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xué)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3-01-16 08:21:14作者:智慧百科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
不知不覺,茅臺又到1800以上了,按去年的利潤,市盈率在37倍左右。今年茅臺能賺多少錢呢?700億以上應(yīng)該問題不大,估值又會回到30倍出頭。再過兩三年,利潤超過千億,估值就20倍左右了。要是這兩三年股價不漲,有沒有問題?我覺得問題也不大。
等于用兩三年時間,等來了一個20倍茅臺的機會,而且這個機會是確定的。如果我空倉,等待茅臺股票下跌到20倍再買入,或者等著未來幾年茅臺不漲估值回到20倍。有可能等到,有可能等不到,這就不太確定。所以我買茅臺,是做好了兩三年不漲的心理準備。
還有一個問題,手里拿著錢去等待,實際上是很難受的,心態(tài)上也會很著急,因為你不知道等待有沒有結(jié)果,就可能去搞一些短線的投機操作,最后損失慘重。想想還是拿著茅臺,安心的看書喝茶更穩(wěn)妥,也更簡單。
茅臺貴不貴,是很多人糾結(jié)的問題。20倍,很多人會覺得不貴,30倍就覺得貴了。覺得每年才賺3.3%,要三十年才收回成本。實際上并非如此。
之前的文章我就寫過,30倍的茅臺,如果未來十年利潤增長4倍,大概12年就能收回成本。從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角度出發(fā),如果你有足夠的錢,買下整個茅臺公司,12年就收回成本了,以后近乎永續(xù)經(jīng)營的幫你賺錢,你覺得貴嗎?如果在現(xiàn)實中,有這樣機會,我肯定覺得不貴,因為我很難找到比這更好的投資機會。
茅臺利潤增長所需要的新增投入特別少,所賺的錢是真金白銀的自由現(xiàn)金流。商業(yè)模式的力量比較隱秘,沒有數(shù)字那么直接,很多人感受不到。如果把生意當成自己的私人產(chǎn)業(yè),就會更容易理解其真諦。
市場上關(guān)于茅臺的觀點各種各樣:比如周期論,白酒要進入下行周期了。比如資金論,茅臺是資金抱團炒作的結(jié)果,資金一散,泡沫就會破滅。比如技術(shù)論,茅臺K線一直上漲,不可能永遠漲,總要跌下來的。比如極限論,茅臺2萬億了,沒有空間了,樹不可能漲到天上去。眾說紛紜,聽著都很有道理,讓很多人心里有太多的擔憂和恐懼。
但是我相信一點,價值論。如果茅臺不是個上市公司,你愿意花30倍買下這個公司嗎?12年收回成本,以后永續(xù)幫你賺錢。只要看懂茅臺的人,就會覺得這是筆很好的買賣。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買未來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總和,這就是價值。這是回歸到本質(zhì)去思考,長期來說,各種論都敵不過價值論,因為本質(zhì)才是決定性的力量。
當然上述觀點,有一個前提,就是茅臺不會走下坡路,而是會越來越強,以后越賺越多。真正心底里認同這個觀點的人也不多,比如很多人覺得茅臺酒是炒作,不是市場真實的需求,比如說年輕人不喝白酒了等等,這是能不能看懂茅臺的問題。我以前覺得茅臺是很容易看懂的公司,茅臺你都看不懂,其他的公司看懂就更難。
我現(xiàn)在依然覺得茅臺對于大多數(shù)來說,實際上是最容易看懂的,因為茅臺足夠簡單,比90%以上的公司都要簡單。但即使如此,能看懂茅臺的人依然不多。
能看懂了,茅臺便不便宜,其實是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比如一個投資機會,能賺10%,那便不便宜呢?如果你有賺20%的機會,這賺10%的機會對你來說肯定就貴了。如果你每年只能存銀行賺利息,那10%的機會對你來說就很便宜。
什么是機會成本呢?機會成本就是你手里能確定的最好的機會,假設(shè)這個機會為A,你投資B或者C,就要放棄A,或者放棄部分A。如果你最后的結(jié)果還不如A,那你因為放棄A所損失的,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一個很隱秘的成本,是很多人意識不到的。比如一個人投資一個項目,最后的收益率為10%,他會覺得他賺了,因為沒有虧損嘛,即使賺1%那也是賺。但是他本來有一個確定的項目可以賺15%的,他沒有去投,因為他覺得其他項目可能會賺的更多。所以從機會成本來看,其實他是虧損的。
我在很多年前,就覺得茅臺是我的機會成本。我本來可以投茅臺的,但是總覺得合理的回報率好像不過癮,要搞點超額收益率,最后發(fā)現(xiàn)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機會成本大大的。
有人說2萬億的茅臺太貴,要是當初2千億的時候買就好了。回到十年前茅臺2千億的時候,當時你也會認為,幾年前還是200億,那個時候買就好了。即使是現(xiàn)在2萬億的茅臺,30倍的估值,12年收回成本,以后長期幫你賺錢,這依然是一個欄桿并不低的機會成本,未來你要想跨越這個欄桿,其實也不容易。當然如果你有比茅臺更好的,又能確定的機會,那茅臺對你來說就貴了。
機會成本不僅僅在投資中有效,在人生中更讓人刻骨銘心。
真正成事的人,一定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領(lǐng)域,長時間深耕細作,最好是做一輩子,最后你會非常厲害。這是威力最大的方式,也是你的機會成本。
但是看起來這個欄桿好像不高,無法馬上成功,總感覺要很多年后才能有效果。在急功近利的驅(qū)使下,很多人不會去找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或者即使他心里隱隱有方向,他也不會去做,而是選擇找捷徑。折騰了一輩子,最后還是普普通通,好像也沒啥損失,畢竟也沒有虧錢,而且身邊大部分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但是你本來可以很卓越很成功的,這個機會成本是巨大的,只是你不一定能意識到,人生沒有第二次,你沒有機會了。
芒格說人總是聰明的太遲,而老的太快。等你明白了,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即使只有40歲,很多人也沒有勇氣再從零開始積累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但是很多人看到別人的樹已經(jīng)枝繁葉茂了,他是沒有耐心再從一棵小樹苗開始的。只是十年之后,你再回頭看,要是十年前我種樹,現(xiàn)在樹也長大了。拖的越久,越?jīng)]有耐心從頭開始,因為你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雌饋砟銢]損失啥,其實你付出了一生的時間,機會成本杠杠的。
我看到身邊很多人,已經(jīng)到了中年,總是在惋惜,要是我年輕時開始做就好了。我就會說,你現(xiàn)在做也可以啊,他們就笑著搖頭。我知道他們不會去做的,到晚年的時候他們又會說,要是我中年開始做就好了。你看,人就是這樣,非得用自己的一生去驗證一個錯誤的東西。最后老了即使明白也晚了。這就是機會成本。
這么多年,我慢慢明白了,沒有人可以用聰明才智戰(zhàn)勝本質(zhì),本質(zhì)是規(guī)律性的東西。符合本質(zhì)去做事,看起來很慢,但是具有積累性,威力會越來越大。這個欄桿看起來不高,其實非常高,你很難用其他方式跨過去。而人總是會孜孜不倦的尋找其他方式去戰(zhàn)勝本質(zhì),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一樣。尋找的時間越長,他越是走不到本質(zhì)上來,因為花了這么多時間,不甘心,會有一個心結(jié)。要么消滅這個心結(jié),從零開始。要么用一輩子去驗證,什么叫機會成本。(梁孝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