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24 18:20:31作者:未知
▲網絡圖
居家隔離、凌晨搶菜的那些日子,很多人在朋友圈立下誓言,等到解封,一定要去大吃大喝,瘋狂買買買,把疫情期間虧欠自己的全給補回來。
但等到真的解封了,有的人卻發(fā)生了180度轉彎,從“報復性消費”變成了“習慣性省錢”,甚至有些摳摳搜搜。
這樣的現(xiàn)象,在中產階層最為明顯。一位曾經年薪70萬元的醫(yī)療器械銷售,現(xiàn)在連買聽裝可樂都覺得奢侈,會趁著滿減活動買2升的桶裝可樂。一位媒體主編,從日常去盒馬買東西換成了去盒馬奧萊,在清晨跟一群大爺大媽搶菜,欣喜地發(fā)現(xiàn)自從去了盒馬奧萊,“牛奶一點兒都不貴了”。
那些豆瓣摳組里的摳男摳女們,變得比以前更摳了,并發(fā)現(xiàn)了“省錢新妙招”。比如,用中行的App每月充一次30塊錢的話費,可以隨機立減五六塊錢;京東不開會員,平臺會送幾十元的優(yōu)惠券。一個帖子里,有人發(fā)問,幾塊錢的烏龍茶怎么消費降級?得到的回復是,幾塊錢可以買100個茶葉包,夠喝一整個夏天。
就連以富貴生活為流量密碼的小紅書,也出現(xiàn)了一群“酷摳族”。一位時常分享“0.99元實現(xiàn)鮮花自由”的博主,最得意的戰(zhàn)績,是0元逛街帶回來12個大牌的n包護膚品小樣。
從“報復性消費”轉變成“習慣性省錢”,一方面是因為安全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隔離的生活也讓人們不得不停下來進入另一種生活,因此帶來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影響。一位互聯(lián)網公司員工說,疫情讓她不得不梳理和反思過去的日子,嘗試修剪不必要的人際交往和情緒消耗,以及由此帶來的花銷。
我們和幾位在疫情之后變得“摳摳搜搜”的中產人士聊了聊。從他們的講述中,可以看到,突變的生活,如何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觀念。
文 | 徐晴 吳慧瑩
編輯 | 胡劉繼
莫沉,95后,醫(yī)療器械銷售
疫情之前,我在北方的一個小城市做醫(yī)療器械銷售,收入很穩(wěn)定,每年大概可以掙到70萬元,在我們當地算很高的,所以我的花銷也很高。
我喜歡買盲盒、買鞋。當時真的覺得賺錢很簡單,我瘋狂到在家里單獨隔出一個衣帽間放鞋。鞋子價高不是問題,我可以想1000個理由說服自己買。
我還喜歡買車、買房。我們當地人都有種觀念,覺得一定要買房子“囤”著,才算把錢花對用處。幾年前,我在河北、海南和云南都買了房子,現(xiàn)在名下總共有4套房子。要不是疫情,我還打算去泰國置業(yè),滿足一下我對海島的向往。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疫情稍稍好轉,我一咬牙,把自己住的房子換了,130平米的頂樓平層賣了190萬,又追加了一部分杠桿,換成了400平米、兩層樓的獨棟,30萬房貸變成了50萬。
原本,疫情之后我就很難去外地工作,主要的銷售地點又是醫(yī)院,進去很費勁。去年剛好一點,今年疫情又來了,還更嚴重,我的工作徹底停擺。開不了單,也賺不到錢。對過去的我來說,50萬房貸不算多,但放在現(xiàn)在,沒有收入之后,壓力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實,我的存款是能一口氣還完50萬房貸的,但這樣我就沒有多少積蓄了,這太可怕了,萬一出了什么意外,沒有現(xiàn)金儲備是不行的,我只能消費降級,堅持省錢。
