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0 14:00:55作者:智慧百科
(原標題:俄軍宣布從這里撤軍!戰(zhàn)局轉折點來了?)
綜合報道,當地時間9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下令俄軍從第聶伯河右岸向左岸轉移,撤出駐赫爾松的俄軍。
俄羅斯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區(qū)域聯合部隊總指揮蘇羅維金表示,在全面評估現有情況后,建議沿第聶伯河左岸組織防御。
為何突然宣布撤軍?
蘇羅維金稱,烏克蘭武裝部隊會繼續(xù)炮擊卡霍夫卡大壩,這可能會引發(fā)洪水并造成大量傷亡。為了避免在第聶伯河右岸的軍隊陷入孤立,決定將其撤離。他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資料圖
據俄媒介紹,不止是軍隊,10月18日至11月7日,赫爾松州還組織了第聶伯河右岸的平民向左岸轉移。目前已有11.5萬余人離開軍事行動區(qū)。
一直積極關注前線局勢的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卡德羅夫對俄軍撤退的決定表示贊同,他認為,在權衡各方意見后,可以說在“毫無意義犧牲和拯救士兵生命之間”做出的決定是正確的選擇。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則稱,這一行動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撤退之一,可以說是俄烏戰(zhàn)場局勢的潛在轉折點。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已經知曉有關赫爾松的聲明,正在等待當地局勢發(fā)展的消息。
美國總統(tǒng)拜登則表示,撤退意味著俄方在戰(zhàn)場上存在“真正的問題”。他還表示,在第聶伯河將兩軍分開后,莫斯科和基輔將“舔舐傷口”,決定將在冬季采取哪些行動。
烏媒稱赫爾松仍有俄軍存在
另據烏通社報道,俄方宣布撤軍后,烏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現在討論俄羅斯撤軍還“為時過早”。
烏通社在報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稱,該市有許多俄羅斯軍隊人員,他們大多位于城市的工業(yè)區(qū),一些廢棄工廠及周邊,那里沒有當地居民,沒有通信,行蹤不易暴露。此外,俄羅斯軍方正在距離城市20公里處部署陣地。
赫爾松還發(fā)生了什么?
- 據俄媒報道,赫爾松副州長斯特列穆索夫9日在一場車禍中去世。斯特列穆索夫1976年出生于頓涅斯克地區(qū),畢業(yè)于西烏克蘭國立大學。今年以來,他成為俄羅斯控制的赫爾松州領導人之一,并于9月28日領取了俄羅斯聯邦公民護照。
斯特列穆索夫去世后,普京向其追授勇氣勛章。
資料圖:赫爾松州副州長斯特列穆索夫 圖片來源:俄新社
據烏媒消息,俄方宣布撤軍的同日,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簽署了一項關于在赫爾松地區(qū)建立四個軍事管理機構的法令。
延伸閱讀:
俄軍撤離赫爾松烏軍不理解 俄專家:決戰(zhàn)有3種結果
近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表示,應將赫爾松地區(qū)的平民從戰(zhàn)斗行動區(qū)域撤離。緊接著,赫爾松市當地政府宣布該地區(qū)進入24小時戒嚴狀態(tài)。
另外,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表示,俄軍可能會從赫爾松地區(qū)撤離。
對于俄軍可能從赫爾松右岸撤離,烏克蘭方面卻十分警惕。烏方認為俄方為烏軍設下的“陷阱”,目的是“請君入甕”,俄方實際上正在為巷戰(zhàn)做準備。
普京 資料圖
烏南部國防軍官員還明確表示,在赫爾松的俄軍正在為進攻做準備,他們可能身著平民服裝,俄羅斯國旗從赫爾松州行政大樓撤下可能是俄羅斯人計劃的一部分。
其實,烏方的這種猜測也并非空穴來風,根據烏克蘭武裝部隊近日的表述,俄羅斯已經向赫爾松市周邊地區(qū)增派了近1000名士兵,如果是事實,那么證明俄軍部隊并未放棄在該地區(qū)的部署。
另外,赫爾松地區(qū)的位置戰(zhàn)略意義重大,畢竟是通往克里米亞的門戶,對烏克蘭來說,的確是無法理解俄軍發(fā)出撤離赫爾松的信號,況且赫爾松已經公投入俄了。
加之俄羅斯方面大致已經將“特別軍事行動”改成“保衛(wèi)頓巴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也就是說,此前一直聲稱的要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云云,很有可能已經不是普京當下的目標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俄羅斯應該更想要保住已經“公投入俄”的烏東四州,并與克里米亞連成片。
接下來,俄烏雙方勢必還有一場重要博弈,面對俄方釋放的信息,烏方到底會采取何種行動?
俄軍事專家認為,赫爾松決戰(zhàn)結果有三個選項:第一種情況是赫爾松被烏軍攻陷,這將導致俄羅斯政治生態(tài)惡化;第二種情況赫爾松仍然在莫斯科的控制之下,堅定了頓巴斯南線的穩(wěn)定;最后是俄軍將赫爾松作為發(fā)動敖德薩的尼古拉耶夫戰(zhàn)役的大跳板。
赫爾松平民被要求撤離
俄烏雙方各有訴求,而背后的美國更是局勢變化的重要“推手”。
近日,美國五角大樓一位匿名官員首次承認在烏克蘭有美國軍事人員的消息,又令外界感受到危險的信號。此前,有媒體披露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4700多人已部署在羅馬尼亞境內距離烏克蘭邊境約5公里的地方。
俄羅斯對于美國在東歐的軍事存在歷來十分敏感,北約東擴更是俄烏沖突的重要根源。美國在此時披露其在烏克蘭及周邊國家的軍事存在,只會進一步刺激俄烏雙方加速對抗,于局勢緩和毫無益處。
近日,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基輔會見了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烏總統(tǒng)辦公室主任安德烈·葉爾馬克、烏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等人,并宣布追加向烏克蘭提供一項價值4億美元的安全援助計劃,其中包括改進型的T-72主戰(zhàn)坦克、無人機和翻新的地空導彈系統(tǒng)。
烏克蘭民眾在一座被破壞的橋上行走。圖源:EANA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日前接受該媒體專訪時表示,如果美國繼續(xù)當前在俄烏沖突上的做法,烏克蘭有可能變成“下一個阿富汗”,“太愛它以致要摧毀它”正是美國做法。
而綿延無期的戰(zhàn)火、不斷加碼的動員,以及能源設施的崩潰,只會讓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直面聯合國難民事務官員所說的“世界上最嚴酷的冬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