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8 11:58:40作者:佚名
古代一季指的是四分之一年,一紀指的是12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因而一季是3個月,即四分之一年。一紀為12年,歲星或太歲紀年,12年為一個周期,稱為一紀。紀年是人們給年代起名的方法,主要的紀年有帝王紀年、公元紀年、歲星紀年和干支紀年等。
一季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3個月。地球上不僅各地區(qū)的氣候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地區(qū)在不同季節(jié),氣候也是不同的。
在天文上,季節(jié)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當?shù)厍蛟谝荒曛胁煌臅r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chǎn)生季節(jié)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地球上的四季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它影響或者決定地球環(huán)境中很多事物的運動節(jié)律,尤其是生物適應最為明顯。
一紀
一紀這個說法出自《國語·晉語四》韋昭注:“十二年,歲星一周為一紀?!币馑际牵耗拘抢@太陽一周約需十二年。所以古時候以12年為一紀。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