我的省錢是全方面的,甚至有點極端。我對以前喜歡的盲盒和樂高敬而遠之,手癢了就把以前拼好的樂高拆開,再拼裝。買聽裝可樂我都覺得奢侈,改買2升一桶的,而且會盯著平臺的滿減活動買。
我以前不會做飯,基本都下館子或者點外賣,現(xiàn)在即使回家已經很晚很累了,也堅持自己做。我學會了貨比三家,清楚地了解哪個平臺買菜便宜,哪個平臺買肉劃算,可以分開下單。我還有很多廢物利用小妙招,比如吃完西瓜,按照一個日本博主的方法,把西瓜皮腌制之后炒了吃,還挺好吃的。
▲ 莫沉自己做的腌制西瓜皮和炒飯。圖 / 受訪者提供
我覺得既然有省錢的目標,就一定要堅持。今年3月中旬,我家這邊突然封控了,我沒有囤貨,家里什么物資都沒有?;丶业穆飞?,很多攤販在高價賣泡面和菜,我沒有買。后來大家在小區(qū)群里團購物資,價格也很高,我也沒有買。我翻出家里僅存的一袋面粉,一次性做了20張餅,每天靠吃餅撐著。
我朋友嚇壞了,都勸我說,就買點菜和肉吃吧,可千萬別餓死在家里。餅吃久了,嘴巴里沒味道,吃東西味同嚼蠟,但我就是覺得,如果放棄了省錢,花高價去買物資,我會有更嚴重的負罪感,那比食物的乏味更痛苦。
我還下載了今日頭條極速版、快手極速版那些軟件,刷一天能賺五毛,攢到兩塊、三塊就提出來放到賬戶里。錢少也是錢,在沒有收入的時候,這種能賺錢的感覺真的給我?guī)砹税参俊?/p>
之前我受家里的觀念影響,覺得房子租出去會有一定的損傷,不會動這種念頭,現(xiàn)在,一切都以賺錢為先,我把外地空閑的房子都租出去了。
我也開始理財,手里的積蓄都買了理財產品,要求自己用30元一天的利息覆蓋一整天吃飯、買日用品的花銷,花銷超出30元,我也會有負罪感,所以有時候甚至能省下來一些,用來付油費、水電費。
最開始省錢的時候,我挺難過的。相比于我的同事和朋友們,我原本的消費水平比較低,省錢之后,區(qū)別更大了。看著別人生活還是很愜意,想買什么買什么,我卻處處計較打算,會想,我自己為什么要過成這樣?
但堅持久了,也會找一些理由來說服自己,比如現(xiàn)在的堅持是為了未來的保障。我知道在這種不確定的生活里,有自己的儲蓄和不亂花錢有多重要。我慢慢地也獲得了一些滿足感,比如花1元錢就買到了一把白菜的時候,會向同樣在省錢的朋友炫耀。
▲ 圖 / 電視劇《俗女養(yǎng)成記2》
妍妍,95后,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
兩年前,我大學畢業(yè),一直在互聯(lián)網公司工作,收入還算可以,沒有房貸車貸,壓力不大。疫情之前,我每個月消費都在一萬五以上,其中房租五千多,上下班打車兩千多,每頓都點外賣或者出去吃,每個月六千以上,買衣服、輕奢的包包,平均每個月也上千。除了這些,剩下的錢都花在了“提升生活品質”上面。
比如我喜歡買很精致的手辦、盲盒,以及各類小家具。我每周都會買花,也經常買香薰蠟燭,我房間里有個抽屜,一打開全是香薰,基本每個都要幾百塊。
▲ 妍妍的香薰。圖 / 受訪者提供
我分析過,我這種消費習慣源于工作的壓力?;ヂ?lián)網公司你知道的,加班熬夜是常態(tài),我每天都是全天候待機狀態(tài),老板隨時可能傳喚我去完成一個工作,所以吃飯的時候都得盯著手機看,不敢錯過任何一條消息。
這種情況下,我很難靜下心來,沒有耐心走路,哪怕是幾百米的路都要打車。我也沒有什么時間自己做飯,覺得時間太寶貴了,得用來工作。我很焦慮,但又被焦慮耗費了很長時間,每天一下了班,就想趕緊坐車回家,下車就上樓,進入家門,逃回床上。
