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1 08:47:52作者:佚名
方孝孺是一個忠臣的典范,因為拒絕幫助朱棣起草繼位詔書,被燕王朱棣處以極刑,凌遲處死,不僅如此,方孝孺還被誅十族。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前,招方孝孺輔助孫子朱允炆,任翰林院學士。朱元璋駕崩之后燕王朱棣就發(fā)動叛亂,企圖奪取自己侄子的江山,朱允炆派兵抵擋,起草這個討伐檄文的正是方孝孺。
最終朱允炆不敵,自焚殉國,朱棣奪取大明江山,那時候的朝臣大多都是隨風倒,全部轉而擁戴朱棣。而方孝孺誓死不承認朱棣的皇位,并且破口大罵朱棣反賊行徑,由于方孝孺的影響很大,朱棣一味的想讓方孝孺能歸順自己,把自己繼位的詔書起草任務交給方孝孺,只要方孝孺能幫他寫好繼位詔書,世上就沒有人敢非議他的不是。
然而方孝孺忠直不二,拒絕為朱棣書寫這個繼位詔書,還不停的大罵朱棣,朱棣惱羞成怒,下令誅殺方孝孺九族,方孝孺仍然不屈,說誅九族算什么,有本事誅十族,于是朱棣下令誅殺十族,那么這十族哪里來呢?
這個劇情是這樣的:方孝孺痛罵朱棣,并在詔書上寫上“燕賊篡位”四字。朱棣大怒,威脅要誅他九族。方卻訕笑說:“便十族奈我何!”朱棣便把其門生朋友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并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
古代如果犯了大罪,比如謀逆,叛亂,就會株連九族,這個罪名最早出自于商朝,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妻子,而周武王起兵討伐商朝時,其中一條罪名就是刑及族人,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對這個刑法深惡痛絕,但是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卻仍然要沿用這個刑法,來加強皇權的統(tǒng)治。
秦朝時期,使用最多的是夷三族,這里的三族指的是父族,叔叔大爺,以及后代子孫,但是一半都是處死男子,而家中的女子都會入教坊司為妓,漢朝時期,國家動亂,刑法嚴峻,為了加強對于權利的管控,夷三族逐漸變成株連九族,一人犯錯,整個家族都要跟著受到牽連。
西漢的巨著《白虎通德論》中,對此有過解釋,這個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九在古代是數(shù)之極,所以株連九族,也就成了最大的刑法,這九族包括了自己一族,出嫁的姐妹外甥,出嫁的女兒外孫,出嫁的姑母兒子,外祖父,外祖母,姨母,岳父,岳母,幾乎只要和你有關聯(lián)的,都要被斬首。
但是在唐朝的時候,這個九族所指卻發(fā)生了變化,原先涉及到妻子那一組,現(xiàn)在專指的是父族,到了宋朝,這個已經(jīng)被大家普遍接受,所以在《大明律》,《大清律》中,指的也是父系,但是此時的九族已經(jīng)不是明確指定為九個族群,而是和原先的父族四的范圍是相同的。
從這里可以看出,九族只是表面上的解釋,最終行使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這基本上把犯人所有沾親帶故的親屬全部殺掉,那朱棣誅殺的方孝孺還有一族是什么呢?已經(jīng)沒有了親戚,朱棣把方孝孺老師一族也算上,加起來十族。就這樣方孝孺被誅殺十族,本人被凌遲處死,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千刀萬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