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承諾將“增加PS5主機供應”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23 06:10:52作者:智慧百科
編者按:本文最開始發(fā)布于去年 10 月 22 日,由于某租號平臺以「內容侵犯名譽/商譽/隱私/肖像」為由向微信運營平臺投訴,導致文章無法查看。盡管平臺最終對該投訴不予支持,然而文章還是不能轉為公開。 今年我們與該平臺的法律糾紛告一段落,故重新發(fā) 布補檔。
另外,真Steam的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
一個好好的人是怎么被忽悠瘸的?春晚神作《賣拐》是范例。受害者不但瘸了,甚至還會幫著騙子說話,乃至你勸他別去跳坑,他都會反過來數(shù)落你。
然而,現(xiàn)實可能遠比藝術更加魔幻。
就在國家反詐App登上熱搜剛過去沒幾天,相似的劇情卻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重演。只不過這回賣的不是拐杖而是山寨游戲,扮演大忽悠的不是本山大叔,而是冒牌的Steam和無良的搜索引擎。
近日,一位淘寶賣家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顧客求助,表示買了游戲兌換碼卻找不到位置輸入CDkey。
本來這只是一個正版PC游戲小白,摸索著入坑Steam的尋常故事??墒钱斔蛸u家拍出那張奇怪的照片后,瞬而就添加了一些荒誕色彩:他找不到位置輸入CDkey的原因是他下載的平臺根本不是什么Steam,而是臭名昭著的“游戲管家”。
“企鵝管家”,“105°C管家”,Steam游戲管家..按各網(wǎng)友們的經(jīng)驗交流來看,這名字里帶上“管家”二字的,基本都與流氓軟件無異。而這其中Steam管家更是專注坑人30年的專項人才,賣家看到這里,恐怕是又笑又氣。
故事到這里,只能說是個小白玩家被坑的典型案例。
可就當?shù)曛鞲嬷@位買家下錯了平臺并把Steam的正確地址發(fā)過去時,顧客卻沒有接受好意,反而還因為下載速率慢等網(wǎng)絡問題,對原裝的Steam平臺滿腹狐疑。
幾回合下來,賣家也終于失去了耐心,轉頭一張免責聲明,反倒被這位買家當成了騙子。而后續(xù)免不了的是一番文斗,也少不了一個差評。
并且從始至終,買家都認為游戲管家才是正版Steam。
假Steam先入為主,正牌Steam卻成了替身?;蛟S你會覺得,這哥們只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wǎng)之魚”,是孤例。但你如果登上投訴平臺搜索“Steam管家”,就會發(fā)現(xiàn)受害者非常多,并且是各有各的原因。
有把Steam管家錯當成官方的,買了游戲卻發(fā)現(xiàn)根本登不上去的。
有錯信百度推薦,貪圖幾十塊的差價才被騙進去的。
也有成功退款,但被Steam管家扣了80%傭金的。
萌新屢屢中招,小白前赴后繼,這個假Steam究竟為何能有這樣的能耐?恐怕這些都與中文搜索引擎的推波助瀾脫不開干系。
試想一下,一位從未接觸過正版PC游戲的萌新,看了自己關注的游戲主播偶然播一些大型3A游戲或是趕《PUBG》或《永劫無間》的吃雞風潮。如果他想入坑,那么他會如何去尋找這些游戲的游玩渠道?
對,他會去百度。
當你用百度搜索“Steam下載”,一整頁刷出來的全都是99box或game.deadgame的游戲管家鏈接。當然,百度貼心的注明了“廣告”二字,只不過白底藍字的光學迷彩,含蓄得讓你懷疑這是色盲檢測器。
又或者你用360搜索某3A大作的下載,同樣整個鋪滿整個屏幕的都會是假Steam的入口。其中還出現(xiàn)了尤其意義不明的詞語“官版”,我?guī)缀跏欠瓲€了詞典,最后才從一位友人那得知原來“官版”來自日語,意思為政府出版的作品。
所以這究竟是憑空造詞混淆視聽,還是背后有著境外勢力?