在這種生活里,買東西是一種最迅速的、不耗費什么時間就能讓自己開心的方法,只要輸入一個付款密碼,我就得到了很及時的安慰,它在某種程度上撫平了我的壓力。有時候加班很晚回到家,點上香薰,把花擺在房間里,再給自己倒一杯酒,整個房間都彌漫著我喜歡的味道,這讓我一下子感覺到生活方式博主說的“精致的生活”。
精致的生活什么都好,就是得花錢。像香薰,真的是“燒錢”,點一個晚上,幾百塊就燒掉一半。后來我買了個融蠟燈,讓它燒得慢一點,但這個熔蠟燈價格590元。
我以前也喜歡給朋友花錢。我的朋友不開心了、工作累了,我就會幫她們點個蛋糕,點個咖啡,或者送一束花。每到過各種節(jié)的時候,還會給她們發(fā)紅包,52元到520元不等。因為我自己難過傷心的時候,也是朋友們在陪著我、安慰我,想辦法讓我高興。
▲ 妍妍的日常:買花送花。圖 / 受訪者提供
時間久了,我也開始懷疑,消費真的能解決我最根本的焦慮嗎?好像不行,我掉進了一個怪圈里——賺得越多,花得越多,花得越多,就想賺得更多——我更努力地加班,投入工作,為了賺更多的錢,滿足自己的花銷,結果壓力更大了。
今年年初,我跟我對象帶著一只貓、一只狗搬到上海,搬了35個箱子過來,一來就趕上了封控和居家辦公。
居家隔離的時候,對象做飯,我有時幫忙打下手或者洗碗,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做飯成本非常低,9塊錢的雞胸肉,竟然可以吃三天。另外,疫情的時候不需要出門,我每天在家穿睡衣,洗衣服的頻率變低了,買衣服更是不必要,這方面的花費是0。我的人際關系也變得簡單了,只跟最親密的幾個朋友有持續(xù)地交流。后來我算了一下,疫情這段時間,除去房租,我每個月只花了不到4000塊。
解封之后,我養(yǎng)成了新習慣,也嘗試繼續(xù)修剪自己的生活:出去吃飯和外賣都不必要,可以自己做。幾十塊的精品咖啡可以不喝,手沖膠囊咖啡才5塊錢一杯。網紅奶茶店出了新品,走進去一看新品太多了,根本喝不過來,算了,不喝了。一個朋友說要送我兩千多的音響,我想,我需要音質這么好的音響嗎?我能聽出來區(qū)別嗎?最后沒有要。
我也對錢有了清晰的概念??系禄赓u配送要9塊錢,夠買一包雞胸肉吃好幾頓,還是溜達著自取吧。共享單車2.5元,夠做一頓麻婆豆腐,走著去也沒幾步。我跟我對象有一輛車,之前不愿意走路,車就停在樓下,一天停車費40塊錢,頂得上兩個人一天的飯錢?,F(xiàn)在我把車停在了小區(qū)外面,不要錢。
有一天,我出門拿快遞,慢悠悠地走到了小區(qū)門口。拿完快遞,買了個冰淇淋,在小區(qū)附近溜達了一圈,再慢悠悠回來。這種狀態(tài)讓我覺得很美妙,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生活有了掌控感,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不是屬于老板的,不是屬于工作的,不是屬于任何人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可以花很少的錢就活得這么好。我發(fā)了個朋友圈:本以為解封后會是報復性消費,沒想到是習慣性省錢。
生活狀態(tài)、消費觀念全方位發(fā)生了改變之后,最近我提了離職,想要嘗試自由職業(yè)。我覺得是疫情逼著我進入了另一種生活。
付里,95后,前英語老師,現(xiàn)辭職考研
現(xiàn)在回頭看,我上大學的時候真的是對錢沒有概念。我們家條件算是還可以的,我的消費基本都刷我媽媽的信用卡,想花多少就花多少。我父母喜歡買名牌服飾,我也買,一件T恤七八百,我都不太在意。只要沒課,就去恒隆或者萬達逛街,喜歡的鞋子只要價格在一千元以內,我都立刻買下來。
