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這,“臺灣的驕傲”?

        更新時間:2022-07-04 22:23:52作者:佚名

        這,“臺灣的驕傲”?

        執(zhí)筆/刀劍笑&叨叨姐

        來自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最新報道,讓臺灣島內(nèi)綠營頗為興奮。

        報道煞有其事地“聚焦”進入烏克蘭參戰(zhàn)的“臺籍志愿軍”,既強行把烏克蘭危機與臺灣問題掛鉤、渲染了一波“中國威脅”,又幫“抗中謀獨”的島內(nèi)“臺獨”勢力博了一波“同情和支持”。

        但事實呢?

        這支所謂“臺籍志愿軍”據(jù)說一共也就10個人左右。他們在臺灣時有的是做導(dǎo)游的,有的是送外賣的,但進了烏克蘭,立刻就被華郵這樣的美國大媒體和島內(nèi)一眾綠媒大加吹捧,說他們體現(xiàn)了臺灣“助人助己精神”,收獲了“寶貴戰(zhàn)場經(jīng)驗”,甚至還爭取到了“多國士兵自告奮勇的支持”。

        島內(nèi)綠營和外部“挺獨”勢力能把這么奇葩的幾塊料捧為“臺灣的驕傲”,本身就夠奇葩的了。

        1

        華盛頓郵報3日專門為烏克蘭戰(zhàn)場上的所謂“臺籍志愿軍”做了一篇“大文章”。

        “警惕中國威脅,臺灣人加入烏克蘭對俄作戰(zhàn)”。短短一個標題就暴露了目的,顯然是想把烏克蘭局勢與臺灣問題掛鉤,順便強化臺灣以及外部勢力對大陸“武統(tǒng)”的“擔憂”。



        媒體報道

        光看標題,還以為這支臺籍志愿軍規(guī)模有多大呢。實際上,連華郵兩名記者也沒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了烏克蘭國際志愿軍。但據(jù)受訪者說,滿打滿算也就10人左右。

        哪怕就這幾個人,也足夠華郵“深入挖掘”了。

        報道精準鎖定了用以“展示臺灣人赴烏參戰(zhàn)意義重大”的幾個典型。其中一個是來自桃園的莊育瑋(Chuang Yu-wei)。

        這個人現(xiàn)在51歲,之前在臺灣做導(dǎo)游,1990年代曾在臺灣當兵。3月進入烏克蘭后,他在哈爾科夫前線附近參與巡邏,還干幫廚、搬運補給和挖戰(zhàn)壕等其他一些事。

        報道著實給了莊姓男子一個自我闡述“高尚情操”的機會。他說,“臺灣不能只當巨嬰,哭喊要別人幫忙,自己卻不愿幫別人”“你若想要別人幫你,必須先伸出援手”。

        他還自我感動了一把,說基輔擋住俄軍圍攻,讓他頓時“對臺灣燃起希望”,并稱“幫助烏克蘭就等于替臺灣爭取時間”。



        資料圖

        展示臺灣人“助人助己精神”后,第二個例子來了:曾接受過臺灣“蛙人”訓(xùn)練的27歲男子陳廷偉(Chen Ting-wei)。

        這個人在報道中出場,是為了證明來烏克蘭前線既讓臺灣人“積累了寶貴的戰(zhàn)場經(jīng)驗”,還“爭取了他國人民對臺的支持”。

        什么“寶貴戰(zhàn)場經(jīng)驗”呢?陳廷偉講述了他和同隊士兵怎樣提前“不到一分鐘”逃離了被俄軍轟炸的壕溝,保住了命,由此他“在戰(zhàn)場上得到的最重要經(jīng)驗就是敏捷性”。

        敏捷性……說白了,就是盡快開溜?

        另外爭取到了什么“他國人民支持”呢?陳說當他告訴別國士兵自己來自臺灣時,那幾個士兵承諾,如果中國“武力收復(fù)”臺灣就“臺灣見”。

        這個陳廷偉一轉(zhuǎn)頭就把幾個外國士兵當成他們國家的“全權(quán)代表”。他對華郵記者描述,說“來自波蘭、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和烏克蘭的人們”都向他表達了這個意思。



        資料圖

        華盛頓郵報這篇報道一出來,島內(nèi)一些媒體如獲至寶,并在轉(zhuǎn)載引介過程中進行了更多的夸張美化。

        有臺媒就稱,“多國士兵受臺籍志愿兵奮不顧身援烏感召”,“自告奮勇直喊”如果大陸“武統(tǒng)”臺灣就“臺灣見”。那架勢,就好像到時候如果不“臺灣見”,“多國士兵”就得悔恨得抹脖子自殺一樣。

        其實,華郵報道中還提到一個26歲的潘(Pan)姓新竹男子。他挑了臺軍的一些毛病,比如跟在烏克蘭軍隊中所見所聞相比,臺軍對有特殊技能的士兵不夠重視,“在臺灣,我們的電子戰(zhàn)專家跟傳統(tǒng)部隊相比低人一等,臺軍現(xiàn)在仍在鼓勵使用刺刀”。

