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別讓蘋果跑了!

        更新時間:2022-12-11 19:20:46作者:智慧百科

        別讓蘋果跑了!

        作者 | 萬連山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12月3日下午,華爾街日報甩出一則重磅消息:

        蘋果計劃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亞洲其他地區(qū)來生產蘋果產品,尤其是印度和越南。

        與此同時,印度塔塔集團正加速回歸本國,計劃投入900億美元在國內發(fā)展制造業(yè)。

        時間剛好,意味深長。

        摩根大通預計,蘋果將從今年底開始,將5%的 iPhone14生產轉移到印度,到2025年將在印度生產四分之一的 iPhone。


        這一重大的戰(zhàn)略轉變,透露出蘋果已經著手在全球尋求更多元化供應鏈的意圖。

        其實類似蘋果這樣動作,近兩年來也有不少海外巨頭公司做著同樣的事,由此也讓“產業(yè)鏈轉移”的話題討論一直都很熱,并且越來越熱。

        蘋果這些國際巨頭們的變心,背后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反思和警惕的地方。

        蘋果的訂單確實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有價值的東西,除了經濟產值、創(chuàng)匯和提供就業(yè)外,還有如電子消費升級、產品競爭帶來的技術升級、高端產業(yè)集群升級等很多難以量化的推動作用。

        但從某方面來看,蘋果之于我國為之服務的無數供應鏈企業(yè),更像是一個隨時可以拿走的飯碗,或者隨用隨棄的賺錢工具。

        現在蘋果的供應鏈轉移更是告誡了我們,中國制造還是必須要扶持其自己的品牌,必須有自己的先進技術,必須要在價值更高的高端制造上爭奪下話語權和議價權。

        01

        蘋果的背刺

        和硅谷其他科技公司一樣,蘋果很早就開始了生產外包。

        早在70年代,蘋果就把半導體芯片封裝工藝,轉移到了勞動力成本低下的亞洲。尤其是蒂姆·庫克的上任,徹底把蘋果的全球制造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掌控推升至了一個絕對高度。

        這種掌控帶來的效益之強大,足以讓全球所有頂級商業(yè)巨頭都頂禮膜拜,有人稱之為——蘋果的帝王之術。

        以全球最龐大的訂單為利器,蘋果把全球范圍內的零配件供應商和組裝商拿捏得死死的。

        尤其是中國的無數零配件供應商和代工組裝的富士康。2021年,蘋果供應鏈工廠中,中國大陸的工廠就有383個,占了48%。


        在蘋果最輝煌的時候,蘋果的代工廠也即被稱為最強流水線血汗工廠的富士康在中國一度擁有超過100萬工人源源不斷為其加班加點生產手機和其他產品。

        2021年,蘋果從中國市場賺取了684億美元收入,中國市場成為它的第三大收入來源市場,而且這兩年中國市場的增速顯著超越其他大區(qū)市場。

        但在另一方面,在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分配中,蘋果拿走了近6成,包括中國企業(yè)在內的無數原材料供應商的利潤只有2成出頭,而為蘋果日夜加班組裝手機的中國大陸勞工成本甚至僅有1.8%,他們絕大部分來自富士康工廠。

        而富士康本身,為蘋果生產手機的利潤也僅有2%。


        然而即使如此,蘋果依然對這些供應商及代工廠的命運生殺予奪,隨時根據利益的平衡分配讓他們絕對服從,還培養(yǎng)扶植一些產業(yè)鏈上的替代者,讓他們時刻擔憂訂單被搶而處于價格競爭內耗狀態(tài),由此蘋果收獲最牢固的供應鏈生產線,和不斷壓榨出最多的利潤。

        這就是業(yè)內臭名昭著的“2+1”政策。

        當然,為了掌控著產業(yè)鏈的絕對話語權,蘋果也有很多其他企業(yè)做不到的手段。

        翻看蘋果財報,每年都有百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其中75%以上是用于精密設備和軟件購買,全是給供應鏈企業(yè)準備的。

