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2 12:32:30作者:未知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兒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為貴戚,權(quán)重而不專,對大唐皇室忠心耿耿,盡職盡力,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
長孫無忌幼年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成人。聰明鑒悟,雅有武略,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結(jié)為姻親。晉陽起兵后,前往投效,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zhàn)四方,成為心腹謀臣。頗有功勛,受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歷任左武侯大將軍,領(lǐng)吏部尚書、右仆射,遷司空、司徒兼侍中、檢校中書令,襲封趙國公,圖形于凌煙閣,位列第一。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選為顧命大臣。唐高宗即位,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chǔ)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冤殺吳王李恪,反對“廢王立武”。
長孫無忌曾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奠定唐朝兩百多年的律法根本。《唐律疏議》繼承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立法成就,創(chuàng)造性的于律條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是中國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它貫徹“先存百姓”的指導思想及“安人寧國”的治國方針,使立法寬平,順乎歷史潮流,因而促進了唐初封建經(jīng)濟迅速恢復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