        當然,這個人和他說的話沒出現(xiàn)在臺媒的翻譯轉(zhuǎn)述當中。

        實際上,配合美國等西方國家借著俄烏沖突渲染臺海局勢緊張,尤其是炒作大陸“軍事威脅”,這樣的動作美歐媒體可沒少做。光是為了“支持民主自由”跑去烏克蘭當“志愿軍”的這幾個臺灣人,甚至同一個人,就不止一次出現(xiàn)西方大媒體上了。

        在華郵這篇報道之前,6月20日,BBC中文網(wǎng)已經(jīng)對一個名叫李成零(Lee Cheng-ling)的臺籍“志愿兵”進行了專訪報道?!昂芮伞保@個李成零,也出現(xiàn)在了華郵3日的報道中。

        2

        把臺灣與烏克蘭做聯(lián)系加以炒作,不光是美國媒體所熱衷的,也是華盛頓的高官們時不時就會主動提及的。

        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就中國是否會武力攻打臺灣先是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可能會、應(yīng)該會、或許會,這些是描述此事的關(guān)鍵詞”。



        資料圖

        “可能”“應(yīng)該”“或許”……接下來,米利就這些關(guān)鍵詞表達了三層意思。

        一是“在能力方面,我認為中國顯然正在發(fā)展一種能力?!?/p>

        二是“他們是否會攻擊,這是一個政治選擇,是一個政策選擇。那將基于中國如何評估屆時的成本風險收益?!?/p>

        三是“目前沒有任何迫在眉睫的跡象或者警示”,美國正在“非常、非常密切地觀察局勢”。

        美國最高情報官員近日也公開表達了類似判斷。

        海恩斯,這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6月29日表示,雖然中國領(lǐng)導(dǎo)人將統(tǒng)一臺灣視為一個目標,但她認為中國大陸“仍更傾向于以和平的方式,而非使用武力”,“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大陸現(xiàn)在有意武力攻臺。



        資料圖

        看看,他們不是挺明白的嗎?

        這也正是中國大陸一直的態(tài)度:中國人民解放軍有決心有能力挫敗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裂圖謀,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安全和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與此同時,用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nèi)政,其他任何國家無權(quán)干涉。

        再往前倒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同樣是米利,曾公開臆測解放軍的“攻臺能力”。

        5月3日,米利和國防部長奧斯汀一起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小組聽證會,就2023財政年度拜登政府提出的7730億美元的五角大樓預(yù)算接受議員質(zhì)詢。

        米利當時聲稱:“大國間爆發(fā)嚴重國際沖突的可能性正不斷增加。”

        至于是什么“嚴重國際沖突”,米利稱,“臺灣一直是中國的軍事目標,中國當局要求解放軍在能力方面做好準備,要具備占領(lǐng)臺灣的能力。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wù),中國是否真的能實現(xiàn)這項軍事計劃還有待觀察。但無論他們是否能具備那樣的能力,那都是一個目標,2027年,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p>

        滿打滿算不過兩個月時間,米利就從暗戳戳為我們設(shè)定所謂“武統(tǒng)”時間表,到了“武力攻臺”是“可能”“應(yīng)該”“或許”的事情……

        其實,美方關(guān)于中國大陸“2027年具備攻臺能力”的論調(diào)并不新鮮。

        美國國防部2021年11月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迅速推動軍事現(xiàn)代化的目標是在2027年時,具有在印太地區(qū)對抗美軍的能力,并迫使臺灣領(lǐng)導(dǎo)層依北京條件進行談判”。

        美國方面之前也曾傳出“解放軍2025年具備全面攻臺能力”的說法。

        3

        從媒體到政界、軍方,美國各界在涉臺問題上頻出似是而非的說法,或者試圖在臺灣復(fù)制“烏克蘭經(jīng)驗”,有學者道破了其中玄機。

        一是通過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的緊迫感,為龐大的國防預(yù)算尋求正當性。

        這就很好理解米利給出“2027”這個具體時間的場合是在五角大樓預(yù)算聽證會上;而在面對記者采訪時,他又說的是一套含糊不清的說辭。

        二是美國遏華勢力已經(jīng)形成“以臺制華”的路徑依賴,既可威懾中國大陸,又能為繼續(xù)對臺兜售軍火做鋪墊。

        在這中間,華盛頓把臺灣當做棋子的用意如此明顯,民進黨當局卻是恨不得借著俄烏沖突實現(xiàn)“臺灣問題國際化”。

        “外交部長”吳釗燮,這半年很忙,忙于接受國際媒體采訪,在國際社會發(fā)聲,渲染俄烏沖突對臺影響,以及所謂“中國威脅”。



        資料圖

        吳釗燮自認為,與中國大陸“有一海之隔”,“在全球高科技供應(yīng)鏈扮演關(guān)鍵角色”是臺灣的兩大優(yōu)勢,妄圖以所謂“全球民主陣營必須團結(jié)”贏得國際社會的更多支持。

        這個套路,和之前華盛頓郵報提到的寥寥幾個臺灣人“幫助”了烏克蘭,以后臺灣就會獲得民主國家“援助”一樣的邏輯,過于自作多情了。

        烏克蘭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大國博弈背景下的外交和安全問題。而臺灣問題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內(nèi)政問題,兩者當然不能被混為一談。

        “臺獨”勢力極力想要趁俄烏沖突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并借此“正名”為“國家”的企圖,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來源:補壹刀

        本文標簽: 臺灣  臺軍  臺灣人  美國  臺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