        比如,在富士康工廠iPhone產線上,接近一半的設備和軟件都由蘋果公司提供,不論是權限還是年末清查資產,都與代工廠無關。

        同時,EPM(工程專案經理)、GSM(全球供應鏈經理)以及SQE(供應商質量工程師)等重要崗位,也由蘋果派遣人員擔任,從零部件供應商、組裝廠到銷售渠道的全部數據,他們都能通過企業(yè)資源規(guī)劃系統(tǒng)(ERP)進行實時監(jiān)控。

        也就是說,代工廠的生產模式、關鍵設備甚至技術都在蘋果掌握之中。


        在產業(yè)鏈上的絕對掌控力,讓代工企業(yè)相互之間無限內卷,是蘋果能夠最大程度獲取超額利潤的法寶。

        這一招在中國屢試不爽。

        然而,作為一家龐大的跨國企業(yè),蘋果的野望遠不止于此。

        隨著中國制造業(yè)成本的上升,部分附加值低、成本敏感的低端制造,正在向印度、東南亞轉移,這也是時代大勢。

        當前的計劃是,把約20%的中國產能轉移到印度。同時,還正在與組裝伙伴合作,將iPad和MacBook的部分生產轉移到越南。

        即便印度和越南的供應鏈極不完善,當地的消費市場也與中國無法比較,存在這樣那樣各種問題,蘋果仍然堅定地進行產能轉移。

        這背后,在越發(fā)復雜的宏觀環(huán)境下,已不僅是為了成本端的考慮。

        而對于我國來說,近些年確實也還有不少其他海外巨頭的離場,伊然成為一種趨勢。

        02

        高端制造,必須邁過的坎

        2006年,世界銀行在總結東亞經濟報告中,提出來一個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

        經濟體在發(fā)展過程中,依靠后發(fā)優(yōu)勢輕松完成初步工業(yè)化。

        而隨著人均收入提高,廉價勞動力優(yōu)勢喪失,卻沒能完成產業(yè)升級,從低利潤端爬到高利潤端,從勞動密集轉向技術、資本密集。

        此時,向下沒有貧窮國家的成本優(yōu)勢,向上比不過發(fā)達國家的科技優(yōu)勢,尷尬地卡在中間,陷入困境。

        簡而言之,產業(yè)升級是一道坎。

        這道坎,有些國家跨過去了,比如韓國、日本、以色列。但大部分都被絆倒,比如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國家。

        當然,更多的,連坎都夠不著。


        產業(yè)轉移是個漫長的過程。80年代,中國大陸從日本和四小龍手中接過的,主要是五金、塑膠、服裝、玩具等低端制造。90年代,電子零配件也轉移過來,而后就是汽車、船舶、機床這類要求一定技術含量的產業(yè)。

        然而,再強大的產能,也無法得到定價權,我們長期處于“1億條牛仔褲換一架波音飛機”的窘境中。

        即便到現在,中國生產了全球近一半的終端產品零部件,但從整體產業(yè)鏈來看,行業(yè)70%以上的市值,仍在美國科技公司手中。

        同時,目前在亞洲,中國大陸的人工成本,僅次于韓國、日本、新加坡,紅利期即將消退。除了部分護城河極深的產業(yè),低端制造業(yè)正加速向南亞、東南亞轉移。


        低端制造業(yè)雖已不適合當前的中國國情,但第二產業(yè)始終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支柱,是第三產業(yè)興盛的基礎。

        通過技術升級,占領高端產業(yè),擴大產品的附加值,復制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路線,是中國制造業(yè)必須要做的事情。

        也就是最近常說的高端制造。

        事實證明,現有的高端制造,想從先發(fā)國家手中拿過來非常困難。

        尤其是在先進國家開始對后進國家實施打壓的時候,比如通信、芯片、高端機床設備、工業(yè)軟件、先進材料等等。

        這些年,在這些方面,我們遭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際各種千方百計的遏制甚至打壓,幾乎就沒有停止過。

