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6 21:10:20作者:佚名
物質(zhì)是由一種叫做“原子”的不可再分的小微粒組成,最早提 出這種說法的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人德謨克里特斯。但 直到19世紀,這種理論才被人們廣泛接受。不過,即便在1900年, 還有人曾對此輕蔑地說:“這種東西有誰曾親眼見過的?”
約翰•道爾頓就不用親眼見到原子,便能推斷原子的存在。在他的筆記中,他只是反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為什么水總是含有同樣比例的氫和氧?為什么生成二氧化碳時,氧和碳的比例總是不變? 為了這幾個答案,道爾頓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中去。他認為,要說明氣體的特性就必須知道它的壓力。他找到了兩種很容易分離的氣體,分別測量了混合氣體和各部分氣體的壓力。
結(jié)果很有意思,裝載容積一定的容器中的某種氣體壓力是不變的,引人第二種氣體后壓力增加,但它等于兩種氣體的分壓之和,兩祌氣體單獨的壓力沒有改變。于是道爾頓得出結(jié)論:“混合氣體的總壓等于組成它的各個氣體的分壓之和”
從這個結(jié)論中,道爾頓發(fā)現(xiàn)由此可以做出他所想要的答案:“氣體在容器中存在的狀態(tài)與其他氣體無關。”用氣體具有微粒結(jié)構(gòu)來解釋,一種氣體的微?;蛟泳鶆虻胤植荚诹硪环N氣體的原子之間,因而這種氣體的微粒所表示出來的性質(zhì)與容器中沒有另一種氣體一樣。
公元1804年以后,道爾頓又對甲烷 和乙烯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實驗,他發(fā)現(xiàn),甲烷中碳氫比是 4.3:4;而乙烯中碳氫比是4.3:2。由此推出碳氫化合的比例關系,并發(fā)現(xiàn)了“倍比定律即相同的兩種元素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合物時,若其中一種元素的質(zhì)量不變,則另 一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對重量成簡單的整數(shù)比。
道爾頓認為倍比定律既可以看作是他對原子論的一個推論,又可以看作是對原子論的一個證明。公元1808年,道爾頓出版了他的重要箸作《化學哲學的新體系》.書中詳細闡述了他對原子論的主要實驗和主要理論。
自此,道爾頓的原子論正式問世。原子論為近代化學和原子物理學的發(fā)展糞定了基礎,是科學史上劃時代的成就。道爾頓因其在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的非凡成果,而被科學界稱為“近代化學之 父”,成為近代化學的奠基人。
原子論是繼拉瓦錫的氧化學說之后,理淪化學的義一次重大進步,它揭示出一切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zhì)都是原子運動,明確了化學的研究對象,讓化學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一門學科。
此后,化學及其相關學科得到蓬勃發(fā)展;在哲學思想上,原子論揭示了化學反應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的關系,繼天體演化學說誕生以后,又一次沖擊了當時僵化的自然觀,對科學方法論的發(fā)展、辯證自然觀的形成以及整個哲學認識論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