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1 22:00:34作者:智慧百科
【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 冷舒眉】11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優(yōu)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進一步優(yōu)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二十條”)。
醫(yī)務人員在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 新華社發(fā)
相關專家11日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二十條”的出臺反映出國家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進行了更加科學精準的分析。此次調整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間尋求最適合的平衡點,以尋求最大的整體利益。同時也應看到,這次政策的優(yōu)化也給也給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級有關機構在疫情應對上需要“更快”“更準”,還要統籌兼顧,“這既是現實難題,也是要回答好的必答題。”
這二十條措施中,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具體的正在執(zhí)行且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將高風險區(qū)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
入境方面,第七條規(guī)定,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第十條規(guī)定,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網絡圖片
一些新內容涉及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如第十六條規(guī)定,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地方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zhí)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第十七條規(guī)定,加強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封閉小區(qū)配送、區(qū)域聯保聯供等預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儲備。全面摸排社區(qū)常住人口基礎信息,掌握空巢獨居老年人、困境兒童、孕產婦、基礎病患者等重點人員情況,建立重點人員清單、疫情期間需求清單。
《通知》說,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tài)清零”總方針,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wěn)住、發(fā)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優(yōu)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為什么調整?專家: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間尋求最適合的平衡點
武漢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譚曉東11日在參加《生命時報》相關話題直播時表示,“這二十條措施的出臺,實際上反映了國家和地方對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政策和效果做了一個全面的回顧,是一個更加精準的分析。正是基于這種精準的分析,對以后疫情防控提出了更具指導性的意義,應該說會對今后的防控產生較大的影響。”
疫苗專家陶黎納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二十條”中最引人關注的調整之一就是不再判定次密接,“次密接是基于密接進行調查和確定的,這是一個包含指數級人群的概念,將直接挑戰(zhàn)防疫資源的承受能力?!碧绽杓{認為,取消次密接的概念之后,更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精準,最大限度消除次生影響。
陶黎納表示,疫情防控措施在目前的疫情形勢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間尋求最適合的平衡點,以尋求最大的整體利益。
調整不是放開、“躺平” 專家:“二十條”是三年來我國防疫過程總結的科學辦法
陶黎納認為,疫情防控措施雖然有所調整,但這絕不是“躺平”。實際上其他一些國家也沒有“躺平”,仍在采取不同形式的措施,以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以及醫(yī)療體系的不堪重負。
中國疫苗行業(yè)協會會長封多佳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現行的“動態(tài)清零”總方針不僅沒變而且要堅持不動搖?!岸畻l”是三年來我國防疫過程總結的科學辦法,來之不易,應該抓緊落實。
一位匿名疾控專家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次調整對一些疫情防控措施做了優(yōu)化,但正如文件本身所說,這絕不是中國現在要“放松防疫、躺平”的信號,“這些政策優(yōu)化帶來的最大的益處就是推動減少疫情防控對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促進經濟和防疫的平衡。近期有新聞報道一些地方‘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的政策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這二十條優(yōu)化措施就一些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給出了具體的指導和要求,有助于避免這些問題?!?/p>
未來疫情防控措施會不會進一步調整?
對于未來防控措施會不會進一步調整的問題,陶黎納認為,“這次調整防控措施之后,可以觀察一下效果,以決定下一步的調整方向。每一次的調整,都需要根據相對應的疫情形勢來決定。”
譚曉東表示:“我們采取分步、穩(wěn)妥的探索性的形式,現在所需要的是大家有耐心、有信心,在保護我們自己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小步前進,才能達到所希望的目標?!?/p>
上述匿名專家指出,中國所走的每一步,不管是調整政策,接種疫苗還是研發(fā)、儲備藥物,都是為了未來的更好地開放做準備。
在一處便民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為前來進行核酸檢測的市民掃碼登記。 新華社發(fā)
政策優(yōu)化之后,疫情防控面臨新的要求
上述匿名專家認為,這次政策的優(yōu)化也給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比如不再界定密接的密接,就有可能出現密接“找不全”的風險,這需要更精準、更科學地去落實防控措施,也需要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投入更大的精力和韌性去堅持防疫工作。
封多佳也表示,各級政府機構的壓力可能會變大。在疫情應對上需要“更快”“更準”,還要統籌兼顧,這既是個現實難題,也是要回答好的必答題。
上述匿名專家提醒說,當務之急是要給還沒有完成全程接種的人群趕緊接種,做到應接盡接,一個重點就是要推動老年人群體的加強針接種。對此,封多佳認為,“要研發(fā)出更加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疫苗和藥品才能治本,我們疫苗行業(yè)任重時緊,必須更加加倍努力?!?/p>
陶黎納則指出,一些防控措施雖然進行了調整,但是核酸檢測不能放松,在需要的情況下,仍然要堅持科學檢測,以實時監(jiān)控疫情變化形勢,落實好“四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