        在技術要素最大決定一切,而西方發(fā)達國家技術積累領先我國很遠的科技時代,我國想要突破他們的技術封鎖,實現科技自主自強,實現高端制造的轉型升級,難度無疑是巨大的。

        但再大的難度,也必須硬著頭皮走推動制造業(yè)升級,而且還要迎頭趕上,甚至逐漸局部超越。

        所幸的是,這些年來,在一些新興或者正在新興的領域,我們逐漸走在了前面,開始掌握到了一些話語權。比如5G、消費電子、新能源發(fā)電、高鐵、智能汽車等等。

        這些領域,都有很多共同的特征,都是技術密集型產業(yè),都是通過海量的資本澆筑和政策扶持,逐漸沉淀出大量的產業(yè)技術專利,并形成足夠強大的自主產業(yè)集群,最終可以較大程度地掌握到了寶貴的自主權和定價權。

        雖然其中還有一些地方仍不是世界最頂尖,但在很多地方也足夠成為世界領先,甚至正在彎道超車,并且能夠走出海外,吃到了更多的利潤。

        它們是中國制造業(yè)擺脫低端勞動密集型的流水線工廠命運的最好榜樣,它們的飯碗,再也不會被海外巨頭端走。

        但目前,這樣的領域還是太少了,三百六十行,我國必須要掌握定價權的產業(yè)還遠遠不夠。

        03

        尾聲

        客觀來講,全球產業(yè)轉移是一個無可避免的潮流和規(guī)律,過去幾十年來也至少出現了3次大轉移,以后肯定也會繼續(xù)出現。

        而一些產業(yè)轉移出去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并非都是壞處,當一個國家能從此前承接全球產業(yè)鏈制造中不斷升級迭代,完成自身技術和經濟的升級,也沒有什么必要還守住那些低效率低價值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產業(yè)。

        只是當前的國際格局生變,導致新的轉移再次集中大規(guī)模出現,這在當前復雜環(huán)境下,給我們增加更多的壓力。而蘋果們的意圖,也更讓我們覺得時間的緊迫性。

        但我相信,雖然目前我們仍處在全球制造業(yè)梯隊中低端位置,但中國的未來是必須要在高端制造上爭奪話語權的。

        這個過程中,陣痛雖有,但希望更在前方。

        推薦閱讀

        別讓富士康也跑了!

        最近,蘋果公司不動聲色搞了個大事情,部分產業(yè)鏈悄咪咪地撤離中國。

        我盤點下蘋果手機的全球供應鏈布局,上下游相關企業(yè),中國大陸有259個、日本96個、美國49個、中國臺灣37個、韓國30個。

        鄭州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基地,生產了85%的iPhone Pro系列。中國智能手機出口占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額的27%,其中有1/4的出口額來自河南省。

        外媒預測,蘋果的產業(yè)鏈轉移到印度,今年印度生產了5%的iPhone,莫迪宣稱到2025年產量要增長到25%,遠期目標為40%-45%。另外越南也在發(fā)力,從AirPods開始,會生產更多的蘋果產品。

        庫克這招很絕,對河南經濟殺傷力很大。

        河南省承接全球代工之前,經濟形勢很嚴峻,2009年河南的貿易進出口總額只有134.38億美元,排在全國第17位,引入富士康后,貿易額直接跳漲,升至326.42億美元。現在河南已經排名中部六省GDP首位,翻身逆襲。

        上個月,鄭州富士康疫情,有人叫嚷,“趕走富士康,抵制蘋果 ” ,還大大咧咧地說 “ 難道沒有富士康,河南人就活不下去了嗎?”

