導。
可是銀行工作人員又表示領導現在不在,需要提前打電話預約才能見到。
在王老先生看來,銀行方面這擺明是在“耍賴”,當初讓他存錢的時候那么殷勤,現在他要取錢了卻遭到了百般阻撓,哪有這樣做事的呢?
取錢無果,王老先生直接選擇了報警,原本想著是借助警方來逼迫銀行還錢,可是誰都沒想到,警方一番調查后卻查出了一個大案!
原來王老先生的情況并不是個例,目前在該銀行中,至少有60位老人存款被轉移了,涉案金額高達2000萬元。
資料圖
而這些存款失竊的老人都與一個人有聯(lián)系,那就是該銀行的大堂經理陶立波。
“我們的錢都被轉到了他的賬戶上,還說這事跟銀行沒關系?”
一輩子的血汗錢,都被這個大堂經理轉到了自己的賬戶上,60位老人可以說是非常氣憤,當即便對銀行展開了詰問。
可是銀行方面直到這時候還在推脫責任,
“雖然你們的錢被轉走了,但是手續(xù)都是合規(guī)的,這是你們和她的事情,銀行方面沒有理由買單?!?/strong>
不僅如此,銀行方面還懷疑王老先生等人編造事實,因為陶立波雖然是該行的大堂經理,但是早在2015年就退休了。
資料圖
按照規(guī)定退休后就不能再回到銀行工作,又怎么可能在2018年還帶他們辦理業(yè)務呢?
真相迷霧重重,警方也難以判斷,究竟是誰在說謊。
層層解密,真相成疑
由于多位儲戶表示,他們曾經見過這個所謂的“陶經理”,所以可能出現的情況無非兩種。
要么是有人假借陶經理之名,干著違法亂紀的勾當,暗地里偷偷轉移走了這60位老人的財富。
要么就是這個陶經理與銀行有特殊關系,銀行方面有意替她遮掩,這才有了所謂的“退休”一說。
資料圖
不管怎么說這件事情似乎都與銀行脫不了干系,因此儲戶們紛紛要求銀行方面配合調查,協(xié)助他們挽回損失。
他們甚至表示如果這筆錢要不回來,銀行方面也應該予以賠償。
可是該行的領導,在此時卻出人意料地“硬氣”,直言道,
“系統(tǒng)顯示這些錢財的轉出都是合理合法的,如何轉出的我們不知道,但這跟我們沒有關系,是你們雙方的個人行為。”
領導這番回答,儲戶們可以說是驚呆了。
因為他們都沒有來過銀行,交易是在他們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情況下怎么能說是“合理合法”呢?
資料圖
再者說了,這個陶立波好歹也是銀行的大堂經理,她是以銀行內部職工的身份進行違法亂紀行為的,銀行怎么能撇得干干凈凈呢?
甚至還有不少人懷疑,陶立波之所以能夠做出這樣的違法之事,可能背地里還受到了銀行方面的默許支持。
否則實在難以解釋,銀行為何對如此大規(guī)模的資金轉移視而不見。
雙方就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各執(zhí)一詞,不過很明顯儲戶們在爭論中占據上風,因為陶立波能把大家的錢轉走,這件事屬實是古怪。
有些儲戶像我們上面所提到的王老先生一樣,在辦理業(yè)務的時候,曾經將自己的卡號和密碼告知這個所謂的陶經理,他們的錢被轉走還可以理解。
資料圖
可是有一部分儲戶表示,他們當時只交出了銀行卡和身份證,并沒有告訴陶經理密碼。
在這種情況下,陶立波應該難以將他們的錢轉出來才對,除非是陶立波借著大家存錢的空檔,利用銀行系統(tǒng)做了壞事。
眼見案情陷入僵局,警方也曾想過去找那個陶經理出來一探究竟。
可惜的是那位陶經理目前已經不知所蹤了,銀行卡上的錢也已經被分批轉移,想從她這里破局,非常的困難。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那60位老人也是愈發(fā)焦急,大家都想盡早追回自己的血汗錢,并認定銀行應該為這件事負責。
反觀那家農行,則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絲毫沒有要向各位儲戶提供賠償的意思。
資料圖
儲戶們無可奈何,只能將希望寄托在警方身上,只不過直到目前這個案件也沒能破獲,儲戶們仍在苦等。
煎熬之余,這些儲戶也將自己的故事發(fā)到了網上,引發(fā)了一陣熱議。
許多人都說,自從2014年以來,各大銀行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事故頻發(fā),這把錢放在銀行也不靠譜了。
誰動了你的錢
實際上在2019年,媒體還曾爆出,某儲戶在農行存入210萬元,結果這筆錢竟然被銀行工作人員拿去放貸了!
儲戶表示,錢是在2012年的時候存進去的,平時不差錢都沒管,直到2019年家中有急事,這才想把錢拿出來周轉。
資料圖
結果一查銀行賬戶,原先的210萬竟然沒了。
驚愕過后,儲戶把電話打到了當初辦理業(yè)務的那位客戶經理那里,結果對方先是雜七雜八地說了一堆。
緊接著眼看著掩不過去了才承認,是自己把那筆存款給轉走,拿出去放貸了。
該客戶經理還表示,錢暫時是拿不回來的,不過自己可以每年歸還客戶12萬元,一直到還夠210萬元為止。
按客戶經理的算法,得18年才能還完,算上之前的7年,等于說客戶無償把210萬借給他使用25年。
無息借款25年是什么概念呢?