我尤其喜歡買AJ,并不是覺得它穿起來舒適,主要是社交媒體炒得很火。有一次我穿了一雙AJ去學校,朋友和同學專門過來夸我的鞋,說很潮,很好看。被人夸贊的感覺讓我很滿足。買多了之后,我和身邊有同樣愛好的人時不時交流,我們還有專門討論日潮、美潮服裝鞋子的群,經常聊關于買鞋的事情?;旧现灰隽耸裁葱滦?,我們群都能第一時間同步到。
▲ 付里和朋友分享購物“戰(zhàn)績”。圖 / 受訪者提供
這種消費習慣,導致我在學生時期一個月的花費可以到五六千。但疫情期間,我畢業(yè)了,工作了,發(fā)現(xiàn)賺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讀英語專業(yè),以前可以選擇的高薪行業(yè),比如外貿、K12行業(yè),現(xiàn)在都不太行了。后來,我就進了留學機構當雅思老師,但現(xiàn)在的留學業(yè)務也不好做,我的薪資稅后才六千,基本上和我學生時期的生活費持平。
除去一個月三千的租房,我能用來生活的錢很少,再加上我親眼見證了一個朋友因為疫情影響,領導把她的工資從六七千直接減到兩千,這些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所以我的消費觀念也有了跳水一般的改變。
今年,我只在網上買了兩雙帆布鞋,一雙24元,一雙33元。T恤就買了3件,一件大概三四十塊錢,可以說是我買東西的價格降了十倍不止。我一直都不怎么關注各大電商平臺的購物活動,以前是覺得麻煩,沒有必要浪費那么多時間去計算各種折扣,現(xiàn)在覺得有優(yōu)惠還是要用的。我父母看到我的變化甚至有點不能接受,還說要帶我去專柜買些衣服,我都拒絕了,覺得沒必要。
我以前經常去專柜買東西,認識了很多柜姐和銷售,他們會專門拉一個群,每天在群里發(fā)各種商品的信息和折扣通知,有時候甚至會私信我最新的產品和活動。最近,我退了這些群。這種人際關系說白了就是“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其實并沒有太多情感聯(lián)結,有時候甚至還會“綁架”我消費,索性眼不見為凈。
▲ 付里所在的購物群,銷售們時不時會在群里發(fā)商品折扣信息。圖 / 受訪者提供
以前我是大家眼中的“潮”人,為了“潮”,我花了很多時間。早上睜眼,就打開手機開始看各種種草筆記,沒事就去逛商場,買到了新鞋、新衣服就約朋友出去吃飯、探店,拍照、打卡,完全沒有時間靜下心做一些真正能自我提升的事情。我現(xiàn)在變得“樸素”了,心態(tài)更輕松了,不需要通過買名牌來讓自己看起來不一樣,我有了很多空閑時間用來做自己真的感興趣和開心的事情。
不久之前,我領養(yǎng)了一只小貓,還加入了救助流浪貓的活動。當我真正救助了動物,給小貓找到靠譜的新主人之后,我覺得這種快樂大于消費的短暫快樂。
▲ 付里領養(yǎng)的小貓。圖 / 受訪者提供
劉冬,85后,兩個孩子的媽媽、地產從業(yè)者
我們一家生活在江蘇一個很小的城市,我跟愛人都在房地產行業(yè)工作。幾年前,房地產行業(yè)還不錯,我們家的生活比較穩(wěn)定,算是小中產。兩年前,我們買了房子,一個月貸款有幾千塊。之前都沒有感受到壓力,疫情這段時間,開始有一點恐慌,總是怕貸款還不上。
一方面,整個房地產行業(yè)沒有以前那么好了,我和愛人雖然還沒有真正被影響到,比如薪資縮水,但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能好,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另一方面,我家有兩個孩子,她們以后的教育支出是不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開源節(jié)流,想辦法存錢。
