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僅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11-27 09:05:59作者:智慧百科
小時候,兒子是媽媽的“小跟班”。媽媽走哪里,兒子就跟到哪里。長大后,兒子卻成了離媽媽最近,心理距離最遠的人。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是源于我那天,偶爾跟兒子聊天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愛回應(yīng)我了。我猛然抬頭,卻看見兒子在拿著手機跟同學聊天,聊得還熱火朝天。當時,我心里的落差感就超大了,一時間難以接受。感覺自己不重要了,被兒子忽視,跟孩子不親近了。
仔細回憶,在兒子長大到上學以后,兒子的變化確實很大。小時候他很粘我,一會見不到我就哭鬧。但越長大以后,卻越不樂意搭理我了,對我早沒了之前的親近。這讓我意識到了,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孩子。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小舍得》,里面的劇情真是讓我過目不忘。也充分解讀了像我一樣,很多母子之間的關(guān)系,走向冰冷的原因。其實,現(xiàn)在想起來這樣雞娃的控制型媽媽,連我都覺得不寒而栗。
蔣欣扮演的田雨嵐,始終密切監(jiān)視兒子顏子悠得一舉一動,兒子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哪怕是半點空閑,媽媽都要讓他讀英語單詞。
媽媽對兒子的要求特別高,甚至鼓勵兒子說:“人們都只會記住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不會記住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毖韵轮饩褪?,兒子排第二都不行,必須要出類拔萃。
兒子喜歡踢足球,還喜歡養(yǎng)小動物,但媽媽卻不答應(yīng)。媽媽只盼著孩子成績好,看著兒子發(fā)展業(yè)余愛好,媽媽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有這樣的媽媽,兒子當然郁悶。明明爺爺奶奶的工廠,一年輕松掙上幾百萬,就算他考上普通學校,也比別的孩子起點高。但媽媽卻非要求他,什么都要拼第一。
不得不說,家有這樣的媽媽,兒子很難跟媽親近。而我在她的身上,或多或少也看到了自己和兒子的影子。這樣的媽媽實在是太累了,不光自己累,孩子也跟著很累,生活的壓力山大、索然無味。
可見,媽媽以愛孩子為理由,控制或約束孩子,過著媽媽自以為幸福的日常。到最后,很可能只是媽媽一廂情愿,感覺很滿足,孩子卻極為困擾,不樂意跟媽媽再親近了。而這,其實是很多媽媽和兒子的現(xiàn)狀。
那么,為什么男孩長大后很難跟媽媽親近了呢?
在6歲之前,媽媽忽略了兒子
男孩在6歲之前,正處于幼齡期,建立安全感,塑造性格的時候。這階段里,媽媽的撫觸,溫柔的言語,細心的陪伴,對兒子都很重要。哪怕只是默默對兒子微笑,兒子都會感覺跟媽媽很親近,從母親這里獲得安全體驗,建立親密關(guān)系。
《養(yǎng)育男孩》中就有提到:“6歲前的男孩,如果媽媽沒有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和陪伴,將來無論怎么努力,都很難再跟兒子建立親密關(guān)系。”
所以,那些長大后跟媽媽不太親近的男孩,其中有一小部分孩子,正是6歲之前安全感建立時,媽媽疏忽了對兒子的照顧,對兒子的陪伴和溫情給予較少的緣故。
仔細回憶,那階段的我正在忙工作,兒子跟著婆婆住在農(nóng)村,確實少了許多相處的光陰。這也難怪在接兒子回來上小學時,兒子跟我不太親近了。
在13歲青春期前,媽媽要求高
媽媽總希望兒子足夠優(yōu)秀,上學成績足夠好,將來考個好大學,傳承家業(yè),掙得起樓房,發(fā)財致富。可惜,媽媽對兒子要求過高,兒子感受到的是壓力,少了份童年時的快樂,沒了那份童心童趣,多了不少困擾。
在《養(yǎng)育男孩》有提到:“少年期,媽媽的批評指責,會給男孩子帶來強烈的無力感和挫敗感?!?/p>
所以,媽媽的要求過高,會讓孩子不開心,會想要逃離壓力源,媽媽就是孩子的假想“敵人”,滿心只想躲避。
我也曾跟兒子推心置腹聊天,兒子說,當時他就是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對孩子要求過高,他很累,自然就想躲著我了。
14歲青春期,兒子長大了
兒子到了14歲,就進入青春期了,這意味著孩子的身體發(fā)育,身心都有了一定的變化。這階段的兒子,即便小時候跟媽媽很親近,但出于兩性身體特征的區(qū)別,可能也不會像過去一樣,跟媽媽表現(xiàn)得過于親密了。畢竟,男女有別,兒子終究是男孩。
因此,當孩子到了14歲左右,就意味著長大成一個大男孩了。媽媽就算不情愿,也要學會放手。
男孩18歲之前,媽媽要學會退出
在男孩18歲之前,媽媽要學會近乎徹底地退出孩子的生活。比如,不再包辦孩子一日安排;不再完全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
媽媽要學會尊重孩子,聽取孩子的意見想法,凡事跟孩子商量著辦。盡可能地找尋兒時跟孩子相處時的快樂感受,讓兒子多點溫暖和回憶,少一份壓力和遺憾。
總之,兒子越長大,可能跟媽媽越會漸行漸遠。為人母親,終究是一場孤寂的旅程。
互動話題:你覺得兒子長大后,還和你像小時候一樣親近嗎?