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29 20:23:14作者:佚名
1、自我意識開始萌發(fā),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2、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于是就打人。
3、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a
4、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5、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6、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7、尋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8、一些生理因素導致煩躁,比如在餓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況下,大人就比較多。
9、生活變化大,不適應。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會表達,于是揮動手臂,無目的地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