從今年開始,我們盡量自己做飯,不去飯店里吃;水果只買應季的,衣服穿舊了再買新的。以前我買東西也經常用淘寶,現(xiàn)在主要在拼多多買。我在拼多多買過一雙帆布鞋,三四十塊,搞活動的時候才20塊。
因為疫情,我們這里日常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街上的店開三天關兩天,電影院、KTV、酒吧,娛樂場所都去不了,服裝店、理發(fā)店能關的也都關了,現(xiàn)在還開著的都是保證人最基本生活的店,比如早餐店、菜市場、超市。我和愛人的生活也同步被壓縮到最簡單的狀態(tài)。
這兩年我都是短發(fā),一年簡單修兩次。小區(qū)里有個人在車庫開了個理發(fā)店,一次20塊,我和我愛人都去那兒剪頭發(fā)。我喜歡看書,喜歡逛書店,買實體書,現(xiàn)在不會花這些錢了,都是看電子書。微信讀書每天用一個小時就有一天無限卡,不用買會員。視頻網站我只看免費的內容,或者跟別人一起拼。
疫情之前,我很容易受廣告蠱惑,看到那種護膚品廣告,這樣也想試一下,那樣也想試一下,買回來就算不用也不太心疼。現(xiàn)在護膚品用到空瓶了都不會立刻買,會等活動和優(yōu)惠券。我一直都不看直播,花費的時間太長了,感覺618、雙十一比較適合我。
這樣子生活的時間越長,我就越覺得自己消費的欲望越低,好像有一些東西被抽走了,消失了。最近兩年我沒有買彩妝,覺得自己年齡大了,去辦公室化個妝好像沒什么必要,也沒有那種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出去吃個飯、看個電影的心情,整個人是疲憊的、麻木的。鮮花我也沒有再買。以前看一些公眾號文章,說要“取悅疲憊的自己”,現(xiàn)在沒辦法取悅了,累就累吧。
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幼兒園,她們的童年幾乎被疫情徹底改變。以前的節(jié)假日,我們全家一起去游樂園,特別開心,兩個小朋友一天下來要花兩三百?,F(xiàn)在我們都去公園,既能鍛煉身體,也不用花錢。也有一些家長喜歡帶孩子去商場里吹免費的空調,但就是不買東西。家長們可能都是這么想的,一到星期天,公園里到處都是人,比疫情之前多了不少,有一塊空地上的草都被娃薅禿了。
▲ 圖 / 視覺中國
不過,不管怎么樣,教育是終身大事,這個不能省錢。我家老大上的是一個私立初中,學費一年在3萬塊錢左右。她也在學鋼琴,一堂課200塊左右,一個月四堂課大概1000塊。老二也到了上興趣班的時候,我跟愛人在考慮給她報一門還是兩門。成年人的愛好是根據你的經濟狀況來定的,錢少的時候,還是先緊著小孩的夢想來吧。
開源節(jié)流之后,我們一家每個月衣食住行的花銷從3000元降到了2000元。我一邊省錢,另一邊也開始囤貨,囤的都是一些食物,比如肉啊、菜啊,能放很久的干貨,還囤了一大堆卷紙。
下一步怎么做我還沒有想好,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節(jié)省的地方了,現(xiàn)在的生活不能叫生活,只是生存。節(jié)儉是我度過這個時期的生活方式,希望以后生活改善了,我的家人和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注:文中受訪者除劉冬外,均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chuàng)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