隨著調查深入,事態(tài)逐漸變得魔幻起來。
我點進其中一個頁面,下載客戶端,然后注冊,實名認證,登錄。接著就自動登錄了一個賬號,Steam用戶名叫“力力”。
游戲還沒有開始下載,可力力的個人動態(tài),讓我感到驚異。往下翻著只瞅力力一下像是身處《無盡的八月》里似的每天早晨失去記憶,一下又如那《JoJoSBR》里的大總統(tǒng)一樣,跨越平行宇宙向另一個自己問問題。
傳說居住在艾爾母星的星靈有著名為卡拉的意識共享科技。所以當我看到8月4日的力力言之鑿鑿地聲稱“我們是一體”的時候,不禁就懷疑:莫非冒充Steam騙錢那都不過是幌子,把EVA中的人類補完計劃付諸實踐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并且,已經(jīng)有網(wǎng)友找到了Steam管家掌握高維科技的證據(jù)。
連發(fā)售日期都沒公布的《絲之歌》,游戲管家卻通過了某種不知名的手段,不但宣稱12月底是它的發(fā)售日期,甚至標了價,還打了折。
另外,就在游戲管家官網(wǎng)底部的展覽欄,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張熠熠生輝的金色面具。而這面具明明是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獎杯,在我們熟悉的電影人里,李安在今年4月才剛剛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那么這游戲平臺到底是如何獲得這項榮譽的?
但是細想倒也似乎沒什么毛病,畢竟能騙過這么多小白跳坑,它這假扮Steam的卓越演技確實也當?shù)闷稹?/p>
想不到這平臺能和李安導演同臺競技
不過,縱觀Steam游戲管家怎樣“神通廣大”,本質上來說他也不過是個租號平臺,經(jīng)營邏輯不過是屯下一批游戲賬號,通過自己的平臺分發(fā)出去收取租金。
可騷就騷在,當玩家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游戲時,整頁整頁的幾乎都會是游戲管家。不明就里的玩家順著它的引導下載了客戶端并購買游戲,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平臺只是租給他游戲使用權,而不是賣給他游戲。
所以,有辦法制裁這些專殺新人的山寨平臺嗎?
所幸是有的。
隨著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tǒng)的愈加嚴厲,現(xiàn)在國內幾乎所有的游戲和平臺登錄都需要實名認證,而這也就意味著游戲賬號必須與個人信息進行綁定。連游戲管家它本身也不例外。
另外在游戲管家的首頁,你可以很容易看到它在名目張膽地收購游戲賬號。其中還包括“穿越火線”“逆戰(zhàn)”等這些Steam平臺之外的游戲。
那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 九 ) 》的第 17 條的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情節(jié)嚴重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
至于法院的傳單幾時送過去?后續(xù)如何保障那些游戲管家付費用戶的權益?所有這些,恐怕就只能等待時間去解答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我開始調查的時候,搜過幾乎所有中文引擎都沒找到Steam管家的廣告。一度認為這些山寨平臺已經(jīng)整改,淘寶賣家流出的那組截圖不過是他自導自演的鬧劇。
然而,當我關掉原來的谷歌瀏覽器去下載了一個360瀏覽器后,不管是用百度,搜狗或360等搜索頁面做同樣的事,這次的結果卻是整版整版的假Steam廣告刷屏。
同一搜索引擎不同瀏覽器里居然有兩副面孔,這著實讓我大受震撼。我想起收集資料時看到很多人可憐萌新被搜索引擎忽悠,毒舌一點的還要加一句“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wǎng)之魚”。然而現(xiàn)在看來,并不僅僅只是小白和萌新,我們所有人,其實都被困在瀏覽器構筑的信息繭房里。
而只要這種資本人為制造的信息繭房還繼續(xù)存在,那么即使沒了游戲管家,也還會有游戲秘書,游戲女仆,游戲兄貴出來,繼續(xù)利用信息差來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