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08 17:42:02作者:佚名
關(guān)于過橋米線的由來,與一個秀才娘子有關(guān)。相傳,清朝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但等到島上時,米線已經(jīng)涼了。后來,秀才娘子偶然間發(fā)現(xiàn)雞湯上覆蓋著雞油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吃時再放佐料和米線,口感更好。
于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煮好清湯,上面覆厚厚的雞油;米線在家燙好,將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后用滾油燙熟,之后加入米線。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后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的由來
過橋米線是云南滇南地區(qū)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于蒙自地區(qū),由湯料、佐料、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fā)魷魚片制作而成。距今為止,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與之相關(guān)的傳說有很多。第二個說法是清代道光年間云南省建水縣進士出身的李景椿(曾任山西省稷山縣知縣)所創(chuàng)。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秀才攻讀,其妻子為避免其丈夫食用時過涼,就將湯內(nèi)倒入熱油以保溫,其丈夫使用時湯面仍然很熱,需用小碗冷食。就將砂鍋內(nèi)的米線用筷子重置于碗中,米線將兩碗架作一橋,有妻子送米線過橋之意,故稱“過橋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