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6 07:54:38作者:未知
19世紀后期,美國進入大發(fā)展的時代,一個偉大的發(fā)明時代也同時開始了。這個發(fā)明時代的鮮明特點是:為了市場而發(fā)明,是群眾性的發(fā)明。1860以前,美國專利局(成立于1790年)批準了3.6萬件專利。據說,早在1733年,專利局長曾決心辭職,因為他感到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已經發(fā)明出來了。他沒有想到,美國人的發(fā)明洪流要到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才真正到來。
1860到1890年間,專利局頒發(fā)了44萬份專利證?!?900年以后任何一年里獲準專利的發(fā)明,數量都等于或超過1860年以前美國整個歷史上所曾有過的專利總數”。僅在辦公室和商務方面的用具,這時期就有成百上千種發(fā)明。隨便舉些例子:1867年,一個性情古怪的印刷工人克里斯托弗·肖爾斯發(fā)明了打字機。1876年,在美國建國100周年的日子里,巴西皇帝唐·佩德羅參觀了費城的博覽會。他走進貝爾的展覽亭,拿起貝爾剛剛發(fā)明的電話機,對著送話器發(fā)了話,接著驚呼:“天啊,它會說話哩?!彪娫挋C由此成為該展覽會的中心產品。
1888年,巴勒斯發(fā)明加法機。1897年,詹姆斯·里泰發(fā)明現金出納機。還有許多重要發(fā)明,如輪轉印刷機、卷筒紙印刷機和折疊機,能在一小時內印刷出每份八版的報紙24萬份,電鑄版則使印制雜志和書籍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報紙和雜志從此成為大眾化的消費品。
在對人類未來的發(fā)展影響深遠的發(fā)明中,汽車肯定是其中的一種。汽車最初不是美國人的發(fā)明,但它首先在美國得到了改進,使它具有應用價值,然后美國人又迅速把它普及開來。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許多美國人不斷努力的結果。只有在人人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氣氛中,汽車大王福特才有可能脫穎而出。美國人最早愛上汽車,大概是在1893年。
這一年,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杜里埃和弗蘭克·杜里埃兄弟把一部單程循環(huán)四馬力汽油發(fā)動機裝到一輛舊馬車上,成為美國人最早制造的汽車之一。查爾斯·杜里埃后來這樣講到這輛車:“它走得不比老頭兒快,但是總算能開動?!?年后,杜里埃兄弟制造了十多輛無頂篷的機動小車,并把它們出售。這些車的輪子是木頭做的,車頭裝著黃銅罩的煤油燈。
1897年,馬薩諸塞州的一對孿生兄弟弗朗西斯·斯坦利和弗里蘭·斯坦利制造了一輛用蒸汽發(fā)動的沒有排檔的汽車。5年后,他們開始正式生產這種汽車,它的時速達到了40公里以上。1903年已有23家公司在生產蒸汽汽車。1906年斯坦利型賽車創(chuàng)造了時速193公里的世界記錄。受到歡迎的最早的內燃機汽車是1901年開始生產的老人汽車。
這種汽車有漂亮的曲形擋泥板和方向盤,這種方向盤與船上的舵輪很相似。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對這些由蒸汽或汽油來驅動的汽車都不看好,他認為電動車預示著汽車的未來。他的見解在新的世紀里可能是對的,但在20世紀里沒有得到驗證。
到1906年,汽車已擺脫了小馬車的形狀,成為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它有自己的擋泥板、踏腳板、方向盤和前后車燈。1908年10月,福特生產出第一輛T型五人敞篷游覽車,車上裝有20匹馬力的四程循環(huán)發(fā)動機,售價850美元。到次年6月,福特汽車廠達到了日產100輛的規(guī)模。1913年,該廠產量超過15萬輛。2年后,產量達到45萬輛以上。到1924年,每輛車的售價減至260美元,美國很快成了汽車的王國。
