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7 10:33:43作者:佚名
《西游記》的作者是誰?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個歷史懸案。上世紀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等人從清代學者的著作中論證出其作者是明朝嘉靖中期的淮安歲貢生吳承恩。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游記》明清版本,卻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的。那么,吳承恩到底是不是《西游記》的真正作者呢?
說起四大古典名著中的《西游記》,大多數(shù)讀者都耳熟能詳,其作者吳承恩也早已為人們知悉。但事實上,現(xiàn)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西游記》明清版本中,除極少數(shù)版本曾署名元朝全真道人丘處機之外,大部分版本的署名均為無名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丘處機一直被認為是小說《西游記》的作者。最早認定是丘處機的為元朝學者陶宗儀,他在自己的筆記《輟耕錄》中首次將《西游記》列于丘處機的名下,這一說法從此沿襲了數(shù)百年之久。
一直到清朝中葉,開始有人懷疑這一說法。他們指出,與丘處機有關的雖然也有一本著作名叫《西游記》,但其全名是《長春真人西游記》,作者為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而它的內(nèi)容則是記載丘處機西行大漠之所聞所見,因此跟小說《西游記》風馬牛不相及。當時的著名學者錢大昕還專門從道藏中抄出《長春真人西游記》,以證傳說之謬。
淮安籍學人阮葵生則據(jù)明朝《淮安府志》的記載,認定作者乃是明朝嘉靖至萬歷年間的淮安人吳承恩,其后同為淮安籍的學人丁晏又再次重申了這個觀點。因此到晚清,在學人的著述中,吳承恩作《西游記》的觀點已經(jīng)被不少人所接受。
上世紀二十年代,魯迅根據(jù)前輩學人的記載和有關文獻,在其現(xiàn)代意義上的第一部小說研究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中,明確指出《西游記》作者為淮安人吳承恩的觀點。同時,著名學者胡適、董作賓及稍后的鄭振鐸、趙景深等人也開始了對吳承恩的研究,趙景深還在1936年首次撰成《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年譜》。至此,原本在清代學人筆下尚顯模糊的吳承恩的輪廓逐漸被勾勒出來,并且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但是爭論并沒有就此結束,有人對此不斷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吳承恩作為《西游記》的作者至少有以下幾個疑點:首先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文友的文字中從未提及過他撰寫《西游記》這件事;二是《淮安府志》雖載有吳承恩著《西游記》,但并沒有說明是演義還是稗史;三是清人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曾把吳承恩著《西游記》列入輿地類著作。因此,一度又有論者重新提出《西游記》是丘處機所作說,或是丘的弟子和傳人所作說。
吳承恩畫像
持相對觀點的學者則針鋒相對地提出,吳承恩作為《西游記》的作者是完全站得住腳的。首先,從成書年代看,《西游記》應在嘉靖初年到萬歷中期,而這正是吳承恩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年代;其次,根據(jù)《西游記》中大量方言詞和入聲的使用情況來看,作者應操下江官話,這與吳承恩的籍貫相符;第三,從《西游記》的基本行文風格看,作者應是知識博雜、性情詼諧的讀書人,還應有點心高氣傲、郁塞不平的情緒,其身份不會太尊貴,這也正是吳承恩的特征。當然《西游記》中有許多道教內(nèi)容,兼載有道家的詩句,但作為小說,《西游記》是經(jīng)過長期演變,最后由文人加工定型的,在這過程中也不排斥曾有道教徒一同參與過修改。
還有學者經(jīng)過考證,指出《西游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青詞宰相”李春芳。而吳承恩只作有《西湖記》,將吳承恩認定為《西游記》的作者,實是因為《西湖記》與《西游記》一字之差,以訛傳訛造成的。他們指出,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版西游記》卷首刻有“華陽洞天主人?!弊謽?,而李春芳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號“華陽洞主人”,這是證據(jù)之一。
另外,在《西游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余芳。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堂?!边@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有“李春芳老人留跡”之意。因此,李春芳才是《西游記》的真實作者。
最近,又有學者對上述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們指出,在今本《西游記》回目中,不少處出現(xiàn)諸如“黃婆”、“丹頭”、“心主”、“元神”、“木母”、“水火”、“姹女”、“嬰兒”、“意馬”、“真性”、“本心”、“道心”、“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等詞匯。據(jù)統(tǒng)計,在二百句回目詩句中,顯現(xiàn)此類思路者竟占六七十句之多,不可謂不突出,而這些詞匯均是道教內(nèi)丹學的專用術語。在今本《西游記》面世的嘉靖、萬歷年間,此種內(nèi)丹學屬于當時道教的北支全真教。因此,《西游記》作者必然與全真教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可能是李春芳。
根據(jù)對“華陽洞天主人”的進一步考證,《西游記》的最終定稿人應該是嘉靖、萬歷年間的茅山全真龍門派道士閻希言師徒。
西游記的作者到底是誰?這個謎就好像它的故事一樣撲朔迷離,亦真亦幻。但是不管學者們?nèi)绾螤幷摚豢煞裾J的是,在廣大人民的心目中,《西游記》和吳承恩這三個字早已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氣度恢弘和知識浩繁的《西游記》,不可能只是某一人靈光一現(xiàn)得來的,它肯定是一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智慧結晶,而吳承恩三個字正是這種結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