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4 17:00:36作者:智慧百科
日本和韓國領導人在柬埔寨舉行了三年來首次正式會談,這兩個都親美又互相看不慣的國家,雙方領導人在9月底“非正式”會晤后,又再一次坐到一起。
資料圖
但坐到一起,并不代表他們能談到一起。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上臺,打破了文在寅執(zhí)政期間的韓日關系最低點,尹錫悅多次提到了美國框架下日韓合作,但剃頭挑子一頭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并沒有應和尹錫悅的熱情建議。
雖然共患難,比如日韓都被美國駐軍,每年需要繳納天價的“保護費”,比如被“美國優(yōu)先”想要掏空的芯片產(chǎn)業(yè)鏈,再比如美國反手一項貿易保護法暴擊了盟友的市場競爭力……如是種種,還有很多,日韓心中有沒有怨怒,肯定有。
資料圖
所以在世界局勢大變革下,尹錫悅的想法是,如果韓國、中國、日本加強合作,再與東盟攜手,必然能應對多重危機。
如今,世界各地都飽受疫情沖擊經(jīng)濟、氣候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經(jīng)濟衰退等問題,尹錫悅認為韓國、中國、日本三國現(xiàn)在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所以他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提到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必然能為推動國際社會和平與繁榮結出碩果。
但岸田文雄顯然對“合作”有不同的理解,與尹錫悅在親美的情況下還期待亞洲的共同繁榮不一樣,岸田文雄把出訪東南亞定義為增加“志同道合者”,日本增加國際影響力的辦法,是想把東盟拉入七國集團(G7)朋友圈。
資料圖
作為G7亞洲唯一的成員國領導人,岸田雖然備受冷遇,卻頗樂觀地表示了日本在西方的影響力,不過從G7尷尬的合影、日本國葬外交的冷清,都可以看出情況并不如岸田想象的那么美好。
一邊著眼于亞洲,一邊寄望于歐美,韓日兩國的選擇相同又不同。團結東盟,是兩國計劃的一部分,但又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對華關系。
韓國為什么有這樣的選擇?從韓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可以看出,韓國經(jīng)濟增長主要靠的是半導體、汽車、能源等產(chǎn)業(yè),但現(xiàn)在韓國遭受著14年來首度的逆差困境,其中不乏美國的手腳,韓國現(xiàn)在壓力非常大,韓國高層很清楚,曾經(jīng)的日本就是這樣被美國掏空的。
資料圖
尹錫悅需要一個足夠和美國匹敵的倚靠,亞洲的中國市場、東盟市場是他用于自救的選擇,澳大利亞的前車之鑒、德國“天團”隨朔爾茨訪華,都給了他很多的啟示。
如果過于順從美國,對韓國來說是失去更多自主權的開始。
日本的選擇是執(zhí)迷不悟地為美國當亞洲代言人,岸田文雄首次進行與東南亞多國面對面會議,秉持的依舊是拉攏小圈子,彰顯所謂的日本立場和主張。
不過,岸田高估了G7的影響力,在俄烏沖突中東盟尚且不愿站隊卷入,在切身利益相關的經(jīng)濟上,東盟十分在意與其關系密切的中國的感受,岸田的試探能有多大成效,他自己或許也心知肚明。(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