        現在,西方資本家動了心思,準備跑到印度和東南亞。

        要恭喜這些狹隘的排外分子。

        這下蘋果撤離,一拍兩散,西方資本家和抵制蘋果的網民,以后誰也見不著誰,眼不見為凈,雙贏win win。

        01

        這些年,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業(yè)衰退后,能不能遷到中西部?印度和東南亞能不能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不是個新鮮的話題了。

        我有個跟其他人不一樣的觀點:不是東南亞需要工業(yè)體系,而是工業(yè)體系需要東南亞。

        長期以來,東南亞老百姓吃第三產業(yè)的飯碗,日子小富即安,他們的勞動力就業(yè)崗位靠旅游業(yè)和第三產業(yè)就能消化。



        ▲沙巴加雅島水屋(圖/網絡)

        東南亞,他們的經濟引擎靠歐美人的旅游消費帶起來,外國游客到了新馬泰,出行,產生出租車司機的崗位;外國游客要吃飯,產生出廚師、餐廳服務員的崗位;外國游客要有個住處,政府和商人蓋酒店,產生建筑工人的崗位,酒店蓋完投入運營,又產生出門童、打掃房間女仆的崗位。

        歐美人之后,又是日本人韓國人,接下來是中國人,源源不斷的前往新馬泰,拉動消費。東南亞的網紅景點,像沙巴,是北上廣中產必去的打卡地,疫情之前的2019年暑假,我在朋友圈連續(xù)兩個月看到有人在那邊曬照片。

        制造業(yè)對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但是具體到個人層面來說,工業(yè)化是個苦差事。

        流水線打工的生計實在太苦了,中國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打工浪潮,在整個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中算一個異類。為什么這么苦,還是爭著去打工,因為城鄉(xiāng)二元制下的農民日子實在太苦了。

        那時的中國,人均收入太低了,農民太窮了,農村種地累死累活,制造業(yè)一丁點利潤就能讓農民工滿足。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離不開這個時代背景。

        印度和東南亞的底層老百姓,雖然窮,但沒窮到做牛做馬還口袋里沒錢的程度,沒必要進廠打工,主動找苦吃。

        GDP再高的一些亞非拉國家,即便開搞制造業(yè),提升科技產業(yè)實力,也會盡可能用更靈活的辦法。比如阿聯酋、沙特和卡塔爾等石油土豪國,工業(yè)化過程中,大規(guī)模引入外籍勞工,最苦最累的活給他們,本國人干輕松的活。

        通過把成本轉嫁給外籍勞工,阿拉伯的石油大戶們點科技樹,發(fā)展前沿產業(yè)。2019年阿聯酋將宇航員送上了太空,2020年阿聯酋啟動了火星探索任務,并發(fā)射了“希望號”探測器,目前阿聯酋方面計劃登月工程,和其他國家合作,投放月球車到登陸月球表面。

        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事業(yè),是不是令人心潮澎湃?這一切都建立在外籍勞工的血汗上。

        世界杯剛開幕的那兩天,西方媒體專門報道了,石油土豪國對勞工階層的壓迫,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派遣工人,在卡塔爾受苦受難。

        至于東南亞的發(fā)展道路,干脆降低制造業(yè)比重,當地老百姓吃網紅經濟的飯碗,搞搞旅游業(yè),做做餐飲特色美食,跳跳民族風情舞,吸引外國游客。再承辦些國際性運動會、展會,各種賽事盛會,拉動經濟。

        工業(yè)對東南亞,并不是必需品,他們專心做第三產業(yè),雖然達不到富國水平,但溫飽是綽綽有余。

        02

        東南亞沒了富士康,可以繼續(xù)發(fā)展旅游經濟,用第三產業(yè)賺點錢,而我國中西部省份沒了富士康,只能種地了。

        高科技產業(yè),文創(chuàng)產業(yè),ACG產業(yè)【即 Animation(卡通動畫)、Comics(漫畫)、Game(游戲)的合并簡稱】,這些時髦時尚,引領未來經濟的公司產業(yè)幾乎都在東南沿海,中西部省份只能搞制造業(yè)。

