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送醫(yī)急救時家長必須了解的信息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3-01-12 16:00:36作者:智慧百科
大部分藥物能從乳汁排出,但多數(shù)濃度低,每天排出的量不足以對乳兒產(chǎn)生不良影響。但以下藥物在乳汁中的排出率較高,是哺乳期婦女應禁用或慎用的藥物。
磺胺類 如磺胺異惡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異惡唑、丙磺舒、甲氧芐啶、復方新諾明等。這類藥物本不易進入乳汁,但由于乳兒的藥物代謝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肝臟解毒能力不強,少量藥物進入乳兒體內也能產(chǎn)生有害影響,會使乳兒出現(xiàn)溶血性貧血。所以,哺乳期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長效磺胺制劑。
氯霉素 可造成致命的灰嬰綜合征,因禁用。
四環(huán)素 易隨乳汁進入乳兒體內,使乳兒牙齒染色、骨生長抑制及出現(xiàn)黃疸,應禁用。
慶大霉素、鏈霉素等氨基糖苷類 在乳汁中濃度較高,會使乳兒聽力受損,應禁用。
金剛烷胺 也應禁用。醫(yī)生常將其開給病人用于抗感冒,哺乳期婦女服用此藥后,會導致寶寶嘔吐、尿潴留、皮疹。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 可少量進入乳汁,須警惕可能影響乳兒正常的腸道菌群。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芐西林,可致乳兒發(fā)生過敏反應,并可能有生命危險。
抗癌藥物 會隨乳汁進入乳兒體內,引起骨髓抑制,出現(xiàn)白細胞水平下降。
抗甲狀腺藥物 如甲基硫氧嘧啶,會抑制乳兒的甲狀腺功能,應禁用。
另外,中藥如炒麥芽、花椒、芒硝等,西藥如左旋多巴、麥角新堿、雌激素、維生素B6、阿托品類與利尿藥等,有退乳作用,故哺乳期婦女不可輕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