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行情交易界面如何看指標?
2023-02-13
更新時間:2023-02-10 08:20:58作者:智慧百科
作者 | 劉冬雪
編輯 | 孫春芳
看完2月8日理想L7發(fā)布會的不少網友感嘆“這很蘋果”。
車型命名上,Pro、Max、Air,滿滿向蘋果致敬的味道;發(fā)布會畫面構圖與拍攝,各產品負責人對產品的介紹及無縫專場,都讓人仿佛置身蘋果發(fā)布會現場。
這不讓人意外,畢竟理想創(chuàng)始人李想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最喜歡的企業(yè)是蘋果。李想認可蘋果的文化和體系,為了實現組織升級,他交叉著讀了三本書,《史蒂夫·喬布斯傳》、《喬納森傳》和《蒂姆·庫克傳》。
甚至在產品上,理想的車型都陷入了與蘋果相同的爭議——“套娃”。從理想ONE到理想L7,沒有意外、沒有驚喜,在三個平臺中排列組合,組成了“理想式”的套娃矩陣。有網友認為這種策略模糊了理想的辨識度,使其變得平庸。但李想本人對“套娃”二字并不排斥,反而強行辯解:“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yè)都是套娃?!?/p>
一個車型走天下
在這場發(fā)布會之前,理想L7就已經不存在任何神秘感了。
理想汽車“三大件”冰箱、彩電、沙發(fā),仍是標配;移動豪華家庭的標簽依舊承載著帶著用戶全家看星空、看大海的心愿;大空間、大車身,虎視眈眈地還是BBA的市場……
與此前的幾款產品不同,理想L7是其首款五座產品,目標客群從大家庭切換到小家庭。
此次理想L7推出了三個版本:Air、Pro與Max。
配置不同,價格也不同,理想L7 Air、理想L7 Pro、理想L7 Max,全國統一零售價格分別為31.98萬元、33.98萬元和37.98萬元。
(圖源:理想發(fā)布會)
熟悉理想的人可能對理想L7的配置很“面熟”,看起來就像是理想L8和理想L9 的孿生兄弟。
理想汽車成立8年,推出了4款產品,2018年10月18日,理想ONE發(fā)布;2021年5月25日,2021款理想ONE發(fā)布;2022年6月21日,理想L9發(fā)布;2022年9月30日,理想L8發(fā)布,今年理想L7揭曉。
4款產品或換代或增減配置,車型之間仿佛有所傳承,通俗的說法就是“復制粘貼”。
以至于有不少車主吐槽“L7、L8、L9 三款車的前臉幾乎一模一樣”,不過李想對此解釋,“電動車去進氣格柵后,想要實現傳統燃油車通過改變中網造型形成的顯著差異化很難,那我們就索性接受是一模一樣的?!?/p>
“你可以換另外一種思路,把L9到L6想象成是一個車型,只不過是四個不同版本,就像在一個樓盤里提供了不同戶型。我骨子里是這樣認為的,我也是這么說服團隊的?!崩钕敕Q。
《晚點Auto》專訪李想時就此問題追問,把理想套娃的爭議與蘋果造車作比較,李想對此表示,蘋果造車前臉也會長得一模一樣,“大家老說套娃有問題,但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yè)都是套娃。”
實際理想汽車的套娃式產品,是其公司戰(zhàn)略下的一種必然結果。
在李想看來,“蔚小理”三家新勢力出牌方式不同。蔚來是穩(wěn)健保守的出牌方式,不抱太高預期但能確保穩(wěn)定性;小鵬是跳躍式的出牌方式,每一款車占領一個全新的市場。而理想是大產品、壓爆品的出牌方式。
所謂爆品策略,不是單一爆品而是產品組合爆品。支撐理想爆品策略的是公司2019年底就確定的核心戰(zhàn)略——平臺化戰(zhàn)略,即理想的所有車型所有車都是三個平臺(電驅動、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做任意組合。增程有兩個平臺;座艙有 SS Max、SS Pro;自動駕駛有AD Max(搭載英偉達Orin),AD Pro(搭載地平線 J5 )。“所有的車都是交叉組合這些?!崩钕胝f。
用最“摳門”的方法造車
“蔚小理”也許是造車新勢力中最能映射創(chuàng)始人性格的三家企業(yè)了。
蔚來的李斌崇尚宏大,補能設施、動力電池、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芯片等各條戰(zhàn)線,都想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何小鵬癡迷技術,公司最大的核心也是技術,無論是語音交互還是自動駕駛,都是最早投入且最堅定的。而李想目標感更強,懂得通權達變,以結果驗證選擇。
李想認為,站在十年維度上來看整個行業(yè),應該先討論規(guī)模,其次才是看技術的變化。而規(guī)模的核心在于平臺化和供給。
平臺化意味著硬件、軟件都是同一個平臺來研發(fā),最后每款車型在硬件平臺、軟件平臺上做交叉就可以,就像拼積木一樣;供給則需要產能和供應鏈共同支撐。
圖/視覺中國
盡管理想的平臺化造成了套娃,但在目標市場,并不妨礙其熱賣。去年12月,理想汽車月交付量達到21233輛,再次創(chuàng)下單月最高交付紀錄,成為新勢力中最快達到月交付超2萬輛的品牌,同時平均售價超過40萬元,成為30-50萬元SUV的銷量冠軍。今年1月份,理想也是新勢力中少有的交付量同比增長的企業(yè)。
套娃最大的好處是節(jié)省成本。如果橫向比較,2022年前三季度,蔚來共交付97452輛車,虧損82.9億元,平均賣一臺車虧損8.5萬元;小鵬交付了98553輛車,虧損67.78億元,平均賣一臺車虧損6.8萬元;理想交付了86927輛車,虧損22.98億元,平均賣一臺車虧損2.6萬元,算是“蔚小理”中成本控制還不錯的。
不過縱向比較,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和研發(fā)費用的持續(xù)高投入,理想仍距離盈虧平衡有一定的距離。2022年三季度,理想的毛利從2021年同期的23.3%下滑到了12.7%。
在春節(jié)后開工第一天,李想發(fā)布全員信中表示,理想汽車的愿景是到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è),這無疑需要更多的投入。也許盈利并不是李想最擔心的,現金流才是。而充足現金流需要賣出更多的車,理想L7身上的擔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