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17 20:22:37作者:智慧百科
民國才女呂碧城簡介:呂碧城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呂碧城為什么終身不嫁?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民國才女呂碧城簡介
呂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女權(quán)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qū),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開創(chuàng)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zhí)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
她被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呂碧城生平經(jīng)歷
一、青春歲月
呂碧城,一名蘭清(一說原名呂賢錫),字遁夫,號明因,后改為圣因,晚年號寶蓮居士。生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安徽旌德書香門第。
呂碧城年幼一番坎坷:少年失怙,家產(chǎn)被奪,夫家退婚,寄人籬下,母妹服毒。呂碧城9歲議婚于同邑汪氏,10歲訂婚,1895年呂碧城12歲(一說13歲)時,呂父光緒進士呂鳳歧去世,呂碧城的母親從京城回鄉(xiāng)處理祖產(chǎn),由于呂家一門生四女,并無男子,族人便以其無后繼承財產(chǎn)為名,巧取豪奪,霸占呂家財產(chǎn),唆使匪徒將母親劫持。
呂碧城在京城聽到了消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xué)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于獲得圓滿解決。
此事卻也讓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小年紀的呂碧城,竟能呼風(fēng)喚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愿爭執(zhí),答應(yīng)了下來,雙方協(xié)議解除了婚約。
然而在當時女子被退婚,是奇恥大辱,對其今后對婚姻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1903年,呂碧城想去天津城內(nèi)探訪女子學(xué)校,被保守舅父嚴辭罵阻,說她不守本分,要她恪守婦道,年輕氣盛的呂碧城,一怒之下,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茍且度日的決心,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門,只身“逃登火車”,奔赴天津。不但沒有旅費,就連行裝也沒來得及收拾。
一個富家女子獨自出門,這在當時也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舉。而此次出走,正是呂碧城登上文壇的開始,也是她與各界名人交往的開始。
二、提倡女權(quán)
身僅分文、舉目無親的呂碧城,在赴津的列車中,幸遇好心人佛照樓的老板娘,將其帶回家中安頓下來。當?shù)弥烁甘鹬蟹矫貢姆蛉俗≡凇洞蠊珗蟆飞纾瑓伪坛潜憬o方太太寫了封長信求助。
此信巧被《大公報》總經(jīng)理英斂之所見,英斂之一看信,為呂碧城的文采連連稱許。不僅如此,英斂之親自前往拜訪,問明情由,對呂的膽識甚是贊賞,邀呂到報館內(nèi)居住,受聘為《大公報》第一名女編輯。呂碧城到《大公報》僅僅數(shù)月,在報端屢屢發(fā)表詩詞作品,格律謹嚴,頗受詩詞界前輩的贊許。
呂碧城的一些觀點在社會上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她在詩文中流露的剛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橫刀立馬的氣概,深為時人尤其新女性們所向往和傾慕。
一時間,出現(xiàn)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盛況。從此,呂碧城在文壇上聲名鵲起,走上了獨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1904年到1908年,呂碧城借助《大公報》這一陣地,積極地為她的興女權(quán)、倡導(dǎo)婦女解放而發(fā)表大量的文章和詩詞,她結(jié)識了大批當時的婦女解放運動領(lǐng)袖人物,與秋瑾尤其交好。
1904年5月,秋瑾從北京來到天津,慕名拜訪呂碧城。兩人此番相會不足四天,情同姊妹,訂為文字之交。兩位新女性間的一段因緣佳話,成就了一段“雙俠”的傳奇。
呂碧城連續(xù)發(fā)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動了京津,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jīng)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推崇備至,一時間,京津文壇,形成了眾星捧月的局面。
她以女兒之身,大方地與男人們交游,唱和詩詞,賞玩琴棋,自由出入自古男性主宰的社交場所,談笑風(fēng)生,成為清末社會的一道奇談。
三、建設(shè)女學(xué)
除了在《大公報》積極宣揚女權(quán),作婦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辦女學(xué)的實踐上,呂碧城積極籌辦北洋女子公學(xué)。呂碧城發(fā)表多篇言論以作輿論宣傳,宣揚興辦女學(xu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她把興女學(xué)提到關(guān)系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沖擊積淀千年的“三從四德”、“女戒女訓(xùn)”、“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
反過來說,女權(quán)運動的興起,恰恰證明了社會上男女觀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于文明教化之途,同習(xí)有用之學(xué),同具強毅之氣?!眳伪坛钦J為辦女學(xué)開女智、興女權(quán)才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
在天津道尹唐紹儀等官吏的撥款贊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學(xué)”成立,11月7日,天津公立女學(xué)堂在天津河北二馬路正式開學(xué)。
北洋女子師范學(xué)堂針對中國女性數(shù)千年來身體被摧殘、心靈被桎梏、智識不開明的狀況,呂碧城在學(xué)校的教育和管理上,提出了讓學(xué)生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方針。
“德”在首,是因為無道德,徒具知識,只能“濟其惡,敗其德”;但同時又必須重智識教育,因為智識不開,則事理不明,道德也就無從談起;重視“體育”,是為了讓學(xué)生在擁有健康人格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對于“德”的認識,呂碧城也別具一格:“世每別之曰女德,推其意義,蓋視女子為男子之附庸物,其教育之道,只求男子之便利為目的,而不知一世之中,夫夫婦婦自應(yīng)各盡其道,無所謂男德女德也?!?/p>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遇難,無人敢為其收尸,中國報館“皆失聲”,呂碧城設(shè)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又在靈前祭奠。她后來南游杭州,又拜謁了秋瑾墓,不禁感慨萬端,作一首《西泠過秋女俠祠次寒山韻》,追懷這位志同道合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