在這整個為市場而發(fā)明的大潮中,最著名的當然是托馬斯·愛迪生(1847~1931)。愛迪生一生有眾多的發(fā)明,不僅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有重要發(fā)明和貢獻,而且在礦業(yè)、建筑業(yè)、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創(chuàng)造和真知灼見。
愛迪生8歲時開始上學,據說上學僅三個月,他就被老師趕回了家。他告訴家人說,老師罵他是“糊涂蟲”。似乎名人都有這一類傳說,比如,安徒生和尼爾斯·波爾在年輕時都被認為智力發(fā)育遲緩,牛頓曾被稱為笨伯。但凡天才有一點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擁有一個廣泛接受知識的機會。愛迪生在9歲時就讀了理查德·格林·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13歲時他在父親的書架上發(fā)現了托馬斯·潘恩的著作。
70年后,他這樣寫到潘恩對他的影響:“閱讀那位偉大的思想家對政治與神學等問題的論述,我得到了啟示。潘恩使我了解了許多新的問題。我可以清楚地記起讀過潘恩的著作后那種如見光明的感覺……對于潘恩,我抱有極大的興趣。看一遍不夠,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反復復地研讀。”此外,他還好不容易地讀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對他的影響是使他重視實驗而不是理論。他公開宣稱,我“立刻得出結論,牛頓如果少知道些數字問題,他的知識面就會更寬。
我從此開始討厭數學,并一直不曾恢復對它的好感”。后來,他還說過這一類話:“我不是數學家,但我在這一領域里的名次可以處于領先地位?!彼€說:“我能雇來數學家,可他們不能雇我?!?/p>
愛迪生的天賦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他的商業(yè)頭腦,他對現實需要和市場的精確把握。在未到21歲時他就得到了自己的第一項專利——電傳投票記錄器,這一發(fā)明的遭遇使他終生難忘。事情起因于,他在報道國會表決情況的新聞時發(fā)現,用唱名法計算投票情況要浪費很多時間,他認為發(fā)明一種機器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表決時議員們只要按一下座位上的按鈕,議長的桌子上能立即顯示出各個議員的投票情況,并能自動把票數計算出來。
但這項發(fā)明并未受到國會議員們的歡迎,因為美國的議員們早已形成一種傳統(tǒng),即利用計票的時間發(fā)表冗長的演說來影響立法的進程。他的這項發(fā)明會使這一傳統(tǒng)蕩然無存。根據社會實際需要來發(fā)明,從此成為他的人生準則。
1876年春,不滿30歲的愛迪生帶著15個工人來到新澤西州一個名叫門洛帕克的偏僻村莊,在這里建立了一家工廠。這座工廠寬約9公尺,長約30多公尺。馬車拉來了成卷的金屬線,成箱的化學制品,書籍,一臺褐色的蒸汽發(fā)動機和一臺燃汽油的煤氣燈。
這時的愛迪生已經是一個公認的發(fā)明家了,但人們還是看不出愛迪生想干什么。不過他的目的非常具體:每10天搞出一個小發(fā)明,每半年左右搞出一項大發(fā)明。他所說的發(fā)明,指一件可以銷售的產品。他和他的工廠曾有過上千種發(fā)明,后來人們把他稱為“門洛帕克的巫師”,其中最偉大的發(fā)明就是電燈和留聲機。
19世紀中,就有人開始研究電燈。19世紀60年代,英國沿海的燈塔已使用弧光燈。1876年,在費城舉行的美國建國100周年展覽會上,三盞露天的弧光燈放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愛迪生正忙于研究留聲機,但他對用電來照明的問題也很有興趣。1878年他成立了電燈公司,準備為家庭照明發(fā)明一樣方便的東西,因這時已較廣泛使用的弧光燈和煤氣燈都不適合在室內使用。
