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7 10:34:09作者:未知
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畫在明朝被奉若珍寶,尊崇為“本朝第一”,《明史》甚至稱譽他的畫作“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還當過皇太子的老師,在士大夫之間頗有名望??墒?,就是這樣一個有功名且在書畫藝術和文物鑒賞方面有相當造詣的文人,同時卻又是一個為非作歹于鄉(xiāng)里的惡霸,民間流傳的“民抄董宦”的事件就證明了這一點。
董其昌,字元宰,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萬歷年間,既是著名的書畫大師,又是當世名士。他做過太子講官,在士大夫當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早年時,“禮部侍郎田一俊以教習卒官,其昌請假,走數(shù)千里,護其喪歸葬”,贏得了士林的一片贊譽。但是在民間,董其昌的口碑卻極差,在他們的眼中,董其昌是一個十足的勢利小人。
萬歷三十四年,董其昌督學湖廣,為“勢家所怨……毀其公署”,他不得已請辭歸家。在松江府家居,他稱霸鄉(xiāng)里,時常與兒子、悍仆恃勢虐民。他家有大片良田,卻納稅很少,還以押債盤折田地,糾賭劫奪錢財,封釘民房,逮押鄉(xiāng)民,甚至逼死人命。董家的所作所為引起很大民憤,最終發(fā)生了“民抄董宦”事件,成為萬歷年間震驚朝野的一件大事。
所謂“民抄董宦”事件,起因于萬歷四十三年時,董其昌看中了諸生陸紹芳佃戶的女兒、年輕美貌的綠英,而當時他已經(jīng)實足六十高齡。為了得到綠英,他指示兒子及手下爪牙強搶綠英到董府,給他做小妾。對此,陸紹芳非常憤慨,在四鄉(xiāng)八舍逢人便講,進行公開批評。由于松江民眾早已對董家的惡行有意見,此事一出,當即有人編出故事來表達憤怒之情,題目叫《黑白傳》,因為董其昌號思白,另一個主角人物是陸紹芳,緣于陸本人面黑身長。故事第一回的標題是:“白公子夜打陸家莊,黑秀才大鬧龍門里”。
不久,說書藝人錢二到處說唱這個故事。董其昌知道后大為惱怒,以為這是一位叫范昶的人搗的鬼,便派人每天對范昶凌辱逼問。范昶不承認,還到城隍廟里向神靈起誓,為自己辯白,董家依然不放過他,最后竟逼得他暴病而死。范母認為這是董家逼辱所致,于是帶著兒媳龔氏、孫媳董氏等到董家門上哭鬧,董其昌父子指使家丁對她們大打出手,又將她們拖到隔壁坐化庵中,關起門將幾個婦女摁倒,剝掉褲子,用棍子搗戳陰戶。范家兒子用一紙“剝搗陰”的訟狀將董家告到官府。但是,官府受理了訴狀,又礙于董其昌之名難于處理,一時拖延不決。
董其昌及其家人“封釘民房,捉鎖男婦,無日無之”的令人發(fā)指的罪行,早已激起了民眾特別是士林的憤怒。萬歷四十四年(1616)的春天,從初十、十一到十二日,飛章投揭布滿街衢,人們聲稱他是“獸宦”、“梟孽”,兒童婦女竟傳:“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被罩?、湖廣、川陜、山西等處客商,凡受過他家欺凌的人都參加到揭發(fā)批判的行列中來,甚至連娼妓嫖客的游船上也輾轉(zhuǎn)相傳。
到了十五日廟會期間,老百姓擁擠在街道兩旁,不下百萬,把董其昌爪牙陳明的數(shù)十間廳堂盡行拆毀。第二天,從上海青浦、金山等處聞訊趕來的人上房揭瓦,用兩卷油蘆席點火,將董家數(shù)百間畫棟雕梁、朱欄曲檻的園亭臺榭和密室幽房,盡付之一炬,把董其昌兒子強拆民房后蓋了未及半年的美輪美奐的新居也一同燒了個干凈。
十九日,仍不罷休的民眾將董其昌建在白龍?zhí)兜臅鴪@樓居焚毀,還把有董其昌手書“抱珠閣”三字的匾額沉到河里,名曰:“董其昌直沉水底矣。”這時董其昌只能在蘇州、鎮(zhèn)江、丹陽、吳興等地躲避,一時如喪家之犬,直到半年后事件完全平息才敢回家。當時有人把這一場群眾自發(fā)的抄家運動完全記錄了下來,是為《民抄董宦事實》。
董宦畫像
事后,官府捉拿了若干參與此案的地痞流氓定罪,草草結(jié)案。但董其昌認定在百姓背后肯定還有士子的支持。因此圍繞著到底是“民抄”還是“士抄”,又爭論了半年多,最后經(jīng)過蘇州、常州、鎮(zhèn)江三府會審,終于有了一個說法:當時直接參加燒搶董宅的人被處以死罪,松江府華亭縣的儒生們也或者被革去功名,或者被處杖刑,而對董其昌本人,則認為是“奴輩不法,董宦未知也”。
可以說,由于董其昌的活動,在官府層面上看,董其昌是贏得了勝利。但是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事件發(fā)生后,就有人直接對董其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不意優(yōu)游林下以書畫鑒賞負盛名之董文敏家教如此,聲名如此?!?,“思白書畫,可行雙絕,而作惡如此,異特有玷風雅?”當然也有為之遮掩的,說他是為名所累。但毛祥麟在《墨余錄》中特別指出:“文敏居鄉(xiāng),既乖洽比之常,復鮮義方之訓,且以莫須有事,種生釁端,人以是為名德累,我直謂其不德矣。”
《明史》對董其昌曾經(jīng)有過一個評價,說他“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被蛟S這樣的評價是對的,因為在士大夫、文人圈里,可能董其昌就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xiàn)的。但在其道貌岸然的背后,同時卻又有著卑鄙齷齪的一面。這兩面同樣是真實的,只是如果沒有“民抄董宦”這樣的事件,后人恐怕至今也不會了解到他的另一面,歷史人物往往就是這么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