資料圖
按照農業(yè)銀行的利率來看,定期存款只要時間能達到三年以上,那么利率就高達2.75%。
按照復利來算,210萬存進去,25年后光是利息就有100多萬。
而客戶經理既然把這筆錢拿出去放貸,那么利率肯定是比銀行利率要高的,可客戶經理很明顯不準備把這筆錢拿出來。
客戶經理的做法就夠愚蠢了,銀行方面的態(tài)度則是更讓人惱火。
一來,他們很明顯是在包庇工作人員,在記者前去采訪的時候,多次阻止媒體拍攝,認為“家丑不可外揚”。
二來,他們又說這完全是客戶經理的個人行為,銀行方面概不知情也概不負責,絲毫沒有一點自身工作錯誤給他人帶來麻煩的愧疚。
資料圖
好在儲戶也沒慣著他們,直接選擇了報警處理,而這件事情也順利地走向了司法流程,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不僅僅只有這個銀行,其他各大銀行的做法同樣讓人匪夷所思。
先說中國銀行的原油寶事件,不僅使得投資客們血本無歸,還讓他們背負起了屬于銀行的高額債務,一時間是叫罵聲不迭。
雖然中國銀行已經表示暫時不需要那些投資客還款,可是這里的“暫時”二字卻格外刺眼,因為這意味著銀行認為這筆錢早晚得還。
除此之外,中信銀行在沒有脫口秀演員池子的身份證件以及司法機關的調查令的情況下。
他們居然直接給效果文化經紀公司打印了池子近兩年來的個人賬號流水,簡直是視個人隱私如無物,讓人不能理解。
資料圖
提高警惕,謹慎存款
其實,近些年來各大銀行爆出的存款丟失案件,除了個別案例之外,大多都可以囊括到兩個分類之中。
一是貼息存款被騙,二是資金被他人挪用。
先說第一種,“貼息存款”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有些銀行為了吸引儲戶,暗戳戳的給客戶許諾了高額利息,但是條件就是要保密。
不能夠提前取款,不能夠開通通知,也不能夠查詢余額等等,只有到期了才能連本帶利地取回來。
由于這一操作含有極大的隱秘性,所以許多違法亂紀的人都是在這一過程中搞鬼,使得儲戶最終蒙受大額損失。
資料圖
至于第二種,則更多地出現在一些中小企業(yè)中,他們?yōu)榱四軌颢@得銀行的大額貸款,會先用以存換貸的方式從個體戶那里購買一批貸款,存到銀行里。
然后給予資金掮客一定的費用,這一操作看起來沒什么問題,實際上以存換貸的過程中,資金有很大的被挪用的分析。
甚至可以說,后者比前者損失更大。
如果是選擇了貼息存款,那么雖然有可能會遭受利息損失,但是儲戶的存款大概率還是安全的。
可是選擇以存換貸就不一樣了,一個搞不好就會血本無歸。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資金被他人卷走,那么以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以后也是很難追回來的。
網絡圖片
而且到時候銀行儲戶以及銀行工作人員大概率會各執(zhí)一詞,互相推卸責任,法院也難以給出大家都滿意的審判。
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呢?還能將錢放進銀行嗎?
這還是要分具體情況來看的。
首先,當你的存款金額小于50萬元的時候,可以放心存入銀行。
根據我國2014年10月29日頒布的《存款保險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存款保險實施限額賠付,最高償付額為人民幣50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操作沒有出現問題,且因為銀行問題而導致存款丟失,那么當你的存款在50萬元以下時,你將得到全額賠付。
如果存款超過50萬元,那么多出的部分將不予賠付,為你的個人損失。
資料圖
這樣一來,存款超過50萬時存在單家銀行就有些吃虧了,如果一定要存在銀行中,建議選取多家銀行,這樣更有保障。
其次,有投資渠道最好搞投資,銀行儲蓄只是最后的選擇。
很多朋友應該都有這個感受,把錢存進銀行之后,雖然幾年后數值沒有變少,但是購買力卻下降了。
這并不是錯覺,而是受到了通貨膨脹的影響,也正因如此,如果有投資渠道且追求收益的話,最好是進行一些投資。
實在不想搞投資,擔心承擔風險,再把錢存到銀行去。
針對這一點,大家基本上都達成了共識,所以我們不難發(fā)現,目前去銀行存錢的大多是老年人。
資料圖
這也是為什么近些年來銀行屢屢爆出存款丟失的問題,因為相對來說這些老年人更容易被“欺騙”,所以那些違法亂紀分子才會頻頻動手。
針對這些犯罪分子,我們應該嚴厲打擊,加以防范,而關于銀行出現的問題,我們也不應該忽視,應當多加批評,使其警醒。
當然,在督促銀行方面做好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應當適當學習一些金融理財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財思維與認知能力,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做到“跑贏通脹”,而且也更不容易上當受騙,這才是兩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