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0 08:30:34作者:智慧百科
(原標題:北京昨日新增69例本土確診病例 552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資料圖
11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69例本土確診病例和552例無癥狀感染者(含7例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其中395例已通報),492例隔離觀察人員、122例社會面篩查人員,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5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14例無癥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73例,解除醫(y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67例,死亡1例。死亡病例男性,87歲,11月11日出現干咳癥狀,11月13日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11月19日病情惡化,因嚴重肺部細菌感染,發(fā)生膿毒癥休克,經搶救無效死亡。
本土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1:現住東城區(qū);
確診病例2:現住西城區(qū);
確診病例3、4:現住朝陽區(qū);
確診病例5:現住海淀區(qū);
確診病例6、7、8:現住豐臺區(qū);
確診病例9:現住密云區(qū)。
以上均為社會面篩查人員,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10、11、12:現住東城區(qū);
確診病例13至17:現住西城區(qū);
確診病例18至30:現住朝陽區(qū);
確診病例31至42:現住海淀區(qū);
確診病例43:現住豐臺區(qū);
確診病例44:現住石景山區(qū);
確診病例45、46、47:現住通州區(qū);
確診病例48至51:現住順義區(qū);
確診病例52、53、54:現住昌平區(qū);
確診病例55至60:現住大興區(qū);
確診病例61、62:現住密云區(qū)。
以上均為隔離觀察人員,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狀感染者1至6:現住東城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7:現住西城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8至60:現住朝陽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61至65:現住海淀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66至82:現住豐臺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83:現住石景山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84、85、86:現住門頭溝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87、88:現住房山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89、90、91:現住通州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92:現住順義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93至101:現住昌平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102至109:現住大興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110至113:現住懷柔區(qū)。
以上均為社會面篩查人員,11月19日診斷為無癥狀感染者。
無癥狀感染者114至127:現住東城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128至152:現住西城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153至402:現住朝陽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03至423:現住海淀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24至451:現住豐臺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52、453:現住石景山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54、455:現住門頭溝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56、457:現住房山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58至472:現住通州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73至495:現住順義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496至532:現住昌平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533至546:現住大興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547、548、549:現住懷柔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550:現住平谷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551:現住密云區(qū);
無癥狀感染者552:現住經開區(qū)。
以上均為隔離觀察人員,11月19日診斷為無癥狀感染者。
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1:中國籍,11月17日從中國香港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huán)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2:中國籍,11月16日從德國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huán)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3:中國籍,11月17日從法國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huán)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4:中國籍,11月15日從中國香港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huán)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5:中國籍,11月18日從阿聯酋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huán)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19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上述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yī)院,已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按要求落實管控措施。
延伸閱讀:
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會否加大疫情傳播風險?官方回應
(原標題:(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熱點問答)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熱點問答之一)
資料圖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熱點問答之一
新華社記者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將風險區(qū)調整為“高、低”兩類,糾正核酸檢測“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公布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各地相繼落實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風險區(qū)如何劃定?密接、時空伴隨等怎樣判定?堅持做核酸有無必要?聚焦落實過程中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作出權威回應。
問題一: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是否意味著放松防控?是否會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
答:優(yōu)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這些調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作出的。近三年來,我國根據全球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結合我國疫情防控實踐經驗,因時因勢優(yōu)化調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調整優(yōu)化,都經過反復研判、科學論證,確保積極穩(wěn)妥、風險可控。
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是穩(wěn)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國國情、更加科學精準的舉措。這些調整要求更規(guī)范、更快速地開展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
資料圖
問題二:有群眾反映,其所在地方提出“社區(qū)暴發(fā)地區(qū)”“社區(qū)傳播明顯地區(qū)”等,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提出后,風險區(qū)如何劃定?
答: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將風險區(qū)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在科學精準管控風險區(qū)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管控范圍和人員。
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實踐應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評估,中風險區(qū)的陽性檢出率約為3/10萬,風險極低。為盡可能減少管控區(qū)域和人員,取消了中風險區(qū)的劃定。
根據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qū)域劃定為高風險區(qū),高風險區(qū)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qū)所在縣(市、區(qū)、旗)的其他地區(qū)劃定為低風險區(qū)。高風險區(qū)連續(xù)5天未發(fā)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qū)。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qū)要及時解封。
問題三:有群眾反映,目前有密接、時空伴隨等多種判定。不同判定應采取什么樣的防疫措施?
答:密接是密切接觸者的簡稱,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癥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2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舉了9種密接人員類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員等。
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中明確,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同時要求,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時空伴隨人員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對于這類人員要求在流調以后進行“三天兩檢”,及時排查。
不論是哪種管控方式,管控時間都是以人員末次暴露的時間開始計算。對于管控的時間,起始時間應該以判定為末次暴露的時間為準,而不應該以追蹤到這個密接的時間開始算起。
資料圖
問題四:當前,有的城市減少核酸檢測點位的同時,要求出入公共場所出具核酸陰性證明。不少群眾關心:是否需要堅持做核酸檢測?
答: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發(fā)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調研判,明確傳播鏈清晰,沒有發(fā)生社區(qū)傳播,無須開展區(qū)域全員核酸檢測,只需對風險區(qū)域和重點有感染風險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開展快速疫情處置。
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進一步強調,沒有發(fā)生疫情的地區(qū)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范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范圍。一般不按行政區(qū)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qū)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
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還要求,制定規(guī)范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