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印度1600萬人海外打工:一年狂賺6053億,有哪些秘密?

        更新時間:2022-12-12 14:24:08作者:智慧百科

        印度1600萬人海外打工:一年狂賺6053億,有哪些秘密?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工輸出國,海外勞工高達1600萬,被調侃為“打工皇帝”。

        正解局出品

        卡塔爾世界杯開賽后,正解局曾介紹過勞工問題。

        據卡塔爾官員公布的數據,有400余名外來勞工死于世界杯項目。

        其中,就有不少印度勞工。

        這是因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工輸出國,海外勞工高達1600萬。

        “打工皇帝”的背后,有多辛酸?



        印度向海外輸出勞工的時間很早,大約在19世紀中期就開始了。

        彼時,英國人滿世界殖民擴張,占領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陸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疆域廣闊,卻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問題:人口不足。

        19世紀中期,英國的人口大約只有2000萬,陸軍只有不到10萬人,這么點人要守備全球四分之一的陸地,顯然是嚴重不足的。

        考慮到彼時印度有超過四億人口,英國開始嘗試從印度招募士兵,以錫克地區(qū)為主。

        很快,英國人發(fā)現這些士兵非常好用,又聽話,又盡職盡責,薪資要求也不高(和英國本土對比),英國人便大量招募印度士兵。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英軍內部形成了白人軍官+印度士兵的結構,比如,英國在中國的租界,就雇傭了大批印度人做警察,盡管那時印度還只是個地理概念。



        上世紀30年代上海租界的印度巡捕

        看到印度人這么好用,英國的其他行業(yè)也紛紛招募印度人。

        比如在東非的肯尼亞,1895年,英國正式宣布肯尼亞為其殖民地,接著便從印度招募了3.5萬名勞工,開始修米軌鐵路,前前后后共修了2700多公里。

        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有多達2400名印度勞工被獅子吃掉,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下,英國人去到哪里,印度勞工就跟到哪里。

        這些地方也漸漸形成了印度人的社區(qū),在東非目前有兩百萬印度人。

        新任英國首相蘇納克,其爺爺就是從印度去東非務工的人,父親出生于肯尼亞。



        在東非的印度人

        在有些地方,印度人的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當地人。

        比如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印度人數量占35.4%,在圭亞那,印度人占40%,同樣是第一大族群。

        印度獨立后,這股勞工輸出風潮被保留了下來,大量的印度人依然把去海外務工視為改變自身命運的關鍵出路。

        此次舉辦世界杯的卡塔爾,就有超過90萬名印度勞工,卡塔爾的鄰居沙特和阿聯酋,國內的印度勞工合計超過350萬,還有巴林的40萬,阿曼的90萬,僅僅在海灣國家,印度勞工就接近700萬。



        在海外國家打工的印度人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工輸出國,海外勞工高達1600萬,被調侃為“打工皇帝”。

        這些勞工每年給印度國內的匯款,是印度平衡貿易逆差的重要砝碼。

        2021年,印度海外勞工匯款高達8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53億人民幣)。



        印度人之所以大量出國,首先還是國內的就業(yè)狀況太難了。

        印度自己公布的失業(yè)率為8%,但這個數據是有相當部分問題的。


        在就業(yè)標準上,印度把家庭主婦也統(tǒng)計為就業(yè),水分可見一斑。

        2019年時,印度鐵路公司發(fā)布了招聘信息,招聘6.3萬個崗位,主要是清潔工、維護等低端崗位,薪水并不高,結果吸引了多達1900萬人報名,競爭比高達301:1。

        2021年,中國國考報名總人數為151萬,競爭比為61:1,我們已經抱怨卷得不得了了。



        1900萬人應聘印度鐵路崗位

        印度的失業(yè)和我們所說的不同,相對發(fā)達的經濟體,失業(yè)一般是結構性的,比如有快遞員、文員等崗位,但是你覺得這些崗位薪資不高,或者勞動強度大,或者發(fā)展前景不明,就選擇不做,一直找到滿意的為止,這叫結構性失業(yè)。

        印度的失業(yè)屬于硬性失業(yè),單純就是沒有那么多崗位。

        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印度政府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今年七月份時,總理莫迪就要求政府部門招聘100萬人。

        自2014年上臺以來,莫迪就高舉“印度制造”的旗幟,在電力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如果看整體數據,就會發(fā)現“印度制造”的計劃不容樂觀,進展也不順利。

        莫迪上臺的2014年,印度制造業(yè)占GDP的比重為15.07%,到了2021年,是14.07%,不升反降。



        印度制造業(yè)占GDP的歷年比重 圖源:快易數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詭異的現象呢?

        因為莫迪的政策是偏向大財團的,莫迪希望效仿韓國的經驗,扶持財閥,重點發(fā)展電子、光伏等領域。

        這也不能說錯,但問題是,這些領域普遍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yè),能提供的中低端就業(yè)崗位相對有限。

        真正能提供大量就業(yè)崗位的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這些行業(yè)普遍的利潤不高,但對于緩解就業(yè)狀況至關重要。

        大財閥沒有動力進入這些行業(yè),導致了產業(yè)結構失衡,產生了制造業(yè)占GDP比重不升反降的現象,沒有足夠的制造業(yè)崗位,就難以緩解就業(yè),勞工繼續(xù)大量輸出就是必然。

        除了國內的崗位太少,工資太低也是原因之一。

        印度2018年曾經公布過一份國民平均工資數據,每個月折合人民幣約1300元。

        即使是這樣的收入,往往只有新德里、孟買等少數幾個大城市有,其他地區(qū)是沒有的。

        卡塔爾政府2020年出臺了針對外國勞工的最低工資政策,折合人民幣每個月1800元左右,很多雇主就真的按這個數字支付。

        這也沒有多高,然而,印度人依然趨之若鶩,有大約一百萬印度勞工在卡塔爾謀生,干的活普遍是又臟又苦的建筑類工作,還要頂著45度以上的高溫,這也從側面反映印度國內薪水低的現狀。

        別無選擇罷了。



        印度大量的勞工輸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yè)壓力。

        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找不到工作,時間一長,是要出問題的。

        其次,一年匯款870億美元,還讓印度獲得了寶貴的外匯。

        印度是一個貿易逆差國,2021年的逆差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1771億美元。



        印度2021年的貿易逆差

        如果沒有海外勞工的匯款,印度的外匯儲備狀況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得必有失。

        印度勞工的大量輸出,造成了本國人才的大量流失。

        人才是第一資源。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培養(yǎng)的人才都應該優(yōu)先為本國所用。

        這當然需要靠發(fā)展、靠機會留住人才。

        印度海外勞工被調侃為“打工皇帝”,也僅僅是調侃罷了。

        既然是打工的,怎么可能成為“皇帝”,更何況還是在海外打工。


        本文標簽: 印度  莫迪  巴林  東非  英國  肯尼亞  海外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