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3-01-10 19:26:08作者:智慧百科
《科學公開課》(第三季)將于2023年1月10日起每周二、四、六(除夕至大年初六除外)晚8點正式播出。以下是五大主題課程的具體安排,供大家進行了解。
一、綠色生活主題
化學是帶來美好的科學
1.化學的誕生與發(fā)展
主講人:孫亞飛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特別研究助理
播出時間:1月10日20:00
課程概要:化學如何從煉金術發(fā)展為一門自然科學?化學世界充滿變化卻擁有一些不變的屬性?量子力學的出現(xiàn)又為化學帶來了哪些重要的變化?波義耳、拉瓦錫、門捷列夫……在一個個化學家的故事里你將逐漸走進神奇的化學世界,了解化學的過去、當下與未來。
2.降解塑料實踐和進展
主講人:季君暉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1月12日20:00
課程概要:塑料袋、礦泉水瓶、包裝盒……幾乎每一天我們都要和各種塑料制品打交道。然而塑料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對環(huán)境、生態(tài)及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我們該如何治理這些污染?降解塑料的出現(xiàn)又將為這一矛盾的局面帶來哪些轉機?通過講述降解塑料的降解原理、不同種類,我們將了解它們如何在環(huán)境保護中大顯身手。
3.自來水哪里來
主講人:羅建泉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1月14日20:00
課程概要:對于自來水的存在,我們已然習以為常,殊不知得到自來水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本課程將介紹我們日常喝的自來水從哪里來,常用的凈水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分離膜。從結構到功能、從種類到應用、從日常生活到科學前沿,我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分離膜的世界。
4.“不濕”的界面
主講人:董智超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1月17日20:00
課程概要:經過長期進化,生物形成了優(yōu)異的功能和完美的結構,荷葉出淤泥而不染,豬籠草利用濕滑的籠口捕食昆蟲……自然界的奇妙創(chuàng)造,對科研人員來說,是研發(fā)新材料的“靈感源泉”。生活中的界面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通過仿生手段合成的新材料,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5.答疑解惑:解物質變化
主持人:白睿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答疑嘉賓:各位課程主講人
播出時間:1月19日20:00
二、繽紛世界主題
光與視覺的科學
1.人類對光的認識過程
主講人:黃元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播出時間:1月28日20:00
課程概要: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對光的利用和認識也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文明進程和對世界的認識。原始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其他生物所能感受的光和色與人眼一樣嗎?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光速的研究是如何引發(fā)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領略人類對光的認知過程,感受光的美妙和神奇。
2.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主講人:李明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1月31日20:00
課程概要:光是能量的源泉,亦是最重要的信息載體,因此認識光是非常重要的。課程會細致解讀光是什么,介紹光的大家族,并探討光如何由物質產生又如何與物質作用。光是我們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通過光與物質的作用我們可以獲得大千世界的豐富信息。
3.從自然光到激光
主講人:方少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2日20:00
課程概要:光是一種電磁波,根據波長的大小對應著不同的頻段。從微波到激光,不同種類的光有何區(qū)別?它們分別有哪些用途?這些應用相關又有哪些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光學的應用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4.色度學與顏色感知
主講人:李治林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4日20:00
課程概要:在物理學的角度,我們將一同認識光、了解它的性質;在生理學的角度,我們將揭秘人眼是如何看到大千世界的;那么眼見一定為實么?我們?yōu)槭裁磿a生一些視覺上的錯覺?在這堂課中,你將找到答案。
5.答疑解惑:察光之絢麗
主持人:李雨萌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答疑嘉賓:各位課程主講人
播出時間:2月7日20:00
三、大地探秘主題
地球演化中的科學
1.說說地球的事
主講人:翟明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9日20:00
課程概要:你是誰?從哪里來?終將歸往何處?這些“終極命題”的答案無不與地球科學息息相關。了解地球的前世、今生與未來,領略滄海變桑田的宏大時空圖景,感悟我們如何了解地球、探索地球并珍視地球,正是這堂課可以帶給我們的收獲與思考。
2.跟著地質學家玩石頭
主講人:董漢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11日20:00
課程概要:“地質學是什么?”“各種巖石究竟在哪里可以找到?”“地球的秘密有哪些?”。報告人將根據多年從事地質工作的心得、體會,一一揭秘“為什么石頭是無所不能的”“為什么要實施第二次青藏科考”“為什么要深入地球內部”“為什么要飛向太空”……
3.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其環(huán)境效應
主講人:丁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14日20:00
