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0 11:38:51作者:智慧百科
(觀察者網(wǎng)訊)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3件文物破損引發(fā)外界高度關注。而據(jù)《聯(lián)合報》、中時新聞網(wǎng)等多家臺媒報道,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11月8日證實,院內光是瓷器類文物,歷年來就有359件修復紀錄,其中破損成碎片的文物至少就有250件。吳密察稱,臺北故宮正在一件一件比對、檢討,“兩個月內會給大家有所交代”。
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截圖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中時新聞網(wǎng)11月8日報道,當日上午,針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受損情形,臺“行政院長”蘇貞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前往臺“立法院”備詢。
期間,無黨籍“立委”黃國書在質詢時指出,故宮近期有3件文物破損,一件確定是“人為”造成,另兩件破損的原因跟時間都不明。而根據(jù)他調動故宮資料發(fā)現(xiàn),早在故宮首任院長蔣復璁的任內,臺北故宮就曾經(jīng)在1967年、1975年、1978年發(fā)生過3件瓷器毀損,后來在時任故宮院長周功鑫的任內,故宮又在2012年發(fā)現(xiàn)5件文物、附件及殘片遺失。
就此,吳密察回應稱,臺北故宮正在往前清查檔案,包括把這些檔案全部解密,“不論它在什么時候、什么原因,全部盡可能地解密?!眳敲懿炖^續(xù)稱,現(xiàn)在通過修復紀錄,故宮可以將幾十年來的修復信息完全公開。
隨后,黃國書再指,經(jīng)過他盤點資料發(fā)現(xiàn),過去故宮的文物修復紀錄,光是瓷器類就達359件,詢問吳密察是否有進一步了解破損原因。吳密察回稱,這一數(shù)據(jù)是依據(jù)臺北故宮修復室的修復紀錄統(tǒng)計而來,文物破損狀況有嚴重、有輕微,其中破損成碎片的至少就有250件,破損的時間最早可以回溯到1973年。吳密察稱,臺北故宮正在一件一件地比對,了解原因。
黃國書直言,臺北故宮必須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如果是自然破損,代表故宮相關的保存機制、設備有問題;如果是人為破損,就代表故宮在院內的維護管理機制出了問題,這些都是必須進一步了解的問題。吳密察回復稱,臺北故宮正在檢討當中,強調“2個月內會給大家有所交代”。
值得注意的是,據(jù)臺灣“中央社”8日報道,在質詢期間,黃國書還提及,現(xiàn)在島內有聲音主張臺北故宮如果保管不好文物,不如還給大陸,詢問蘇貞昌有何意見。
蘇貞昌在回應時稱,臺北故宮文物眾多,歷來都妥慎保管,而且定期展覽、定期檢視。他談及這次3件文物破損事件,稱只有一件文物的破損是人為疏失,應當究責,另外2件是開箱即見破損。
臺北故宮博物院破損的3件文物
其中“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被認定是人為疏失造成損壞
蘇貞昌辯稱,文物“破損也不是這次才有”。他稱1973年臺北故宮就成立修復室,可見當年就已有破損修復需要。他甚至以“從當時到現(xiàn)在故宮已有359件文物破損”為擋箭牌,聲稱有人“為政治或選舉目的”,故意把這次臺北故宮3件文物破損事件“無限上綱”,故意說院長吳密察如何如何。
蘇貞昌為吳密察辯護,稱他上任以來努力更周全地保管文物,“以前好多件文物擠在一個箱子,現(xiàn)在(吳密察)準備一物一柜妥善保管?!碧K貞昌稱這是改革和進步的做法,應予肯定鼓勵。
據(jù)報道,蘇貞昌一度放言稱,臺北故宮文物是屬于人類的遺產(chǎn),他們正在努力保管,且好好地展覽,所以沒有什么歸還不歸還的問題。他自稱望全人類都愛好和平、重視文物,并宣稱“臺灣在這方面遠勝于其他地區(qū)”。
雖然蘇貞昌堅稱臺北故宮妥善保管文物,但島內知名綠媒“民視新聞”8日在報道時提及,臺北故宮1年多內就破損3件文物,讓外界質疑文物保護的標準作業(yè)程序有問題,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當日也拋出故宮改組議題。
據(jù)報道,張廖萬堅質詢,臺“行政院”一直在推動組織改造,是否有討論到故宮組織調整,如何確保文物能好好保存?就此,蘇貞昌先是表示,臺北故宮有歷史糾結,也有政治因素,行政組織改造不是那么急,故宮可以好好運作才是當務之急。不過,他隨后又補充稱,該改革就改革、該究責就究責。
對于臺北故宮近日的風波,中時新聞網(wǎng)8日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一個單純的博物館如今卻成為島內政治角力舞臺的主角,顯然外界對吳密察擔任院長是沒信心的。文章直言,對于故宮的所有珍貴歷史文物,吳密察是否一概都當作歷史寶物細心呵護,還是把故宮當成政治工具在玩弄,相信老百姓眼睛雪亮都看得出來。文章強調稱,老百姓需要的是專業(yè)在保存、延續(xù)有歷史教育意義文物的故宮,而不是專門擅長搞政治的故宮。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