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送醫(yī)急救時家長必須了解的信息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27 10:00:47作者:智慧百科
強迫癥(OCD)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沖動反反復復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颊唠m體驗到這些想法或沖動是來源于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沖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下面跟隨了解一下吧!
強迫癥患者常見的幾點表現(xiàn)
1、對物品進行強迫性檢查
有的行為強迫癥患者會不斷重復對門窗、煤氣、電燈、電視劇、空調等是否以及關好進行檢查,另外,他們也會對日常信件、學習功課以及文件等資料進行多次的確認,看是否有誤。這些都是典型的強迫性檢查行為。
2、不斷強迫自己進行清洗
這種情況一般被稱為“潔癖”。也就是不斷強迫自己對手部、衣服、生活用品以及被褥等進行清洗。在臨床上,這種強迫性清洗行為是經常發(fā)生的、最具典型性以及癥狀表現(xiàn)最鮮明的強迫癥表現(xiàn)。
3、不斷進行強迫性計數
有的行為強迫癥患者會對電話號碼、汽車車牌號碼、門牌號碼、鈔票號碼以及票據文件上的數字等進行強迫性記憶。其中有一位患者則出現(xiàn)這種情況,他對于5位數以及末尾數字為7的數目尤為敏感,并產生強迫性記憶的行為。而且為了記憶,他還重復把數字抄寫了幾十本的筆記本。
4、對自身具強迫性儀式動作
患行為強迫癥時間較長的患者,會常常出現(xiàn)一些對自身具強迫性儀式動作。他們會把自己的行為動作程式化以及模式化,進而形成具有順序性的一種特殊儀式。比如遇到桌椅時,一定要從左側繞行過去,走路過程中一定是進5退3等等。
二、強迫癥的治療方法
雖然強迫癥的病因至今未闡明,但依據現(xiàn)有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發(fā)病不僅與人的個性心理因素有關,同時也與腦內神經遞質分泌失衡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因而不論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對緩解患者病情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心理治療
強迫癥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其發(fā)生機制非常復雜,具有相似癥狀的患者其心理機制可能千差萬別。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通過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傾聽患者,幫助其發(fā)現(xiàn)并分析內心的矛盾沖突,推動患者解決問題,增加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臨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動力學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及森田療法等。其中,認知行為治療被認為是治療強迫癥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思維阻斷法及暴露反應預防。思維阻斷法是在患者反復出現(xiàn)強迫思維時通過轉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設置鬧鐘鈴聲,來阻斷強迫思維,必要時配合放松訓練緩解焦慮。暴露反應預防是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鼓勵患者逐步面對可引起強迫思維的各個情境而不產生強迫行為,比如患者很怕臟必須反復洗手以確保自己不會得病,在暴露反應預防中他就需要在幾次治療中逐步接觸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廁所的門把手及馬桶坐墊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擔心的事情實際上并不會發(fā)生,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將在多次治療后緩解直至消退,從而達到控制強迫癥狀的作用。
2、藥物治療
強迫癥的發(fā)病與腦內多種神經遞質失衡有關,主要表現(xiàn)為5-羥色胺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目前使用的抗強迫藥物都是抗抑郁藥,其特點就在于能夠調節(jié)腦內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改善強迫癥狀的作用。使用比較多的主要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蘭等,及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氯米帕明,必要時臨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類藥物輔助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改善失眠。對于難治性強迫癥常聯(lián)合應用利培酮、喹硫平、奧氮平、阿立哌唑等作為增效劑提高療效。同心理治療一樣,藥物治療的療效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一般的SSRIs類藥物需要10~12周才能達到充分的抗強迫作用,且如果治療有效仍需維持用藥1~2年以鞏固療效。
3、物理治療
對于難治性的強迫癥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采用改良電休克及經顱磁刺激。神經外科手術被視為治療強迫癥的最后一個選擇,因其存在痙攣發(fā)作、感覺喪失等不良反應,必須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患者應在經過三位精神科主任醫(yī)師會診后再考慮是否手術。
三、強迫癥的預防
強迫癥的發(fā)病與社會心理、個性、遺傳及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其中前兩項是可以干預,防患于未然的。作為家長,應當為孩子構建一個穩(wěn)定、安全、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不應過分苛求,生活處事可以更具彈性,注重相互間的溝通,促進其構建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