開始時他有一個模糊的想法,那就是把弧光燈分細,因為它的光太強烈,很難用于室內。在剛剛開始實驗但尚未有任何具體成果的情況下,他就開始對紐約《太陽報》的一位記者透露了他改造整個照明系統(tǒng)的想法:中心電站通過電力網向各個家庭供電,讓電流來點燃千家萬戶的電燈。他還預言,僅在紐約鬧市區(qū),很快就會有50萬戶人家用上電燈。這些預言使一些商人產生了興趣,他很快得到了范德比爾特及德雷克塞爾一摩根公司的資助。
愛迪生一邊實驗,一邊宣傳。1879年12月21日,紐約《先驅報》的頭版新聞宣稱:“愛迪生的電燈是偉大發(fā)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面取得的巨大勝利,只需一張紙,不用煤氣,不要火焰,價比油廉,棉絲能產生明亮光線”。愛迪生還宣布:1880年除夕,門洛帕克將用神奇的新燈照明。這一年,從圣誕節(jié)到新年的一個星期里,許多人涌到門洛帕克來觀看愛迪生的神奇的“未來之光”。
一臺直流發(fā)電機產生的電源,點亮了40盞白熾燈,使人們驚嘆不已,特別讓人驚訝的是這些燈可以隨時打開和關閉。1880年5月,3200噸的輪船哥倫比亞號離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碼頭,這是世界上第一艘用電燈照明的輪船。兩個月后,它繞過合恩角,來到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船上亮著115盞白熾燈。接著,愛迪生設計在曼哈頓島南部建立美國第一個中央發(fā)電廠。在1881年的巴黎博覽會上,愛迪生展出了他設計的照明系統(tǒng)模型。
一個德國人這樣報道愛迪生的展出:“該系統(tǒng)的結構連最微小的細節(jié)都經過周密思考,其設計之完整,好像已經在許多城市進行過幾十年試驗一樣。插座、開關、保險絲、燈座和其他所有附件一應俱全。”紐約的照明系統(tǒng)于1882年9月4日下午開始啟用。當愛迪生的主任電氣技師扳動開關時,400盞電燈瞬間大放光明。到夜晚,人們發(fā)現電燈是那么可愛。
《紐約時報》的評論說:“直到七點左右夜幕降臨時,電燈才真正顯示其威力,人們看到它是那樣明亮,又是那樣穩(wěn)定?!比藗兗娂姺Q愛迪生為“發(fā)明家之王”、“現代魔術師”,這時愛迪生只有35歲。
愛迪生的大量發(fā)明,靠的是集體的智慧,也靠他對市場的理解,當然,我們也不應否認他的天賦。不過,他自己并不太相信什么靈感或發(fā)明天才,他的傳記作者說他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天才。如制造一臺機器需要不同的部件一樣,他也把不同才能的人召集在一起,盡量給他們配備最好的設備,并將他們組織起來,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的目標,這使他們做出了舉世無雙的成績。就拿電燈來說,愛迪生并不是最早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
比他早幾十年,英國就有一個叫斯旺的人致力于發(fā)明一種用電照明的設施,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自己的地下室里一次次地做實驗。用鎢絲做燈泡的試驗也是他開始的,愛迪生只是受報紙上關于這方面報道的影響,才從事這種試驗的。由于愛迪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中集體的智慧,所以他成功了。
為市場、為實用而發(fā)明,是愛迪生的終生追求目標。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發(fā)現并非發(fā)明?!彼J為發(fā)現多少還有一點偶然的性質,而美國人不能等待發(fā)現,而是應該主動地去追求發(fā)明。他還認為,發(fā)明不是憑頭腦漫無目的地探索,不是碰運氣的結果,而是有目的地追求的產物。他還堅信,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組織下,可以定期地、有目的地搞出種種發(fā)明,就像工廠生產出其他任何產品一樣。他所說的發(fā)明是指一件社會性的產品,或者說,是指一件可銷售的產品。這是典型的美國的發(fā)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