        之前,富士康疫情上熱搜的時候,一個博主大言不慚地說:富士康沒啥了不起,鄭州有十幾個比富士康更拔尖的企業(yè),個個都是幾十萬員工。



        圖/微博

        這就非常逗了,鄭州要是有十幾個比富士康更拔尖的企業(yè),豈不是經濟起飛,直追北上廣?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富士康可不是那種小作坊式生產經營,員工七八十號人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這是十萬級別的超級工廠。鄭州富士康產區(qū)員工數有35萬,體量非常龐大,這還是引入自動化機器人,減員后的結果。在沒有機器人的時候,工廠達到50萬人。

        早年間深圳富士康,園區(qū)工人數量在30萬上下,為了保證一日三餐,廠方每天采購40噸大米、10噸面粉、30噸蔬菜、200頭豬、6萬個雞蛋和500桶食用油。

        這種龐然大物的工業(yè)體,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民營個體戶面前,生產力完全是碾壓的。2019年鄭州進出口總額4130億元,富士康占了近82%,同時占總進出口額65%。

        對富士康這樣的業(yè)界龍頭,各地地方政府是給政策給優(yōu)惠,搶著要的。2009年,蘋果準備在中國擴大生產,鄭州立刻向中央申報保稅區(qū)。為了搞好配套設施,鄭州組織了百日會戰(zhàn),在保稅區(qū)翻新道路,一輛輛巴士運貨。

        當時根據預計,一旦富士康落地,就有94條生產線,需要35萬工人火速到位。為了完成招工目標,河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層層分解到18個地級市,甚至鄭州每個社區(qū)居委會都要推薦10個人。

        其他地方也在賣力引進產業(yè)鏈,重慶擴建江北機場三期工程,成都建設雙流國際機場貨站,完成配套設施,成都勞動局還在火車站設立招聘點,現場招募農民工。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地方承接了蘋果的電子產業(yè)鏈后,經濟爆發(fā)式增長,四川生產了全球70%的iPad,河南生產了一半以上的iPhone,重慶則包攬了40%的筆記本電腦。三個省市的電子工業(yè)產值合計超過2萬億,相當于整個越南的GDP。

        03

        工業(yè)化對于宏觀經濟的重要性,我不再贅述了,懂的都懂。

        我最后要說的是,富士康對于窮人孩子,意味著什么。

        從薪資和福利待遇來講,富士康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今天的富士康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富士康。

        現在中西部一些地區(qū)的農村青年想進富士康還沒門路,要花錢找中介才能進。因為富士康崗位在藍領行業(yè)里,算不錯的。

        在貧窮落后省份,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還有私人小廠效益差,藍領在這些場地上班,掙錢少就不說了,拖欠工資、加班不給加班費的現象屢見不鮮。富士康的工資,社保全部齊全,算低學歷農村小青年,能夠觸及的最好的工作。

        而且富士康的工作條件好,空調啥的都有配備,夏天車間溫度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餐廳、美食城、商業(yè)街、足球場、籃球場、網吧乃至理發(fā)店,都給配齊了。富士康畢竟是國際大企業(yè)了,財大氣粗,有底氣砸錢蓋設施。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就沒那么多錢配空調等設施。我跟沿海省份的一些朋友聊過,在他們那邊,工人夏天干活熱,廠里只配備水冷風扇。

        富士康入駐中西部省份后,高了當地工人的生活水平,打工仔有了富士康這個選項,就不用去低效的地方小廠。富士康以及富士康帶來的上下游產業(yè)集群(南航、海航、匯川、領益、勝宏等),這些牛逼企業(yè)把原先沒競爭力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給淘汰了。

        鄭州富士康不但自己雇傭了30多萬員工,更是帶動了整個經濟體系,吸引航空物流、材料、印制電路板、工業(yè)機器人等相關產業(yè)企業(yè)相繼落戶鄭州,創(chuàng)造出約百萬人的就業(yè)崗位。

        一旦供應鏈重組,蘋果轉向印度和東南亞,造成的影響太大了。

        中國老百姓從改革開放以來,過上了好日子,一半要歸結于全球化,參與國際分工,經濟蒸蒸日上。

        這些年狹隘的排外主義興起,抵制外國資本主義的呼聲高漲,這種聲音對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有害無利,千萬不能讓富士康跑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