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26 09:03:40作者:智慧百科
8月7日,廣東省運會男子乙A組U15組決賽,廣州隊VS清遠隊。
上半場比賽,廣州在17分鐘通過一次單刀機會取得領先。中場之前,清遠憑借一次右路內切射門扳平比分。
下半場比賽,清遠憑借一次角球機會反超了比分,隨后又憑借球員的個人突破,將比分擴大為3-1。
這場比賽之后的劇情,分成了兩個版本。
廣州市足協(xié)的版本是這樣寫的:
在身陷絕境的情況下,廣州代表隊并沒有輕言放棄。第64分鐘,唐XX禁區(qū)內突破造點,隊長X果斷走上點球點,一蹴而就……此后廣州代表隊越戰(zhàn)越勇。第74分鐘,廣州代表隊前場壓迫迫使對方門將出現傳球失誤,楊XX獲球后過掉門將推射空門得手,在完成帽子戲法的同時幫助球隊反超比分……比分定格在5-3。
這個版本的劇情,熱血,激情,讓人心潮澎湃,讓人感嘆足球的力量。
但在一段現場的視頻中,劇情變成了如此:
那個讓廣州隊吹響反擊號角的點球,制造過程頗有爭議,廣州隊小球員略顯夸張的倒地毫不遜色足壇各大前輩。
點球之后,清遠隊員如斷電一般開啟了眼神防守,讓廣州隊的進攻猶入無人之境。
而當廣州隊追平之時,有一名清遠隊球員跑去和守門員說了些什么,讓后者非常懊惱。
后來,清遠的球員們停止了跑動,無助的站在原地,消極的倒著腳,像是丟失了魂魄。
幾分鐘后,廣州隊反超了比分,并繼續(xù)擴大了優(yōu)勢,最終逆襲奪魁。
這個版本的劇情,詭異,無奈,讓人怒發(fā)沖冠,讓人感到惡心。
更令人心碎的是,獻上這場表演的是一群年齡不到15歲的小球員。
在賽后的冠軍合影中,廣州隊的球員們看上去并不興奮,與那位站在C位微笑著伸出大拇指的領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個月后,2022年的平安夜,那位微笑的領導被有關部門撤職查辦,同時被撤的還有廣東體育系統(tǒng)大大小小的16名官員,還有6人被終身禁足,原因就是如人們猜測的那樣:
“假球?!?/p>
應該說隨著官員的被查,隨著廣州足協(xié)的被禁,隨著廣州隊董事長被開除,這場廣東省運會假球案可以告一段落了。輿論對此也基本滿意,著名解說員韓喬生說這波處罰是及時的,某專業(yè)報紙說這波處罰是正確的。
不知道為何,筆者在審視整理這事的材料時,腦海里總是出現《讓子彈飛》里縣長衙門的一幕,一群光著膀子的群眾,在面對張麻子時高喊著:
“青天大老爺!”
沒錯,整個案子的過程就像是讀過一部《楊乃武與小白菜》,就像是看過一遍《九品芝麻官》,當被糟心的劇情折磨的痛心疾首之時,都會出現一個青天大老爺,都會出現一個救世主把一切逆轉,然后皆大歡喜,然后關燈睡覺。
但在關燈之前,忽然發(fā)現,這劇情頗有些熟悉——12年前,也有一支球隊因為打假球而送上了輿論的封口浪尖,也有一堆官員被撤職查辦,也有一堆從業(yè)者被終身禁足,之后也有一個青天大老爺、一個救世主出現把一切逆轉……
類似的劇情,竟然于12年間上演了兩次,而且演得越來越沒有營養(yǎng),越來越沒有底線——踢假球的球員從成年人變成了未成年人。
正如黑格爾所說:
“一切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會出現兩次,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鬧劇出現。”
但黑格爾沒有說的是,正是因為在上一次的悲劇過后,大家都心滿意足的關上了燈,閉上了眼,在青天大老爺和救世主的帶領下美美的做了一個夢,才導致了如今鬧劇的發(fā)生。
因此,對于這場假球案,重要的決然不是守得云開見月明后的喜悅,不是始作俑者被就地正法后的歡呼,而是有沒有負責人能站出來告訴公眾,這一切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為某些人物的臉面工程?還是因為某些機構存在著權力的傲慢?
可惜到目前為止,沒有權威出來就此事的各種細節(jié)進行解釋。只有一點可以坐實,這場假球,并不涉及什么金錢交易,因為在官方的公告中,相關人士只有違紀而沒有違法。
但在筆者看來,相比于金錢交易的骯臟,權力的傲慢更加恐怖。
因為拜倒于金錢還算是人性之弱,但拜倒于權力則是人性之惡。
值得一提的是,被處理的16人中,有人曾因某事被曝光而幾番騷擾爆料者。
難道一場假球大案,沒有人涉嫌違法?
總之,如果不能把此事的來龍去脈放在陽光下暴曬,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同樣的劇情將會第三次、第四次上演。
而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第三次、第四次還有的話那只能算作黃片了。
畢竟正經的藝術沒有從頭到尾都耍流氓的。
回顧這場假球,有兩個細節(jié)最令人心痛,也令人毛骨悚然。
一個是廣州隊打入反超比分的一球后,“失誤”的清遠后衛(wèi)轉過身去,跪在草地上,將自己的頭狠狠地埋下,像是自責,像是痛心,更像是一種被迫的無奈。
另外一個細節(jié)時,比賽結束后,廣州隊那位上演了帽子戲法的球員,在接受采訪時說:
“希望自己未來能披上國家隊的戰(zhàn)袍,為國而戰(zhàn)……”
現在已經身陷囹圄的前國門張鷺,曾經也說過這樣的話。
當然,對于這群足球少年,無論是勝利的一方,還是失敗的一方,我們有的不應是苛責,而是同情與保護,畢竟錯不在他們,錯的是……
筆者也不知道誰錯了,可能是本澤馬吧。
記得王小波說自己小時候總是餓,但饑餓的年代沒東西吃就只能啃鉛筆,先吃鉛筆后的橡皮,然后吃裹著橡皮的鐵片,最后把這整個筆桿全部啃光。由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饑餓讓小孩子變成白蟻?!?/p>
那假球讓小孩子變成什么?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