課程概要:大陸碰撞-俯沖等深部圈層作用驅動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質事件之一。高原隆升顯著影響地表圈層-大氣圈、水圈/冰凍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的耦合作用過程,深刻影響亞洲氣候動力學、生物多樣性、碳循環(huán)、現(xiàn)代水資源和大江大河演化,隆升造成的巨大高差變化及強烈的風化剝蝕也是地球的碳匯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是21世紀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
4.多年凍土
主講人:丁金枝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16日20:00
課程概要:近年來,全球變暖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命題。而多年凍土融化正是全球變暖帶來的重要影響之一。那么,什么是多年凍土?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凍土融化會給我們的環(huán)境或者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重要的內容將在課程中一一展開。
5.答疑解惑:覽山川異域
主持人:馬藝文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答疑嘉賓:各位課程主講人
播出時間:2月18日20:00
四、數(shù)與萬物主題
數(shù)學的思想與應用
1.數(shù)概念歷史漫游
主講人:李文林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21日20:00
課程概要:本課程將帶領同學們經歷一次對數(shù)的認識的歷史漫游,從遙遠的古代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抽象出自然數(shù),到在數(shù)學運算內部矛盾的推動下數(shù)王國疆域的不斷拓展,再到現(xiàn)代各種抽象的代數(shù)系統(tǒng),展示了一個綿延了數(shù)十萬年的、波瀾壯闊的偉大的抽象過程,同時說明,偉大的抽象,帶來偉大的應用,使數(shù)學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重要力量。
2.來自拓撲學的邀請
主講人:蘇陽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23日20:00
課程概要:同學們一定聽說過七橋問題,但是也許不知道它與拓撲學這門相對陌生的學科有什么關聯(lián)。同學們可能接觸過莫比烏斯帶和克萊因瓶,甚至玩過一些相關的剪紙游戲,它們又與拓撲學中的什么概念相關?從生活中熟悉的水杯、圓環(huán)、幾何形體出發(fā),我們可以逐步走進拓撲學的世界,感受數(shù)學的獨特魅力。
3.談談密碼
主講人:林東岱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25日20:00
課程概要:密碼學是網絡空間安全的基礎,是保障數(shù)據與通信安全,構建各類安全協(xié)議、安全機制與安全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本科普報告從什么是密碼學出發(fā),講述了密碼算法、密碼應用以及密碼學的發(fā)展趨勢,可為初高中和普通民眾了解密碼學,提高對密碼學的認識提供幫助。
4.飛行器大腦中的數(shù)學
主講人:薛文超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2月28日20:00
課程概要:我們都看過飛行器在空中自由飛行的畫面,你是否想過它是如何規(guī)劃飛行路線并穩(wěn)定飛行姿態(tài)的?答案就在于飛行器配備的“大腦”,即控制系統(tǒng)。是這顆“大腦”讓飛行器擁有了“思考”的能力。那么,這顆大腦是如何“思考”的?它要克服哪些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中又涉及到哪些數(shù)學的知識?通過上述介紹可以使同學們直觀地了解數(shù)學的作用,體會數(shù)學的魅力。
5.答疑解惑:探數(shù)字奧秘
主持人:李佩璇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答疑嘉賓:各位課程主講人
播出時間:3月2日20:00
五、空天翱翔主題
航空航天中的科技
1.高超聲速飛行
主講人:韓桂來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3月4日20:00
課程概要:飛得更高、飛得更快、飛得更遠是我們共同的愿望,也是本次課程的主線。什么是臨界空間?在臨界空間的飛行器長什么樣子?我們是如何讓飛行器一步步實現(xiàn)速度突破的?為了飛得更遠我們又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同了解高超聲速飛行器。
2.空間站太空實驗大管家
主講人:宋磊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研究員
播出時間:3月7日20:00
課程概要: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發(fā)展歷程和“天宮空間站”圓滿完成建造為背景,講述人類太空家園空間站的前世今生,帶領大家了解人類如何由向往太空,到走向太空,再到長期駐留太空的輝煌歷程。然而我們更渴望的是探索太空的無限奧秘,大量的探索未知的科學實驗即將在太空中開展,而空間站則成為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根據地。
3.科學實驗柜如何煉成
主講人:張立憲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
播出時間:3月9日20:00
課程概要:為什么選擇科學實驗柜?科學實驗柜的設計方案和理念是什么?為什么說科學實驗柜是測試出來的?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同揭開科學實驗柜的神秘面紗。
4.空間站基礎物理實驗
主講人:陳徐宗
北京大學教授
播出時間:3月11日20:00
課程概要:為什么要在空間做實驗?從地面到空間做實驗有什么不同?空間站上能做什么基礎物理實驗?這是課程主要準備解決的問題??臻g站為基礎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在座各位愿意獻身科學的同學提供了從地面到空間的新機遇。
5.答疑解惑:游空天寰宇
主持人:翟燕妮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答疑嘉賓:各位課程主講人
播出時間:3月14日20:00
推薦閱讀:2023中科院科學公開課第三季直播時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