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6 20:16:40作者:佚名
避諱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種特殊的習俗,即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 不能直接說出或?qū)懗?,如遇?yīng)諱的字,就要讀白或?qū)懓祝缌主煊衲该?ldquo;敏”,黛玉每逢此字,即讀如密或米;漢武帝因名徹,遂改官爵徹侯為通侯;孔丘的“丘”字,在古文獻中總是寫作缺筆的“丘”等等。 那么,避諱之俗起源于何時呢?
避諱一說起源于夏商時期
錢希言在《戲瑕》中提出,避諱之俗夏商時已有之,證據(jù)是《山海經(jīng)》中往往把夏后啟寫作夏后開,這就是夏人避諱的實例。但陳光堅《諱源略說》一文以為,避諱起自夏商的證據(jù)不足,《尚書》中對夏商國君的名字,都直書不諱,如《尚書•五子 之歌》云:“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太康是繼啟之后的帝王,可是臣下并不避諱?!渡胶=?jīng)》《楚辭》中之所以避啟為開, 乃是漢朝人按當時日趨嚴格的諱法,抄書時避漢景帝劉啟諱所致。
避諱一說起源于西周
《左傳•桓公六年》說:“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禮記•檀弓下》也說:“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 已。”因此,宋代洪邁《容齋三筆•帝王諱名》提出,避諱之制始于周 代,但僅在本廟中避諱。生者避諱是很不嚴格的,當時有所謂“讀書 不諱” “臨文不諱” “不諱嫌名”等,如《詩經(jīng)•難》“克昌厥后”以及《詩經(jīng)•噫嘻》“駿發(fā)爾私”中的“昌”“發(fā)”,都沒有避諱。
避諱一說起源于春秋時期
清代趙翼《陔余叢考•避諱》主張避諱習俗始于東周。其理由是,晉僖侯名司徒,宋武公名司空,魯獻公名具, 魯武公名敖,避諱之風興起后,造成晉廢司徒的官職,宋改司空為司城,魯國改掉具、敖二座山名。他們都出生在西周末年,如果當時已有避諱之俗,為什么要為他們?nèi)∧菢拥拿帜兀筷惞鈭浴吨M源略說》 也力主避諱之俗起自春秋時期。
避諱之風至唐、宋和清朝,極為盛行,學人探究其起源,是很有意義的。
中國古代帝王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權(quán)臣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嬪妃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美女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戰(zhàn)爭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宮廷未解之謎
古代王侯將相未解之謎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謎
民俗風情信仰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作品未解之謎
歷史名勝的未解之謎
古代科學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